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單位:525100化州市廣東省化州市婦幼保健院婦產科
莫彩燕:女,中專,主管護師
※婦產科護理
母嬰床旁護理新模式在產科病房的應用效果觀察
莫彩燕
摘要目的:觀察比較母嬰床旁護理新模式在產科病房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擇我院收治的產婦160例作為研究對象,并將其隨機等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試驗組應用母嬰床旁護理新模式進行護理,所有護理工作均在床旁完成,指導產婦及其家屬積極配合參與,對照組則給予常規護理。將兩組研究對象對相關知識了解情況、嬰兒護理技能情況以及滿意度情況進行對比分析。結果:試驗組母嬰知識及格人數顯著高于對照組,試驗組嬰兒護理技術達標及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應用母嬰床旁護理,能夠有效提升產婦對于嬰兒護理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有助于加強產婦自我護理以及護理嬰兒的技能水平,有利于嬰兒健康成長,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母嬰;床旁護理;產科新模式;應用效果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8.029
收稿日期:(2014-08-04)
The application and effect of mother infant bedside nursing mode in the maternity ward
MO Cai-yan(Huazhou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Maternial and Child Care Center,Huazhou525100)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application analysis of mother infant bedside nursing mode specific effect in the maternity ward,provide the basis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Methods:160 cases of pregnant women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and the baby as the research object,an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The experimental group used mother infant bedside care model,in the routine care at the same time,all the nursing work were completed at the bedside,maternal and their families to participate in,the control group were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The relevant knowledge of two groups to understand the situation,baby care skills and satisfaction rate were analyzed.Results:The experimental group maternal knowledge passing rate infants nursing technology standard ratio and satisfaction rate were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of mother infant bedside nursing,can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maternal infant care for the master degree of knowledge,enhance their nursing skills, help to strengthen the self nursing maternal and infant care skills,is conducive to the healthy growth of babies,which has great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value.
Key wordsMaternal and child;Bedside care;Obstetric new pattern;Application effect
母嬰同室是指產婦在分娩后與新生兒共處一室,共同休養,以便產婦自主參與新生兒護理,而母嬰床旁護理是一個個性化、人性化的護理過程,其內容包括新生兒沐浴、撫觸、足跟血采集、聽力篩查、一對一健康教育等,此護理模式在保證新生兒安全、減少母嬰分離時間、提高母乳喂養率等方面起到積極的作用,極大地提高了產婦和家屬的滿意度,也促進了產科護理質量的整體提高[1-2]。現總結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2年3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產婦60例為研究對象,年齡21~40歲,平均(28.9±3.2)歲。孕39~41周,平均孕(40.2±0.8)周。均為足月單胎。排除患有嚴重心、腦器官病變、無自我控制能力意識障礙產婦。將研究對象隨機等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兩組產婦年齡、孕周、分娩方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如孕婦飲食指導、母乳喂養、心理護理等。試驗組給予母嬰床旁護理,其具體做法:將嬰兒放進嬰兒車,安置在產婦旁邊,所有新生兒的護理工作都在產婦的床邊完成,要求產婦及其家屬共同學習參與嬰兒護理過程,并提出合理的意見及建議。母嬰床旁護理新模式主要包括護理工具的安置、接觸護理以及健康教育等[3]。
1.2.1護理工具安置為了有效推進護理工作,我院專門安排嬰兒車以及床旁護理車,將嬰兒安置在產婦床旁,確保產婦及其嬰兒在同一房間內同時接受護理,也為產婦家屬照顧嬰兒提供有利條件。
1.2.2接觸護理安排專門護士對嬰兒進行操作,在進行接觸類護理中,諸如沐浴、防疫注射等,引導產婦積極參與配合,護理人員一邊進行護理,一邊對產婦及家屬進行講解,力求細致簡潔,語言準確生動,逐步將操作權讓給產婦,直至產婦獨立操作。
1.2.3健康教育我院提供的母嬰護理知識信息來源有孕婦學校、產科門診、入院后健康教育,我們采用為孕產婦提供當面授課、電子授課、懸掛宣傳板、發放健康教育折頁等方式。另外,護士在進行護理操作時,由于信息量大,產婦很難一次性掌握,傳統的健康教育方式已不能滿足孕產婦產后的護理需求,故需根據個體指導。
1.2.4對產婦實施路徑式護理指導產后第1天,鼓勵并引導產婦及早進行母乳哺育,盡量安排母嬰接觸時間,引導產婦養成正確的喂奶姿勢。產后第2天開始進行沐浴、撫觸指導,
要特別注意嬰兒臍帶和臀部清潔干燥,為其系統講解嬰兒可能發生的相關病癥,使其明確護理注意事項。產后第3天,對產婦的心理狀態進行全面了解,積極幫助其消除緊張、抑郁等不良情緒,教育產婦了解嬰兒的成長過程以及相應的體征變化。于產后第4天開始對產婦進行飲食以及個人衛生指導。
1.3觀察指標[4]分別對兩組產婦嬰兒相關知識的了解情況、嬰兒護理技能達標情況以及滿意率進行調查。母嬰相關知識的了解情況采用自制問卷進行調查,設置50個題目,共100分,在產婦出院前要求其解答,60分為及格。嬰兒護理技術情況安排3位專職護士進行共同評價、打分,順利完成動作并不存在錯誤疏漏者為合格。護理滿意度情況采用滿意度問卷進行調查,分為滿意、一般、不滿意三個等級,讓產婦極其家屬進行評價。
1.4統計學處理應用SPSS 18.0統計軟件,計數資料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的χ2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的Wilcoxon秩和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2.1兩組研究對象母嬰知識了解以及嬰兒護理技術達標情況比較(表1)

表1 兩組產婦母嬰知識了解以及嬰兒護理技術達標情況比較 (例)

2.2 兩組研究對象護理滿意度情況比較 (表2)
3討論
母嬰床旁護理模式的實施符合產婦的心理需求及新生兒的生理特點,提升了產婦對護理人員的信任度,避免了產婦擔心抱錯孩子、喂錯藥、對孩子不好等疑慮。若以常規方式對產婦及其嬰兒進行護理,雖然也是母嬰同室,但護士在進行操作過程中未對產婦及其家屬進行詳盡指導,導致嬰兒在家長層面的護理相對欠缺,加之醫院護理人員數量有限,難以準確全面了解每一例嬰兒的具體情況,這也增加了不良情況發生的可能性[5-6]。母嬰床旁護理模式可以確保嬰兒出生之后就近距離接觸母親,有助于建立起親密的母嬰關系,也可以激發起產婦主動擔當母親的角色,使其盡快轉變身份,給予嬰兒更好地呵護。
母嬰床旁護理由于所有的護理操作均在產婦床旁進行,護理人員的護理技術、服務態度,產婦可以在第一時間感受到。加之新生兒是特殊的服務對象,他們對護理人員的護理技術、服務態度是否滿意沒有表達能力,無法進行監督,而母嬰床旁護理模式既保證了母嬰安全,又體現了人性化服務的需求,增進了護士與產婦及家屬之間的信任,提高了護理滿意度。
在制定護士培訓計劃時,不應只注重統一操作流程,還應重視操作時護士的站位與操作時間;不僅要注重操作的流暢性,更要注重操作的質量;操作時不僅要邊做邊教,還要教會,要會教。護理操作時,護理人員常常忽略帶給產婦及家屬的感受。在她們面前護士應該認真對待產婦和新生兒的疼痛、歡喜、無助,并給予同情與幫助。由于我院分娩量較高,母嬰同室病房內空間有限,常年加床,護士工作量大,護士必須加快速度,一些操作程序被簡化[5],亦應引起關注。
結果表明,試驗組母嬰知識及格比例、嬰兒護理技術達標比例以及滿意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這表明,提供床旁護理,可以確保產婦對嬰兒護理知識的掌握更加全面,可以有效提高產婦本人的護理技能水平,利于嬰兒生長發育。
參考文獻
[1]鄧文娟,肖艷蘭,黃河清,等.母嬰床旁護理對產婦及家屬遵醫行為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3):22-23.
[2]張淑梅.人性化理念在臨床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4):127.
[3]孫娟,曹松梅.母嬰床旁護理模式在產科的應用及其效果[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12):1097-1098.
[4]王玉玲,梁文化,王玉杰.母嬰床旁護理模式關鍵流程在產后護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5):1-3.
[5]張蘭英,章玉玲.母嬰同室床旁護理模式在產科優質護理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2(2):51-52.
[6]張士瓊,李德姣.母嬰床旁護理模式在產科溫馨病房應用中的效果與體會[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340-341.
(本文編輯肖向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