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衛娟
(新疆和田地區人民醫院 新疆 和田 848000)
在兒內科病房中,多數患兒的病情較重,加之其自控能力較差,其家長對治療及護理工作的要求又較高,這無形中加大了治療及護理工作的難度。因此,為了保證患兒的安全,提高其家長的滿意度,筆者對我院近期收治的51例兒內科住院患兒進行了風險管理護理?,F將研究方法及結果報告如下: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間我院收治的102例兒內科住院患兒,我們采用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51例)和觀察組(51例)。在對照組51例患兒中,男性患兒有31例,女性患兒有20例,其年齡為11個月~6歲,平均年齡為(4.5±1.3)歲,其住院時間為2~20d,平均住院時間為(3.6±1.4)d,其中患有遺傳代謝性疾病的患兒有11例,患有營養障礙性疾病的患兒有12例,患有免疫缺陷性疾病的患兒有14例,患有其他內科疾病的患兒有14例;在觀察組51例患兒中,男性患兒有32例,女性患兒有19例,其年齡為10個月~6歲,平均年齡為(4.3±1.2)歲,其住院時間為1~20d,平均住院時間為(3.4±1.3)d,其中患有遺傳代謝性疾病的患兒有12例,患有營養障礙性疾病的患兒有11例,患有免疫缺陷性疾病的患兒有15例,患有其他內科疾病的患兒有13例。兩組患兒在性別、年齡、住院時間及患病類型等一般資料方面的差異均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為對照組患兒進行常規檢查、用藥護理、日常監護及對癥護理等常規護理,為觀察組患兒在進行上述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風險管理護理。然后,觀察對比兩組患兒家長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并將對比的結果及兩組患兒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的分析。進行風險管理護理的具體方法是:①建立風險管理制度,成立護理質量管理小組,針對各種兒內科病房常見的護理風險制定相關的安全制度,如常見風險防護方案、病區安全管理方案、突發搶救制度、年度風險管理計劃等[1]。②護理人員在護理工作中必須嚴格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建立監控小組,定期對各崗位護理人員的工作狀況及護理質量進行考核和評估。此外,監控小組還應要求所有護理人員一同參與到護理監督管理工作中,以達到相互監督、共同進步的目的[2]。③護理人員要提高其責任心、服務意識、防范護理風險的意識及預見評估能力,了解常見護理風險的性質及發生原因,降低患兒墜床、猝死等護理事故的發生率[2]。④定期組織護理人員開展相關法律知識的學習和交流活動,如護理管理辦法、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護理規章制度等,以幫助護理人員樹立正確的法制觀念,提升自我防護意識及風險處理能力[3]。⑤加強對護理人員進行溝通技巧的培訓,以使其能夠良好地與患兒及其家長進行溝通,從而及時、準確地了解患兒的具體情況及其家長的需求。
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調查兩組患兒的家長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調查的內容主要包括護理人員的素質、護理人員的行為、護理人員對風險的認識和預知能力、護理質量等。評價等級共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一般滿意和不滿意四個等級。總滿意率=非常滿意率+滿意率+一般滿意率。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分析,計量數據采用平均值±標準差(±s)表示,并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當P<0.05時視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兒家長對護理工作的總滿意率為96.08%,對照組患兒家長對護理工作的總滿意率為78.43%,觀察組患兒家長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患兒家長,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家長對護理工作滿意度的比較(n.%)
兒內科護理工作的難度較大。因此,在兒內科護理工作中進行護理風險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價值。護理風險管理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在開展護理風險管理工作前,我們應首先明確在兒內科病房中存在哪些常見的護理風險因素:①患兒自身因素。由于患兒不能直觀、通俗地表達自身的感受,加之其自理能力較差,因此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療及護理工作。②家長因素。若患兒家長在看護患兒的過程中出現疏忽,極易導致患兒發生墜床、跌傷等事故。③社會因素。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患兒家長對護理工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此時,護理人員一旦有某項護理工作未做到位,就極易引發醫療糾紛。④護理人員因素。在護理工作,護理人員若未按照醫囑執行護理操作,或未對藥物的輸液速度和患兒的具體情況進行巡視,就會大大提高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率。④管理制度因素。若醫院的管理制度不夠完善,護理人員在工作中就會出現較多的漏洞,極易誘發醫患糾紛[4]。
在本次研究中,針對上述護理風險因素,我們建立了風險管理制度,成立了護理質量管理小組及監控小組,使護理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及實際操作能力均得到了加強[5]。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家長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患兒家長,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與孫德君等研究人員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6]。
綜上所述,對兒內科住院患兒進行風險管理護理的臨床效果顯著,能明顯提高患兒家長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此護理方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劉悅.風險管理在內科護理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33):78-79.
[2]李鳳婷.內科護理中應用風險管理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24):12-13.
[3]徐小雅,王永生,王效惠等.護理風險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內科護理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四川醫學,2012,33(5):906-908.
[4]朱錦蓮.風險管理在內科護理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4,49(14):1728-1730.
[5]李晶,於翠文,張麗敏等.風險管理在內科護理中應用的價值探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5,24(11):272-272,273.
[6]孫德君.風險管理培訓在內科護理中的應用[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5(4):19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