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仁梅
(南京市浦口區中心醫院骨科 江蘇 南京 210000)
半月板作為膝關節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傳導、負重、緩沖作用力及穩定關節等作用。目前,臨床上常采用關節鏡手術聯合關節內注射玻璃酸鈉的方法治療半月板損傷[1]。為了進一步提高半月板損傷患者的臨床療效,我院在對該病患者進行上述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對其中的B組患者進行了綜合性的護理干預,并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現將研究方法及結果報告如下: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4年1月~2015年1月間我院收治的64例發生半月板損傷的患者,我們采用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A組(32例)和B組(32例)。在A組32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21例,女性患者有11例,他們的年齡為19~68歲,平均年齡為(45.23±5.45)歲,其中左膝半月板發生損傷的患者有10例,右膝半月板發生損傷的患者有11例,雙膝半月板均發生損傷的患者有6例;在B組32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18例,女性患者有14例,他們的年齡為18~65歲,平均年齡為(46.78±5.39)歲,其中左膝半月板發生損傷的患者有17例,右膝半月板發生損傷的患者有15例,雙膝半月板均發生損傷的患者有5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及傷情等一般資料方面的差異均不顯著(P>0.05),不具有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采用關節鏡手術聯合關節內注射玻璃酸鈉的方法對其進行治療。在此基礎上,為A組患者進行常規檢查、飲食護理、保暖護理及健康宣教等常規護理,為B組患者在進行上述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綜合護理,然后觀察對比兩組患者膝關節功能評分的改善情況及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并將對比的結果及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的分析。進行綜合護理的具體方法是:
1.2.1 術前護理 ①在手術前,護理人員要多與患者進行交流,并為其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手術治療的方法、特點及流程,以消除其緊張、恐懼等心理,提高其對疾病及手術的認知度,增強其治愈的信心。②護理人員應詳細地對患者的身體狀況進行評估,并在術前指導其進行直腿抬高運動及踝關節運動。
1.2.2 術后護理 ①在手術后,護理人員要密切關注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并囑其禁食禁水6h。②待患者從麻醉狀態恢復至清醒狀態后,護理人員要定時為其進行按摩或局部熱敷,并指導其進行簡單的肢體活動,以減小其背臀部的壓力。③定時為患者更換手術切口處的敷料。若患者出現關節腫脹的情況,則應對其關節進行穿刺,并使用彈力繃帶纏繞患膝。④待患者的病情穩定后,護理人員應指導其進行股四頭肌訓練和髖關節訓練;術后1天,指導其進行踝關節屈伸訓練及股四頭肌收縮訓練;術后2~3天,指導其進行直腿抬高訓練;術后4d,指導其在拐杖的輔助下進行下地活動。⑤在患者出院前,護理人員要告知患者堅持進行關節活動,并注意調節飲食。
①參照Lysholm功能評分標準評價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膝關節功能。該評分量表的總分為100分,分數越高表示膝關節功能越好[2]。②對兩組患者進行為期6個月的隨訪,觀察其術后并發癥(如尿潴留、切口感染、關節腫脹、深靜脈血栓等)的發生情況。
應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當P<0.05時,視為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在治療前,兩組患者膝關節功能評分之間的差異不顯著(P>0.05),不具有統計學意義。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膝關節功能評分較治療前均有明顯的提高,且B組患者膝關節功能評分的提高幅度更為明顯,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膝關節功能評分的比較(X±S,分)
A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37.50%,B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9.4%,B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A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的比較[n(%)]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膝關節生物力學的研究逐漸深入,人們對半月板功能的重要性有了充分的認知。而隨著關節鏡技術的不斷成熟與完善,關節鏡手術已成為目前臨床上治療半月板損傷的主要手段之一。本研究通過分析兩組患者膝蓋功能關節評分,結果顯示:兩組患者膝蓋功能關節評分均顯著提高,且研究組(95.92±5.11)分高于對照組(80.72±6.63)分,說明綜合護理可提高患者膝蓋功能。分析原因可能是:護士術前積極與患者交流,為其說明疾病基本狀況、手術治療方法及特點,使患者不良情緒消除,增加患者健康治療意識,積極配合醫生工作,利于手術順利完成,提高術后半月板愈合度;同時術后指導患者練習肢體運動,術后1d天指導其踝關節及股四頭肌活動,2-3d行直腿抬高運動,術后4d用拐杖行下地練習,從而提高膝蓋功能[3-4]。同時,本研究通過分析兩組療效顯示: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9.40%高于對照組37.50%,表明綜合護理效果顯著,可減少術后并發癥發生。分析原因可能是:護士術后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待患者麻醉醒后,護理員定時為患者行按摩或熱敷護理,減少壓瘡發生,并對患者行導尿措施,避免出現尿潴留現象;定時為手術切口更換敷料,保持切口干凈,防止切口感染;對關節行穿刺,并用彈力繃帶纏繞患膝,緩解關節腫脹感,從而減少并發癥發生[5]。關于關節鏡術聯合玻璃酸鈉關節腔內注射在半月板損傷的臨床護理,還需加強對護理滿意度的探究。
綜上所述,對發生半月板損傷的患者進行綜合護理的臨床效果顯著,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鐘翠玲.膝關節鏡治療半月板損傷的臨床護理分析[J].延邊醫學,2014,19(24):92-94.
[2]金秋芳,張麗娟.關節鏡治療半月板損傷護理總結[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4,30(12):1166.
[3]陳少儀,盧結英,梁轉好,等.半月板損傷經關節鏡治療患者的個性化護理[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7):1431-1433.
[4]張娟.關節鏡下治療半月板損傷的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24):74-75.
[5]曹琳玲.關節鏡下縫合成形結合玻璃酸鈉治療膝關節半月板損傷38例護理[J].山西醫藥雜志(下半月版),2012,41(22):1217-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