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維琛
“在線處方”的出現實現了在線診療的全流程應用,但除此之外能帶來的改變并不多。
2015年12月10日,對張頌奇和所有互聯網醫療行業的從業者來說,都是特別的一天,浙醫二院院長、心血管專家王建安通過張頌奇負責的烏鎮互聯網醫院項目,對當地患者黃女士進行了“網上問診”,隨后開出烏鎮互聯網醫院成立以來首張“在線處方”,處方上的心血管藥物將通過第三方藥企配送到黃女士的家中。
第一張“在線處方”的消息引爆互聯網醫療行業,有樂觀人士認為,在線處方作為互聯網醫療的“最后一道坎”,如果打通,那么在線掛號、在線問診、在線醫囑、在線處方、以及藥品電商配送將形成一個完整的閉環,實現在線診療的全流程應用。
烏鎮的嘗試
在2014年之前,烏鎮的身份更多的是煙雨畫巷,粉墻黛瓦的江南小鎮。改變始于2014年在烏鎮舉行的第一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這個充滿傳統中國文化元素的小鎮邂逅互聯網,成為“世界互聯網大會”的永久會址,化身“東方達沃斯”,千年古鎮開始散發出現代氣息。
自2014年世界互聯網大會永久會址落戶烏鎮以來,互聯網創業的影子在水鄉處處可見,“智慧小鎮”的色彩愈加突出。在烏鎮,全域實現免費WiFi, “互聯網茶吧”、“互聯網金融咖啡”、“智慧養老”、“智慧出行”成為烏鎮的別樣風景。與此同時,當地政府也在積極推動互聯網行業的各種嘗試,“烏鎮互聯網醫院”即是其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2015年全國兩會上提出的“互聯網+”戰略無疑給各行業的轉型指明了方向,與互聯網的融合成為大勢所趨。伴隨著我國醫療資源分布的嚴重不均、效率低下等問題,以及老齡化趨勢和人們對健康的日益重視,互聯網醫療行業迎來爆發期。根據2015年9月份艾瑞發布的《2015中國在線醫療行業研究報告》統計數據,2009年中國在線醫療行業市場規模為1.6億元,2014年市場規模為108.8億元,2015年預計市場規模將超過170億元,市場規模呈指數增長態勢,市場發展迅速。在線掛號、在線問診以及在線售藥都成為各路資本布局的重中之重,其中微醫集團前身掛號網在2015年9月份獲得近4億美元融資成為2015年互聯網醫療行業融資最多的公司,而他們正是烏鎮互聯網醫院的技術支持和平臺運營商。
據了解,微醫集團成立于2010年,前身為掛號網,最初提供在線掛號服務,并逐漸將業務擴展至在線問診等,在2015年完成4億美元融資后更名為微醫集團,并整合旗下資源向“全國互聯網分級診療平臺”與互聯網界的“凱撒醫療集團”進軍。
微醫集團烏鎮項目負責人張頌奇告訴《中國經濟信息》記者,微醫集團致力于以信息技術推動中國醫療健康產業的變革,經過5年的發展,微醫集團旗下目前形成了三項主流業務,也是微醫集團發展歷經的三個主要階段:PC端產品“掛號網”、移動端產品“微醫”和“互聯網醫院”,即烏鎮互聯網醫院。
事實上,烏鎮互聯網醫院是微醫集團和當地政府共同推動的結果,前者提供資源和技術、運營支持,后者則提供強大的政策支持。
張頌奇告訴《中國經濟信息》記者,烏鎮互聯網醫院的建設建立在微醫集團的各項優勢之上,借助微醫集團目前在全國連接的醫院數量(1900多家)、醫生數量(19萬多)、服務患者量(5年累計接近5億人次)和線上的醫生協作組織“微醫團隊”(5000多組),同時還借助微醫集團的技術開發和運營優勢,設立了烏鎮互聯網醫院,烏鎮互聯網醫院未來將成為互聯網分級診療的經典模式。烏鎮互聯網醫院在技術、資源、運營等方面有序共享,與掛號網目前業務一道,共同服務于醫患和醫、藥、險等產業要素的連接。
烏鎮互聯網醫院掛牌的主要原因得益于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業內人士甚至認為獲得了很大的“特權”。比如烏鎮互聯網醫院允許醫生以多點執業或自由執業的方式注冊,并在桐鄉市衛計委進行注冊備案,在線處方、在線醫保支付等功能的實現也和政策綠燈不無關系,烏鎮互聯網醫院已從公立醫院脫身,并獲得自主定價權,同樣也離不開政府的支持。
張頌奇也承認,烏鎮互聯網醫院相對而言仍然是一個特殊的存在,其政策突破的背景在于烏鎮作為國家級互聯網創新發展試驗區,這是其依賴的政策紅利。
“在線處方”的猜想
據《中國經濟信息》記者了解,自2015年12月10日全國首張在線處方開出后,烏鎮互聯網醫院在線復診、會診已經進入常態運營,目前每日的在線問診量達到2500次左右,但具體每日處方量尚未統計。張頌奇告訴《中國經濟信息》記者:“烏鎮互聯網醫院的核心指標聚焦于在線服務量,是否每次問診都會產生處方行為由醫生根據患者病情需要決定,并非所有在線問診都需要處方。”
但無論如何,首張在線處方的誕生已經給互聯網醫療行業帶來了一絲希望,尤其對于網售處方藥解禁。2014年5月份,國家食品藥品安全監督管理局發布《互聯網食品藥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被認為是互聯網醫療的重大利好,但至今一年半的時間,并沒有具體的政策落地,對于互聯網醫療行業來說,在在線掛號、在線問診和在線售藥之間,還隔著一紙網售處方藥禁令,所以此次“在線處方”的出現引起業內的轟動。
諸多互聯網醫療行業從業人士認為,“在線處方”的誕生具有代表意義,可能倒逼醫療市場的開放以及處方藥解禁。
然而更多的分析人士認為,“在線處方”的誕生確實有一定的代表意義,但是極其有限,遠程醫療和互聯網醫療不可能離開醫療機構,這不止涉及到專業性、責任劃分,還涉及風險承擔等問題。如果開具電子處方的人不是醫院的在職人員,根本不可能被認可。如一個從醫療機構離職的醫生是根本不具備資質開具電子處方,所以,本就不存在什么遠程診療‘C2C行為。
雖然對于處方藥解禁并無太大實質性意義,但是互聯網醫院的的出現和運營將給醫療帶來更多的便利性,并對醫療改革帶來更多有益的探索。
張頌奇告訴《中國經濟信息》記者,烏鎮互聯網醫院在逐步嘗試將更多可以搬到“線上”的醫療服務搬到線上,并聚焦于在線復診、會診,未來,烏鎮互聯網醫院還將嘗試在“線上”診療方面進行更多探索,條件成熟的話會繼續推動一些科室的上線,以烏鎮互聯網醫院為代表的互聯網醫院將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互聯網醫療行業的發展歷程,大力度助推國家醫療改革的進程。通過互聯網醫院,每年將有數十億次的診療行為從線下轉移到線上,這將推動分級診療制度通過互聯網技術實現“彎道超車”,讓不同級別、不同地區的醫生實現連接,有分工、有協作地完成患者的疾病診療與健康管理。與此同時,烏鎮互聯網醫院還將推動醫療服務定價機制、醫師多點執業、藥品與保險的互聯網改革等方面做出有益嘗試。
對于互聯網醫院的發展,國家衛計委醫管中心趙靖處長告訴《中國經濟信息》記者:“互聯網醫院是個新興事物,是新型醫療服務業,在服務模式、診療模式上都在做探索,現在雖然沒有相應的政策出臺,但有關部門已經在積極推進這方面的工作。”而張頌奇告訴《中國經濟信息》記者,目前國家衛計委已經委托微醫集團擬定互聯網醫院指導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