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秀俠
(上海市徐匯區漕河涇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上海 200235)
門診輸液室的護理質量與服務水平是一所醫院管理水平的重要體現[1]。在門診輸液室內,患者的人數較多、所患疾病的種類復雜多樣,加之他們的文化程度及自身素養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因此,做好門診輸液室的護理工作、維護良好的護患關系就顯得十分重要。在本次研究中,為了探討分析對門診輸液患者進行優質護理的效果,筆者進行了以下研究: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4年1月~2015年6月間我院門診輸液室收治的80例輸液患者,我們將其隨機分為A組(40例)和B組(40例)。在A組4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28例,女性患者有12例。他們的年齡為16~78歲,平均年齡為(42.7±1.8)歲。他們接受輸液的時間為3~16天,平均時間為(4.4±1.2)天。其中,文化程度為初中的患者有6例,為高中的患者有21例,為大專及以上的患者有13例。在B組4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24例,女性患者有16例。他們的年齡為17~79歲,平均年齡為(43.2±2.5)歲。他們接受輸液的時間為3~14天,平均時間為(4.3±1.0)天。其中,文化程度為初中的患者有8例,為高中的患者有17例,為大專及以上的患者有15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及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方面的差異均不顯著(P>0.05),不具有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為A組患者進行接診護理、核對醫囑、輸液護理、健康宣教、巡視護理及對癥護理等常規護理,為B組患者在進行上述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優質護理,然后觀察對比兩組患者對輸液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及其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并將對比的結果及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的分析。進行優質護理的具體方法是:
1.2.1 改善輸液室的環境 ①護理人員要保持輸液室內的空氣流通,并及時清理垃圾,維持室內環境的整潔。②為患者提供相關疾病知識的宣傳手冊,同時每天由專人負責更新健康宣傳板報。③在輸液室內置備電視、空調、飲水機、一次性水杯等設施及用品。④在輸液室內播放舒緩、輕柔的音樂,以放松患者的心情,緩解其心理壓力。⑤為嬰幼兒、孕婦及病情危重、年老體弱的患者設立優先就診通道。
1.2.2 提高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 ①護理人員要著裝整潔、淡妝上崗,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接待患者,不做與工作無關的事。②護理人員要提升對工作的責任感,以提高患者的滿意度。③醫院管理層應定期對門診輸液室內的護理人員進行理論知識的培訓,并對其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及操作技術的熟練程度進行考核。④護理人員要嚴格執行“三查八對”制度,并加強對患者進行巡視,以提高護理服務的水平。⑤護理人員應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不帶情緒上班,開展微笑服務[2],并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種疑問。⑥護理人員要運用靈活的溝通技巧與不同疾病、不同年齡段及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進行有效的溝通,并與其建立起和諧的護患關系。
1.2.3 對患者進行優質的健康教育 ①在進行輸液前,護理人員應讓患者做好輸液準備,如排尿、適當進食等。②在輸液過程中,護理人員應讓患者保持放松,并告知患者若出現不適感應及時通知醫護人員。③輸液完畢后,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正確地按壓穿刺部位,以防發生滲血等并發癥。
①患者對輸液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②從輸液環境、服務態度、技術水平、健康教育等四個方面評價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分析,計量數據采用平均值±標準差(±S)表示,并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當P<0.05時視為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在進行護理前,兩組患者對輸液相關知識掌握度評分之間的差異不顯著(P>0.05),不具有統計學意義。經過一段時間的護理,兩組患者對輸液相關知識掌握度評分較護理前均有明顯的提高,且B組患者對輸液相關知識掌握度評分的提高幅度更為明顯,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對輸液相關知識掌握度評分的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對輸液相關知識掌握度評分的比較(±S,分)
注:*表示與A組相比,P<0.05
B 組 40 4.23±0.67 8.81±0.55 *A 組 40 4.25±0.70 5.23±0.72 T 0.13 24.99 P 0.8965 0.0000
B組患者對輸液室輸液環境、護理人員服務態度、技術水平及健康教育等方面的評分均明顯高于A組患者。B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明顯高于A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的比較(`X±S,分)
近年來,隨著我國醫療體系改革的逐步深入及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護理服務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輸液是門診科室護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患者對輸液護理服務的滿意度直接關系著醫院的形象和名譽。因此,提高門診輸液室的護理質量就顯得至關重要[3]。優質護理服務的宗旨是以人為本,并將醫護人員的關心和關愛充分地貫穿于護理工作當中,旨在為患者提供主動、真情、便捷、周到、溫馨、優質的人性化服務[4]。在本次研究中,為了探討分析對門診輸液患者進行優質護理的臨床效果,筆者為A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為B組患者進行優質護理,然后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進行回顧性的對比分析。分析結果顯示,經過一段時間的護理,兩組患者對輸液相關知識掌握度的評分較護理前均有明顯的提高,且B組患者對輸液相關知識掌握度評分的提高幅度更為明顯,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B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明顯高于A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對門診輸液患者進行優質護理的臨床效果顯著,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戚婉妮.探討雙向查對制度對門診輸液護理服務質量的影響[J].當代醫藥論叢,2014,(21):89-90.
[2]胡新蓮.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在兒科門診輸液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26):112-113.
[3]陳光鳳.對門診輸液患者進行綜合護理的效果研究[J].當代醫藥論叢,2015,(15):141-142.
[4]王玉華,戚玉鳳.輸液室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的實踐與成效[J].齊魯護理雜志,2015,21(5):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