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針灸教材主治腹瀉的“同功穴”分析
史靈心,張茂祥,王富春*
(長春中醫藥大學,長春 130117)
摘要:目的整理現代針灸教材中治療腹瀉的腧穴,優選治療腹瀉“同功穴”規律譜。方法基于網絡和人工檢索兩種途徑,檢索出針灸教材中主治腹瀉的腧穴,對其進行腧穴歸經,歸屬部位,頻次和規律譜分析。將規律譜與《腧穴主治·國家標準GB/T30233-2013》、3篇文獻進行對比分析。結果27部現代針灸教材中主治腹瀉的腧穴共有109個,出現頻次為27(100%)的腧穴有天樞、足三里、公孫、脾俞,其中,膀胱經腧穴占腧穴總數的22.01%;胸腹部腧穴占腧穴總數的33.03%;且規律譜與《國家標準·腧穴主治》相一致,與古今文獻記載基本一致。結論規律譜中的腧穴,可為針灸腹瀉的臨床處方選擇提供理論和臨床依據。
關鍵詞:腹瀉;針灸;“同功穴”;教材

*通信作者:王富春,電話-(0431)86178823,電子信箱-fuchenwang420@126.com
Analysis of modern acupuncture textbook attending diarrhea “analogous point”
SHI Lingxin,ZHANG Maoxiang,WANG Fuchun*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chun 130117,China)
Abstract:ObjectiveConsolidation acupoints for treatment of diarrhea in the modern acupuncture textbook.optimization treatment of diarrhea analogous point of the law spectrum.MethodsNetwork and manual retrieval two ways based on the retrieved in the textbook,acupoint indications diarrhea diarrhea,summarize the isoenzyme point rule,carries on the acupoints of meridian acupoints belonging,frequency and rule.At the same time,the rule spectrum attending and acupoints,the national standard GB/T30233-2013,three article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ResultsThere are 27 in the Textbook Modern Acupuncture acupoints indications of diarrhea is 109,which is 100% of the frequency of the occurrence of Tianshu,Zusanli,Gongsun and Pishu,the bladder meridian acupoints accounted for 22.01% of the total number;for 33.03% of the total number of acupoints;acupoint rule spectrum and national standard consistent indications of acupoints,and the ancient and modern literature are basically the same.ConclusionAcupoints in the rules spectrum,for clinical acupuncture prescription diarrheaselection provide theoretical and clinical basis.
Keywords:diarrhea;acupuncture;“analogous point”;textbook
“同功穴”是導師王富春教授基于腧穴配伍規律,提出將具有相同主治功效的腧穴配伍,可起到協同增效的作用。因針灸教材具有一定的基礎性,標準性和指導性。本文選取27部現階段仍在使用的針灸教材,針對治療腹瀉的腧穴加以整理歸納,集眾家之說,而非局限于一家之言,故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可信性。以期在總結分析腹瀉“同功穴”的同時,也為治療腹瀉的臨床針灸處方選擇提供理論來源。
1研究方法
1.1檢索方法筆者以長春中醫藥大學圖書館、超星數字圖書館、金字塔醫學在線圖書為基礎,檢索書目,檢索出《針灸學》[1-27]等27部教材。
1.2納入標準高等中醫藥院校使用教材、高等西醫院校教材、外國進修生教材、國際中醫藥針灸培訓指導用書、高等中醫院校自學教材(本科及以上)以及《腧穴主治·國家標準GB/T30233-2013》[28]。
1.3關于腹瀉相關條目的納入標準根據2006年5月美國胃腸病協會正式發布的腹瀉羅馬Ⅲ診斷標準[29],確定腹瀉對應的中醫病名為“泄瀉”。故將27部針灸教材中關于“腹瀉”“泄瀉”及可以根據癥狀判斷為腹瀉的病癥,全部規范名稱為“腹瀉”。
1.4排除標準1)高職高專類院校、中等中醫藥院校、專科護理院校及其以下使用的教材;2)助學助考及輔導叢書;3)只記載部分常用腧穴的教材;4)針灸類著作;5)科普性著作。
2結果
2.1治療腹瀉“同功穴”的頻次統計見表1。

表1 針灸教材中主治腹瀉的腧穴頻次統計
注:出現頻次百分比(%)=“同功穴”出現頻次/教材總數×100%
2.2治療腹瀉“同功穴”的歸經統計見表2。

表2 針灸教材中主治腹瀉的腧穴歸經統計
2.3治療腹瀉“同功穴”的部位統計見表3。

表3 針灸教材中主治腹瀉的腧穴部位統計
2.4關于治療腹瀉“同功穴”的規律譜在表1的基礎上,將頻次22,(80%)以上的腧穴,劃歸為一級用穴;將頻次3,百分比10%以上的腧穴,劃歸為二級用穴;將頻次1,(0%)以上的腧穴,劃歸為三級用穴。

表4 腹瀉“同功穴”規律譜
2.5腹瀉的“同功穴”與國家標準對比筆者通過查閱《腧穴主治·國家標準》中主治腹瀉的44個腧穴發現:共有天樞、足三里、公孫等29個腧穴分布于規律譜中的一級腧穴中,占一級腧穴總數的82.86%;而其余15個腧穴均分布在二級腧穴中,占二級腧穴總數的34.88%。故此可以推斷,《腧穴主治·國家標準》與腹瀉的規律譜相一致。
2.6腹瀉的“同功穴”規律譜與古代文獻數據挖掘對比筆者以“針灸治療”“腹瀉”和“數據挖掘”為關鍵詞,在中國知網上檢索得到1篇符合條件的文獻,蘇志維等[30]文獻中共有15個腧穴。其中有8個腧穴分布于一級腧穴中,占一級腧穴總數的22.86%;5個腧穴分布于二級腧穴中,占二級腧穴總數的11.63%;太沖1個腧穴分布在三級腧穴中,占三級腧穴總數的3.23%。另蘇志維文獻中出現的束骨穴,為27部針灸教材中均未提及之腧穴,古代醫家常用其做輸布水濕的重要配穴使用,故其在古代文獻中出現的頻次較高。排除此點,蘇志維的文獻中統計的腧穴與腹瀉的“同功穴”基本相符。
關鍵詞2.7腹瀉的“同功穴”規律譜與現代文獻對比筆者以“針灸治療”“腹瀉”為,在中國知網上進行文獻檢索,依據選穴規律、診療特點等條件進行篩選,得出涉及選穴規律分析的現代文獻共2篇,分別為趙敏等[31]文獻中的11個腧穴和王偉明等[32]文獻中9個腧穴。其中,趙敏文獻中共有6個腧穴分布于一級腧穴中,占一級腧穴的17.14%;4個腧穴分布于二級腧穴中,占二級腧穴總數9.30%;太沖1個腧穴分布于三級腧穴中,占三級腧穴總數的3.23%。由此,趙敏文獻中的腧穴與腹瀉的“同功穴”兩者基本相符。王偉明文獻中共有4個腧穴分布于一級腧穴中,占一級腧穴的11.43%;其余4個腧穴分布于二級腧穴中,占二級腧穴總數的9.30%;太沖1個腧穴分布于三級腧穴中,占三級腧穴的3.23%。因王偉明這篇文獻主要查找的是針對慢性非感染性腹瀉的文獻,其只能做為腹瀉的一種類型,因此,其在腧穴選擇統計上具有一定的辨證特點,排除此點,王偉明文獻中的腧穴亦可與腹瀉的“同功穴”大致相符。
DOI:10.13463/j.cnki.jlzyy.2015.04.001
中圖分類號:R246.1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3-5699(2015)04-0325-03
基金項目: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2014CB543100)。
作者簡介:史靈心(1990-),女,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特定穴理論與臨床研究。
收稿日期:(責任編輯:趙玉芝2015-03-06)
3討論
從頻次上看,共出現頻次27次,百分比為100%的腧穴分別是天樞、足三里、公孫、脾俞,占腧穴總數的3.70%,分別為大腸募穴、胃下合穴、八脈交會穴、脾之背俞穴。 從歸屬經脈上看,根據腧穴歸屬的經脈不同,其中共涉及經脈12條,腧穴109個。以膀胱經腧穴最多,為24個,占腧穴總數的22.01%。 從所屬部位上看,主要分布于胸腹部,共有36個,占腧穴總數的33.03%,其次為腰背部,下肢部,足部,上肢部,頭部,手部。 從規律譜上看,一級腧穴35個,占腧穴總數的32.11%;二級腧穴43個,占腧穴總數的39.45%;三級腧穴31個,占腧穴總數的28.44%。
綜上所述,筆者將治療腹瀉的“同功穴”分別與國家標準,1篇古代文獻的數據挖掘,2篇現代關于治療腹瀉的取穴規律分析進行對比分析得出:治療腹瀉的“同功穴”雖來源于針灸教材,但其與國家標準相一致,故具有一定的規范性和標準性,另外,其與古代和現代的取穴規律分析亦大致相同,可見,其亦符合臨床針灸處方的選穴規律。“同功穴”概念的發展與延伸,需要在認識腧穴的主治規律、配伍規律的基礎上進一步的補充和完善,需要查閱大量文獻對其的使用進行佐證,筆者只選取腹瀉一種病癥進行“同功穴”的研究與分析,即得出上述結論。故筆者認為,進一步深入“同功穴”理論的研究十分必要,它將不僅為腹瀉的治療提供理論基石,而且亦可為其他疾病的治療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孫國杰,梁繁榮.針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
[2]王富春.經絡腧穴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
[3]胡玲.經絡腧穴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
[4]上海中醫學院.針灸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0.
[5]張吉.針灸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
[6]楊甲三.針灸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9.
[7]南京中醫學院.針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
[8]王德英.中醫針灸學基礎[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3.
[9]徐平,沈雪勇.經絡腧穴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0]江蘇新醫學院.針灸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
[11]邱茂良.針灸學[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
[12]梁繁榮.針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13]李鼎.針灸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5.
[14]鄧良月.國際針灸學教程[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4.
[15]王華.針灸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6]石學敏.針灸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7]冀來喜.針灸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
[18]路玫.針灸學基礎[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6.
[19]廣州中醫學院.針灸學[M].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1987.
[20]劉冠軍.針灸學[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1987.
[21]谷世哲,李瑞.針灸學[M].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1998.
[22]成都中醫學院.針灸學[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
[23]王富春,宋柏林.針灸推拿學[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2.
[24]郭誠杰.針灸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0.
[25]趙京生.針灸學基礎[M].上海:上海中醫藥大學出版社,2001.
[26]李道生,施敏.針灸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
[27]徐恒澤.針灸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
[28]腧穴主治,GB/T 30233-2013.國家標準[S],2013.
[29]DOUGLAS A,Drossman.The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and the Roma Ⅲprocess[J].Gastroenterology,2006,13(5):1459.
[30]蘇志維,任玉蘭,周思遠.基于數據挖掘探析古代針灸治療腹瀉的經穴特點[J].中醫文獻雜志,2013,33(5):38.
[31]趙敏,周思遠,陳大帥,等.針灸治療腹瀉臨床選穴規律及治法分析[J].針灸臨床雜志,2014,30(2):46-48.
[32]王偉明,劉志順.針灸治療慢性非感染性腹瀉診療特點的文獻分析[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3,38(3):82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