醫護合作模式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
劉秀梅張華黎婷王崇偉
摘要目的:探討醫護合作模式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效果。 方法:將我科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10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隨機等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對照組實施常規治療護理及健康教育,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醫護合作模式。比較兩組患者對健康教育的滿意度、腰椎功能以及術后生存質量。結果:試驗組患者滿意度、腰椎功能及術后生存質量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醫護合作模式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的遵醫行為及依從性,提高護士的專業素質,促進醫護合作,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及患者滿意度。
關鍵詞醫護合作模式;腰椎間盤突出癥;健康教育;生存質量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8.025
收稿日期:(2014-07-31)
收稿日期:(2014-08-11)
The application of doctor-nurse cooperation mode on health education in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LIU Xiu-mei,ZHANG Hua,LI Ting,et al(Beijing Army General Hospital,Beijing100700)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and effectiveness of doctor-and-nurse cooperation mode in health education of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Methods:A total of 10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care and health education,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care and health education through the doctor-and-nurse cooperation mode.The effectiveness of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by questionnaires on the patients satisfaction, the function of lumbar and the quality of life.Results:The scores in the patients satisfaction,lumbar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in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of doctor-and-nurse cooperation mode in health education can not only ensure compliance behavior of patients but also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nurses and promote the cooperation of doctors and nurses,and even enhance the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and the patient satisfaction.
Key wordsDoctor-nurse cooperation mode;Lumbar disc herniation;Health education;Quality of life
醫護合作是指醫師和護士一起工作, 分擔為患者解決問題的責任, 共同決定和施行患者的治療和護理的過程[1]。良好的醫護合作是提高醫療、護理水平,消除疾患,促進患者康復的重要保證[2]。同時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和醫院服務功能的擴大,健康教育已成為醫院整體護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3]。健康教育作為一種治療和預防疾病的重要手段,在臨床上也已得到廣泛應用?;谏鲜鱿冗M理念,我科開展了醫護合作模式,每位患者從入院到出院均由固定的醫師和護士共同實施個性化、全程、整體治療及護理。在這種工作模式下,科室制定相應健康教育制度,其健康教育工作由主管醫師和責任護士共同完成,取得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作者單位:100700北京市北京軍區總醫院總醫院脊柱外科
劉秀梅:女,本科,主管護師,護士長
本結果顯示,試驗組患者治療后PaO2,SpO2較排痰前明顯提高,排痰量、消除肺部濕啰音消失情況高于對照組。呼吸頻率、心率則較排痰前有所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提示,試驗組患者臨床癥狀、體征迅速改善,有利于縮短病程,減輕患者經濟負擔,明顯提高神經外科危重患者肺部感染的治療效果,故振動排痰機在腦外傷術后患者中的應用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王金招,羅燕,黃樟鳳. 膨肺聯合振動排痰機對老年腹部術后肺部感染的預防作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12):1115-1116.
[2]黃堯.振動排痰和手扣排痰對胸外科患者有效排痰的探討[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2,33(7):969.
[3]陳玉琴,陳靖,賀鈺.G5型振動排痰儀每天使用的次數和時間探討[J].重慶醫藥,2012,37(9):1006-1007.
[4]陶蘇紅.震動排痰機在胸部手術后的應用[J].哈爾濱醫藥,2010,30(6):42.
(本文編輯馮曉倩)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入住我科的10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為研究對象,男70例,女30例。年齡41~69歲。納入標準:(1)明確診斷為腰椎間盤突出癥并行腰椎后路減壓椎間植骨融合內固定術的患者。(2)講普通話,意識清楚,能正常溝通并簽署知情同意書。(3)出院后同意按時復查并接受本研究相關調查。排除標準:(1)患有精神疾病,嚴重的身體殘疾。(2)生活無法自理者,患有嚴重心血管疾病無法完成康復訓練的患者。將100例患者隨機等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完成患者常規治療及護理,手術前后及出院進行常規健康教育。試驗組按醫護合作單元實施治療護理及健康教育,具體如下:
1.2.1醫護合作單元科室醫護人員根據職稱、年資及工作能力組成醫護合作單元,每位主管醫師和責任護士固定配合,負責同一組患者的全部治療及護理。根據護士分層使用原則,責任護士每周5天白班,每組均配有輪班護士,負責患者夜間治療護理。
算法是在TI公司發布的CCStudio v3.3開發環境下編寫與調試的,采用的開發板是中國源創力YCL-DSP2812pro配合TDS510-USB2.0的仿真器使用,為了方便DSP之間的程序移植采用了通用的C語言作為程序設計的主要語言,并結合CCStudio v3.3的特點,部分程序嵌入匯編命令,提高程序的運行速度。整個項目程序包括主程序、系統初始化程序、外圍設備初始化、中斷服務程序和LCD顯示程序。限于篇幅原因,在此僅給出主程序和ADC中斷服務程序。
1.2.2制定健康教育制度(1)每位患者的健康教育由其主管醫師及責任護士按照入院術前評估、確立目標、制定計劃、實施、評價5個步驟共同負責[4]。(2)制定腰椎間盤突出癥圍術期患者的健康教育診療標準,規定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不同階段需完成的健康教育內容。(3)制定《健康教育手冊》,內容包括入院教育、疾病臨床表現及相關知識、危險因素、藥物作用及注意事項、健康飲食知識、檢查化驗的結果及意義、康復鍛煉的相關知識、心理護理、安全教育、自理技能及出院后注意事項等相關項目的詳細內容。(4)制定健康教育評價標準,每項健康教育規定各條目具體分值,方便對患者掌握情況進行具體評分。
1.2.3實施健康教育按制定好的醫護合作診療標準進行健康教育。診療標準分為醫師部分和護理部分,既有分工也有合作,使健康教育循序漸進。(1)入院時。首診護士通過一對一的專人指導及閱讀入院介紹手冊,向患者或家屬介紹醫院環境、作息、安全、探視制度、消毒隔離方法等,建立朋友式人際關系,消除患者緊張陌生心理。(2)入院后。24 h內,主管醫師和責任護士必須分別向患者及家屬自我介紹,責任護士跟隨主管醫師查房,使護士進一步明確診療措施的目的和具體要求。同時,醫護共同與患者及家屬探討有關治療方案、護理計劃等,使患者及家屬積極配合治療護理。(3)入院后 2~5 d內,由主管醫師對患者講解手術的目的、意義、注意事項;護士做術前心理指導、術前體位練習及腰圍正確佩戴方法,減少患者的恐懼心理。(4)術后。責任護士每天2次跟隨主管醫師查房,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對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引流管的觀察與護理,疼痛的評估,功能鍛煉的指導,腰圍的正確佩戴及下床活動等健康知識的宣教及指導。(5)出院時。在主管醫師做出院指導的基礎上,由護士發放醫患聯系卡,在卡上注明復查時間,同時發放個性化的健康教育處方并給予針對性指導。(6)出院后3個月內。責任護士進行電話隨訪,并對患者的術后功能鍛煉給予指導,對患者的提出的問題給予解答。
1.2.4效果評價患者于術后1,3,6,12個月到骨科門診進行復查,同時對患者進行評價。以術后6個月數據進行比較。
1.3評價標準采用我院自行設計的患者滿意度調查問卷比較患者滿意度,應用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ODI)腰椎功能評分評價患者術后功能情況,并使用SF-36健康狀況調查問卷對患者術后生存質量進行比較。(1)我院自行設計的患者滿意度調查問卷,主要包括兩部分內容的調查,即患者對醫療護理工作的評價和對醫療護理工作的具體感受。共30個問題,每個問題分為“滿意”“一般”“不滿意”三種結果。調查過程采用不記名形式,患者可根據自己的真實感受進行作答。(2)ODI是目前國際上最常用的評定腰痛的功能量表,包括疼痛、單項功能和個人綜合功能3大領域的評定共9個條目,每個條目最低得分為0分,最高得分為5分,分數越高表示功能障礙程度越重,將9個條目的答案相應得分累加后,計算其占9條目最高分合計(45分)的百分比,即為ODI得分。得分越高說明功能障礙越嚴重。(3)健康狀況調查問卷 (SF-36) 在1988年Stewartse研制的醫療結局研究量表的基礎上,由美國波士頓健康研究發展而來。包括生理功能(PF)、生理職能(RP)、軀體疼痛(BP)、總體健康(GH)、活力(VT)、社會功能(SF)、情感職能(RE)、精神健康(MH)8個維度。各維度最高分100分,最低分為0分。各維度分值越高說明健康狀況越好。
1.4統計學處理采用PEMS 3.2軟件,計量資料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的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兩獨立樣本的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2.1兩組患者滿意情況比較(表1)

表1 患者滿意情況比較(例)

2.2 兩組患者ODI評分比較(表2)

2.3 兩組患者SF-36評分比較(表3)
3討論
3.1醫護合作模式能滿足患者健康教育需求,提高患者遵醫行為及依從性本結果顯示,試驗組患者的腰椎功能和生存質量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廖明輝、羅彬[5-6]的調查顯示,患者對健康教育的需求很高,且骨科患者對手術尤其是有關功能鍛煉方法、活動注意事項及并發癥的預防等方面的需求最高。醫護合作模式健康教育可以滿足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提高患者的遵醫行為及依從性。此外,多項調查顯示,患者對醫師的信任程度和依從性有遠遠大于對護士的信任程度和依從性,而在術前、術后,隨著護士參與程度的加大,患者選擇護士的比率才有所增加[5-8]。醫護合作模式中醫師對健康教育的參與度增加,增強了患者的信任度,進一步提高了患者依從性,使其主動配合治療及護理。且在各個環節中醫護各自發揮特長與優勢,使患者及家屬從不同方面獲得一致的健康幫助,打消了患者在疾病診治過程中的許多顧慮,增強其信心[9],從而達到更好的康復效果,提高腰椎功能及生存質量。
3.2醫護合作模式能協助提高護士的專業性及權威性臨床工作中,醫師較忙碌,疏于對患者整個治療過程中的管理,健康教育工作大部分依賴于臨床護士。然而在目前的醫療體系中,醫師具有傳統上的權威地位,護理教育具有一定的限制性,護士經常由于知識的掌握程度或其他原因,對自身不夠自信,同時由于患者對護士教育角色也認識不足,以及我國的醫院模式等,導致患者對護士的依從性遠低于醫師。醫護合作模式下,責任護士跟隨主治醫師查房,可以隨時向醫師溝通學習,從醫師的理論講解和病例分析中學習理論知識及臨床經驗,增強了護士的專業性。通過醫護合作模式,護士比以前受到更好的教育, 也表現得更果斷、更能干。隨著專業性的提升,醫護合作模式也使患者及家屬心目中護士形象轉變,把??谱o士及專科治療過程中護士的指導及意見,當成具有一定權威性的意見。
3.3醫護合作模式能夠促進醫護合作有研究顯示,對醫護合作的態度,護士得分高于醫師,護士比醫師的合作態度更積極[9]。這可能與客觀上護士與醫師之間社會地位的不對等,護士更傾向于醫護合作,以便獲得更多的資訊,從而更有利于護理工作本身有關。而在醫師方面,認為護士工作重要的醫師對于醫護合作所持的態度更加積極。通過醫護合作,可以加強醫護之間的溝通,使雙方獲得共同提高,同時提高患者滿意度。隨著醫療形勢的改變,醫護關系由以往的主導-從屬型逐步轉向融合-互補型關系,多數護士和醫師認為通過開放性的討論、醫護之間足夠的時間和信息交流以及能力提高等都有助于促進醫護更好的合作。
3.4醫護合作模式能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及患者滿意度結果顯示,試驗組患者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首先,患者由于自身疾病、相關知識類型及心理狀態的不同,不同的疾病階段有相應的健康教育需求,并對健康教育的施教者也有一定的期望。醫護合作模式,主管醫師和責任護士針對患者的不同階段及健康教育需求,有計劃有針對性的健康宣教,可以更大程度上滿足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幫助患者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疾病康復過程,提高對疾病認識程度,使其更好地配合醫療護理工作,從而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同時縮短住院時間和降低治療費用。其次,醫護合作模式可以增強患者的信任度,醫護患的關系更加融洽,使其遵醫行為及依從性提高,患者能更好的貫徹健康宣教內容,并堅持功能鍛煉,達到更好的健康教育效果,生理功能和生存質量提高,患者滿意度進一步提高。
參考文獻
[1]蘇靖,劉仁蓮,林惠青.開展醫護成組責任制管理病人模式的探討[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2):96-97.
[2]曹淑濤,夏秀娥.通過促進醫護合作提高患者滿意度的體會[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7(2):138.
[3]趙玉嫦.健康教育在骨科臨床的應用研究[J].中外醫學研究,2013,11(7):144-145.
[4]劉繼紅,魏淑霞,白萬霞,等.“合作單元”式責任制護理模式在優質護理服務中的效果[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1,17 (28):3420-3422.
[5]廖明輝.骨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需求情況調查[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2,23(5):627-628.
[6]羅彬.骨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調查[J].現代預防醫學,2011,38(8):1495-1496.
[7]侯玉清,剛海菊,黃莉,等.58名骨科護士康復護理知識掌握情況的調查分析[J].現代臨床護理,2012,11(4):9-11.
[8]譚峰,曹允芳,曹丹鳳,等.外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現狀調查[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2):54-55.
[9]趙莉,趙金彩,安永慧,等.醫護合作對老年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患者健康教育的實施[J].河北醫藥,2010,32(12):1659-1660.
(本文編輯馮曉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