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春嬌
(株洲市中心醫院 湖南 株洲 412007)
子宮疾病主要包括子宮肌瘤、子宮息肉、子宮囊腫等,是臨床上的常見病、多發病[1]。宮腔鏡是一種光學儀器,可將其放入患者的子宮腔內,放大其病灶的影像,使醫生直觀地觀察其子宮腔的情況。宮腔鏡手術是利用宮腔鏡施行的微創手術,在診治子宮疾病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具有創傷性小、術中的出血量少、手術的時間短、患者在術后恢復較快等優點[2]。臨床實踐證實,在子宮疾病患者接受宮腔鏡手術后若未對其進行有效的護理,可顯著增加其腹脹、惡心等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使其臨床療效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為了分析對行宮腔鏡手術的子宮疾病患者進行優質護理的效果,我們將在我院接受宮腔鏡手術治療的64例子宮疾病患者隨機分為常規組與優質組,對常規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在此基礎上對優質組患者進行優質護理,然后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發生不良反應的情況及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本研究中的64例患者均為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宮腔鏡手術的子宮疾病患者。這些患者均經陰道B超檢查、核磁共振檢查等臨床檢查被確診患有子宮肌瘤、子宮息肉等子宮疾病。將這些患者隨機分為常規組與優質組。常規組32例患者的年齡在24-5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9.4±2.6)歲。優質組32例患者的年齡在23-5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0.1±3.4)歲。兩組患者在進行治療前其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不顯著,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常規組患者進行病情觀察、疼痛護理、用藥護理、健康指導等常規圍手術期護理。在此基礎上對優質組患者進行優質護理,具體方案如下:
1.2.1 心理護理 子宮疾病患者在接受宮腔鏡手術治療后可因擔心失去生育功能、發生嚴重的不良反應而出現抑郁、焦慮等不良心理。因此,護理人員應與患者進行積極的溝通,了解其發生不良心理的情況,進而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并為其詳細講解相關的手術知識,使其正確認識自身的病情及進行術后康復治療的方案,幫助其樹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
1.2.2 疼痛護理 患者在接受手術治療后可出現不同程度的疼痛癥狀。護理人員應為患者詳細講解導致術后疼痛的原因,消除其思想負擔,并為其采用聽輕音樂等方法緩解疼痛的癥狀。若患者出現難以忍受的疼痛,可為其使用鎮痛藥物進行治療。
1.2.3 康復鍛煉指導 患者在接受手術治療后若未早期進行康復鍛煉可出現腹脹、呼吸道感染等并發癥。護理人員應根據此病患者術后恢復的情況指導其進行康復鍛煉。在患者術后清醒后可指導其在床上進行四肢的功能鍛煉,在術后6h可指導其進行適當的下床運動。
1.2.4 陰道流液護理 宮疾病患者在接受宮腔鏡手術治療后可出現陰道流液的癥狀。護理人員要對患者陰道流液的性質進行分析,排除其發生子宮出血的可能,若發現其出現子宮出血應遵醫囑為其應用縮宮素等藥物進行治療。此外,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保持外陰清潔干燥,在術后每天早晚用洗必泰或高錳酸鉀清潔外陰,并勤換衛生巾。
1.2.5 飲食指導 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在術后6h食用富含優質蛋白、易消化、高能量的食物,少食多餐,不吃有刺激性的食物,并多飲水。
1.2.6 出院指導 在患者在出院時,護理人員應對其進行詳細的出院指導,囑其在出院后2個月內不過性生活,在平時多休息,攝入充足的營養,進行適量的活動,保持會陰部干燥清潔,并定期回醫院復查。
觀察兩組患者在術后發生腹脹、惡心、嘔吐、子宮出血、呼吸道感染的情況,采用我院自制的調查問卷評價其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并將其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分為非常滿意、一般滿意及不滿意。總滿意率=非常滿意率+一般滿意率。
優質組患者在接受護理后其腹脹、惡心嘔吐、子宮出血、呼吸道感染的發生率分別為3.13%、3.13%、6.25%、9.38%。常規組患者在接受護理后其腹脹、惡心嘔吐、子宮出血、呼吸道感染的發生率分別為18.8%、18.8%、25.0%、31.3%。與常規組患者相比,優質組患者在接受護理后其腹脹、惡心嘔吐、子宮出血、呼吸道感染的發生率均較低,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常規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為65.6%,優質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為87.5%。與常規組患者相比,優質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總滿意率較高,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表2。

表1 對兩組患者在接受護理后發生不良反應情況的分析[n=32,(%)]

表2 對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率的分析[n=32,(%)]
宮腔鏡手術是一種在治療子宮疾病方面應用十分廣泛的微創手術。在對患者進行宮腔鏡手術治療時,臨床醫師可清晰地觀察其病灶的組織結構,在直視下進行刮宮、采集病變組織等操作[3]。臨床實踐證實,宮腔鏡手術具有手術切口小、創傷性小、可保持子宮的完整性、減輕患者的痛苦、對患者生理功能的干擾小、可使其在術后較快恢復等優勢[4]。在對子宮疾病患者施行宮腔鏡手術后,護理人員應與臨床醫師進行良好的配合,對患者進行全面的圍手術期護理,以取得理想的療效,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
本研究的結果顯示,與常規組患者相比,優質組患者在接受護理后其腹脹、惡心嘔吐、子宮出血、呼吸道感染的發生率均較低,其對護理服務的總滿意率較高,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一結果與肖東[5]等的相關研究結果一致。可見,在子宮疾病患者接受宮腔鏡手術后對其進行優質護理可顯著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其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此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宋春芳.婦科宮腔鏡術后的臨床護理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2012,22(4):488.
[2]鹿艷,孫艷.婦科宮腔鏡術后的臨床護理體會[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16(13):231-231.
[3]趙蓉.宮腔鏡下婦科疾病手術后的臨床護理[J].醫學信息,2013,13(24):285-286.
[4]袁少玲.宮腔鏡下婦科疾病手術后的臨床護理[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3,19(1):143-144.
[5]肖東,滕艷.婦科宮腔鏡手術患者的護理[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3,24(17):47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