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韻榮
(大理州人民醫院神經內科 云南 大理 671000)
腦出血和腦梗死均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神經內科疾病[1]。相關的臨床實踐證實,對神經內科疾病患者進行優質護理可取得很好的效果。為了進一步證實此護理方法的有效性,筆者對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間我院神經內科收治的18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間我院神經內科收治的180例患者。我們按照隨機數表法將這180例患者分為優質組和常規組,每組各有90例患者。在優質組90例患者中,有男性52例,女性38例。本組患者的年齡在34歲至7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2.26±7.58)歲。本組患者中有腦出血患者21例,有腦梗死患者69例。在常規組90例患者中,有男性54例,女性36例。本組患者的年齡在33歲至7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2.31±7.52)歲。本組患者中有腦出血患者23例,有腦梗死患者67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方面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為這兩組患者均使用藥物療法進行治療。
1.3.1 為常規組患者使用常規護理模式進行護理,具體的護理方法如下[2]:(1)對患者進行飲食護理。(2)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監測。(3)遵照醫囑對患者進行用藥護理。
1.3.2 在進行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對優質組患者進行優質護理。進行優質護理的具體方法如下:
1.3.2.1 進行安全宣教 臨床調查發現,神經內科疾病患者因存在肢體功能障礙,常會發生跌倒、碰傷和從病床上墜落等意外事件[3]。針對這一情況,在神經內科疾病患者住院治療期間,護理人員要對其進行安全知識宣教。進行安全知識宣教的主要內容包括:耐心地為患者講解神經內科疾病的特點、詳細地向患者介紹醫院的環境和院內設施的分布情況、并重點向患者強調預防跌倒、碰傷和從病床上墜落的重要性,以提高神經內科疾病患者的安全防范意識。
1.3.2.2 進行環境護理 在患者住院治療期間,護理人員要定時對其病房進行通風和消毒,并將其病房內的溫度控制在22℃至24℃之間,將其病房內的濕度控制在50%至60%之間。同時,護理人員要嚴格限制探視患者人員的數量,以便使患者能夠在安靜、舒適的狀態下接受治療和護理。
1.3.2.3 進行用藥護理 神經內科疾病患者因病情復雜多變、服用藥物的種類較多,很容易發生用藥錯誤[4]。因此,護理人員在發放藥物時,要嚴格核對患者的個人信息,確認無誤后指導患者采用正確的方式服用藥物。在患者服藥期間,護理人員要密切觀察其是否發生不良反應。患者若發生不良反應,護理人員要及時對其進行處理。
護理結束后,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接受治護的效果。
(1)基本痊愈:經過治療和護理,患者的臨床癥狀均完全消失,其腦神經功能的改善率在90%以上。(2)顯效:經過治療和護理,患者的臨床癥狀均明顯好轉,其腦神經功能的改善率在46%至90%之間。(3)有效:經過治療和護理,患者的臨床癥狀均有所好轉,其腦神經功能的改善率在17%至45%之間。(4)無效:經過治療和護理,患者的臨床癥狀均未好轉,其腦神經功能的改善率在17%以下。總有效率=(基本痊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我們使用SPSS17.0軟件包對本次實驗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和護理結束后,在常規組患者中,接受治護的效果為基本痊愈者有16例,為顯效者有18例,為有效者有25例,為無效者有31例。常規組患者接受治護的總有效率為65.56%(59/90)。在優質組患者中,接受治護的效果為基本痊愈者有22例,為顯效者有30例,為有效者有26例,為無效者有12例。優質組患者接受治護的總有效率為86.67%(78/90)。優質組患者接受治護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常規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接受治護效果的比較 [n(%)]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在接受常規護理的基礎上接受優質護理的優質組患者其接受治護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只接受常規護理的常規組患者。
綜上所述,對神經內科疾病患者進行優質護理的臨床效果確切。此護理方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韓蕊.神經內科護理管理中細節管理的應用效果[J].中國實用醫藥, 2015, 10(34): 239-240.
[2]劉敏.細節管理在神經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評價[J].臨床醫藥文獻雜志,2015,2(22):4521-4523.
[3]梁華.細節管理在神經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衛生產業,2015(1):103-105.
[4]莫懷飄,楊梅芳,陳衛玲.細節管理在神經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當代護士,2015(7):18-19.
[5]騰立榮.細節管理在神經內科護理管理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5,26(1):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