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單位:518055深圳市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西麗人民醫院護理部
段婷婷:女,本科,主管護師
知信行模式對病區護士手衛生依從性的影響
段婷婷杜燕平
摘要目的:探討知信行模式對病區護士手衛生依從性的影響。方法:面向本院193名病區護士,于2013年4月采取知信行理論模式開展為期6個月的手衛生培訓教育,即通過傳授手衛生知識,提升其認知水平,增強手衛生信念,最終促進其行為改善,提高手衛生依從性。比較干預前后病區護士認知、信念的評分及手衛生依從性。結果:干預后病區護士認知、信念評分均高于干預前(P<0.05);干預后一次性手套、洗手液、快速消毒劑及一次性擦手巾的使用情況高于干預前(P<0.05)。結論:通過知信行模式可以有效提升病區護士手衛生知識水平、樹立良好手衛生信念、提高病區護士手衛生依從性。
關鍵詞知信行模式;病區護士;手衛生;依從性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8.068
收稿日期:(2014-03-16)
手污染是造成醫院感染的重要傳播途徑。病區護士手上攜帶的病原菌是造成手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據調查[1],醫護人員手污染率可高達50%。手衛生是預防醫院感染最重要、簡單、經濟和有效的控制措施之一[2]。因此,努力提升病區護士的手衛生認知水平,增強良好的手衛生意識和手衛生信念,提高手衛生依從性,對降低手污染風險、保障患者健康具有積極的意義。此次實驗研討的是采用知信行模式開展為期6個月的手衛生知識和技能的培訓,促進其信念樹立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從而提高病區護士的手衛生依從性。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我院193名病區護士作為實驗對象,分別來自普外科、骨外科、肛腸科、消化內科等8個科室。年齡19~44歲。工齡1~26年。學歷:中專47名,大專101名,本科45名。職稱:護師127名,主管護師54名,副主任護師12名。
1.2方法于2013年4月開始采用知信行模式對病區護士手衛生依從性進行干預,具體如下:
1.2.1傳授手衛生知識
1.2.1.1知識內容(1)基礎知識。涉及手衛生的概念、感染概念、消毒概念、手套應用法、速干手消毒劑使用方法等。(2)相關制度,如《醫療機構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醫院感染管理辦法》等制度中涉及到的手衛生指標、要求等相關內容。
1.2.1.2培訓方式成立專題培訓小組,每周由護士長組織,感染管理科人員傳授,開展1次手衛生知識專題培訓,將相關內容通過醫院短信平臺傳達到全科護士,確保內容傳授無遺漏,鼓勵大家針對病區手衛生現狀及認識發表意見,每月組織1次手衛生知識測試,鞏固掌握培訓內容。
1.2.2增強手衛生信念通過醫院宣傳欄、掛圖、標語等方式加強手衛生知識的宣傳。將手衛生依從性作為醫院每月科室內自查和每季度科室間交叉督查的一項重要指標,使病區護士對手衛生知識有充分了解,深刻領會手衛生對醫院感染、對患者安全及自身的重要性,主動接受監督、檢查,建立起正確的手衛生信念,嚴格落實相關規定。
1.2.3促進行為改善
1.2.3.1改進手衛生設施使用感應式水龍頭,備置擦手紙,配置、推廣快速手消毒劑。
1.2.3.2榜樣激勵每月評選出“手衛生之星”,利用宣傳欄進行表彰,激勵每名護士積極學習,對照檢查自身不足,并努力改善自身行為。
1.2.3.3監督檢查成立以護士長為組長的督查組,開展日間巡視,嚴格監督重點環節、重點人群,督促護士的洗手行為,養成良好的手衛生習慣。(1)每天開展常規性專項督查。檢查手術前后醫護人員手衛生制度落實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糾正。要求手指甲長度不能超過0.5 cm,不能使用人工指甲,不能佩戴手鐲,消除護士進行徹底搓手或刷手的影響[3],幫助養成良好的手衛生習慣。(2)每月對病區護士進行隨機抽查,監測其手衛生落實狀況,公示監測結果。對手衛生行為依從性較低的護士給予及時提醒和指正。
1.3觀察指標(1)調查193名病區護士干預前(2013年3月)、干預后(2013年9月)手衛生認知和信念的評分。設計病區護士認知因素的評估問卷調查表(10項),內容包括接觸同一類患者是否需要洗手,戴手套操作是否需要洗手,肥皂是否需要保持干燥等,以“是”或“否”進行回答,滿分10分,得分越高,代表對手衛生的認知程度越高。另設計手衛生信念狀況問卷調查表(12項),內容包括一次性手套是否可以重復使用,使用快速手消毒是否完全可以代替洗手,處理一名以上患者是否需要更換手套等,以“是”或“否”回答,滿分12分,得分越高,代表對手衛生依從性的信念程度越高。(2)記錄干預前(2013年3月)、干預后(2013年9月)193名病區護士一次性手套、洗手液、快速消毒劑及一次性擦手紙巾使用情況。
1.4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配對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2.1193名病區護士干預前后認知、信念評分比較(表1)

表1 193名病區護士干預前后手衛生認知、信念評分比較(分, ±s)

2.2 193名病區護士干預前后各項手衛生依從性比較(表2)
3討論
知信行理論模式是現代醫學中用以改變醫護人員健康行為的一種常用模式,臨床中對指導、規范和監督醫務人員建立正確的健康行為有著積極的重要作用。知信行理論主要目的是促進行為改變。要實現行為改變這一目標,必須有知作為基礎,要有信作為動力[4]。培訓過程是將相關知識轉化為信念最終達到行為實現,也就是要通過傳授手衛生知識,提高病區護士手衛生意識和認知水平,進而幫助其學會手衛生的方法并保持,增強手衛生信念,最終促進手衛生行為的改善,形成手衛生依從性,三者之間關聯緊密,相輔相成、環環相扣。病區護士對高風險操作有較高的自我保護意識,但對于手部衛生行為還是感性認識[5]。本次實驗按照知信行模式給予病區護士相應的培訓干預,同時在進行知識培訓的基礎上加強引導和督促,以提高護士的手衛生意識和信念,端正態度,認真貫徹手衛生制度,嚴格遵循六部洗手法、有效使用快速消毒劑及一次性手套,從而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提高手衛生依從性,使知信行理論模式對提高病區護士手衛生依從性產生積極影響。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病區護士認知、信念評分高于干預前(P<0.05),使用一次性手套、洗手液、快速消毒劑及一次性擦手巾的情況高于干預前(P<0.05),說明通過知信行理論模式開展病區護士手衛生培訓,提高了護士的認知能力,增強了護士手衛生信念,改善了手衛生行為,有效提高了病區護士手衛生依從性,影響積極深遠。
參考文獻
[1]王書會,吳守彩.我國醫院感染管理現狀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2(10):55.
[2]李衛光.提高醫務人員手衛生依從性管理[J].中國護理管理,2009,9(6):19-20.
[3]李月玲,李西融.我國醫務人員手衛生的影響因素及對策[J].護理學報,2007,14(8):20-22.
[4]袁艷華.“知-信-行”理論搞好實習護士手衛生的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2,12(16):74-75.
[5]譚琳玲,李亞潔,孫樹梅.廣州市某三甲醫院臨床醫務人員手部衛生狀況調查[J].護理學報,2006,13(6):11-12.
(本文編輯白晶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