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鳴
(襄陽市谷城縣人民醫院門診藥房 湖北 襄陽 441700)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是心內科的常見病。此病主要是指因罹患心臟疾病而引起的以心功能不全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綜合征[1]。研究發現,近年來CHF已成為導致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CHF的發生與發展不僅與心肌細胞受損、心臟血管內皮功能失調等有關,而且與炎癥因子的表達也有密切的關系。為了探討聯用依那普利與普萘洛爾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我院將106例CHF患者采用隨機數表法分為A組與B組,為A組患者進行常規治療,為B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加用聯用依那普利與普萘洛爾進行治療,然后對比分析其臨床療效及在進行治療前后其血脂指標及血清相關炎癥因子指標的變化情況,現將此情況報道如下。
本研究中的106例患者均為2014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CHF患者。這些患者的年齡均≥60歲,其病情均符合 2010 年中華醫學會心血管分會制定的關于CHF的診斷標準[2]。采用隨機數表法將這些患者分為A組與B組,每組各53例患者。在A組患者中,有男性36例,女性17例,其年齡為60~78歲,平均年齡為(67.63±4.98)歲,其病程為1~11年,平均病程為(5.02±0.29)年。在B組患者中,有男性38例,女性15例,其年齡為60~76歲,平均年齡為(68.44±5.09)歲,其病程為1~10年,平均病程為(4.82±0.19)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不顯著,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A組患者進行抗心力衰竭、強心、利尿、調節水電解質及酸堿失衡等常規治療。為B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加用馬來酸依那普利片(石藥集團歐意藥業有限公司生產)與普萘洛爾片(山西云鵬制藥有限公司生產)進行治療。馬來酸依那普利片的用法是:口服,2.5mg/次,1次/天,在用藥7d后將用藥量增加至5mg/次,1次/天。普萘洛爾片的用法是:口服,12.5mg/次,1次/天,在用藥7d后將用藥量增加至25mg/次,1次/天[4]。
在對兩組患者進行治療21d后評價其臨床療效。在對患者進行CRP檢測時采用膠乳顆粒增強免疫比濁法,在對其進行IL-6和TNF-α測定時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應用日產7600-020全自動生化儀對患者進行總膽固醇(TC) 、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等血脂指標的檢測。
在對兩組患者進行治療后根據其NYHA心功能分級的變化及臨床癥狀的改善情況判定其臨床療效,并將其臨床療效分為以下級別:顯效:經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全部消失,心功能的分級改善2級以上。有效:經治療后,患者心功能的分級改善I級以上,但未達到2級,其臨床癥狀得到一定的改善。無效:經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及心功能未得到改善,甚至其病情進一步加重或發生死亡。
采用SPSS14.0統計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進行X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A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77.36%,B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2.45%。與A組患者相比,B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較高,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對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分析
兩組患者在進行治療前其血脂的水平相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無統計學意義。與A組患者相比,B組患者在進行治療后其TC、LDL-C的指標明顯下降,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進行治療前相比,兩組患者在進行治療后其TNF-α、IL-6、CRP的水平均較低,差異顯著, 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A組患者相比,B組患者在進行治療后其TNF-α、IL-6、CRP的水平較低,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2 對兩組患者在進行治療前后其血清炎癥因子指標的分析(±s)

表2 對兩組患者在進行治療前后其血清炎癥因子指標的分析(±s)
組別 TNF-α(pg/ml) IL-6(pg/ml) CRP(mg/d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B 組 3.19±0.56 1.83±0.15 7.39±1.32 4.70±0.93 0.81±0.21 0.41±0.18 A 組 3.18±0.53 2.09±0.27 7.40±1.29 5.91±1.04 0.83±0.12 0.67±0.21 t 0.37 5.32 0.60 6.09 0.33 4.01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CHF是臨床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CHF的發病率呈不斷上升的趨勢。導致CHF的主要原發病包括心臟瓣膜疾病、內分泌疾病、高血壓性心臟病、急性肺梗塞、肺水腫等[3]。治療CHF的傳統藥物主要為血管擴張劑、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等。近年來,隨著臨床上對CHF發病機制研究的不斷深入,治療此病的方案也得到不斷的改良。依那普利屬于第二代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具有抑制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的功能、促進水鈉的排泄、抗心力衰竭、利尿、減輕心臟的前負荷、逆轉心肌重構等作用[4]。普萘洛爾是一種新型的長效選擇性β1受體阻滯藥。此藥可選擇性地作用于心臟組織,提高心肌組織中β1受體的密度、改善心臟自主神經的功能、保護心肌、減慢心率、延長左心室的舒張期、降低血壓、抑制或逆轉左心室肥厚等作用。
本研究結果發現,與A組患者相比,B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較高,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A組患者相比,B組患者在進行治療后其TC、LDL-C的指標明顯下降,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進行治療前相比,兩組患者在進行治療后其TNF-α、IL-6、CRP的水平均較低,差異顯著, 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A組患者相比,B組患者在進行治療后其TNF-α、IL-6、CRP的水平較低,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聯用依那普利與普萘洛爾治療慢性心力衰竭可取得顯著的效果,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中炎癥因子的水平,改善其血脂的水平。
[1]黃國鵬,李洪林,宋文信.曲美他嗪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變異性的影響[J].重慶醫學. 2011.40(30):3101-3102.
[2]王星,陳月云,王德國,等.重組人B-型利鈉肽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中遠期療效[J].中華全科醫學,2012,10(3):359.
[3]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華心血管病學雜志編委委員會.急性心力衰竭診治和治療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0,38(3) :195-208.
[4]袁方,郭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應用辛伐他汀對心功能及血漿C-反應蛋白和B型腦利鈉肽的影響[J].中國全科醫學. 20 11.14(23):2623-2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