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曉紅
(四川省峨邊彝族自治縣人民醫院 四川 樂山 614300)
肱骨遠端骨折是臨床上常見的骨折類型之一。該病多是由直接暴力或間接暴力所導致的,如遭受重物撞擊、擠壓、打擊或撲倒時手或肘部著地等[1],且多數該病患者均為粉碎性骨折。手術療法是目前臨床上治療肱骨遠端骨折的最佳方法。近年來的臨床實踐表明,對進行手術后的肱骨遠端骨折患者實施個性化康復訓練的效果較好,可有效地促進其肘關節功能的恢復。為了進一步探討對進行手術后的肱骨遠端骨折患者實施個性化康復訓練對促進其肘關節功能恢復的臨床效果,我們近年來在我院進行手術治療的200例肱骨遠端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0年1月~2015年5月期間在我院進行手術治療的200例肱骨遠端骨折患者。這些患者的病情均符合臨床上規定的肱骨遠端骨折的診斷標準,均經CT或X線檢查得到確診,均進行了手術治療,且均為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在這些患者中,排除患有精神類疾病或存在認知功能障礙的患者。我院隨機將這些患者分為甲組和乙組,每組各有100例患者。在甲組中,有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40例,其年齡為22~70歲,平均年齡為(43.1±2.8)歲。其中,有閉合性骨折患者65例,有開放性骨折患者35例。在乙組中,有男性患者62例,女性患者38例,其年齡為23~71歲,平均年齡為(44.3±3.6)歲。其中,有閉合性骨折患者68例,有開放性骨折患者32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方面性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我院在術后對甲組患者進行常規康復訓練,內容包括:①在手術結束后,密切觀察患者骨折部位的固定情況,并指導其將患肢抬高,以免其患肢發生腫脹。在手術后的5~10天,指導患者進行肱三頭肌、肱二頭肌等部位的收縮訓練,并協助其進行手部和肩部的被動訓練,同時每天對其患肢進行肌肉按摩,每次按摩的時間為5~10min,每天按摩1~2次。②在手術后的2~4周,指導患者進行肘關節功能的恢復訓練,主要指導其進行肘關節的屈伸訓練和前臂的牽拉訓練。③在手術后的6~8周,根據患者肘關節功能的恢復情況,對其進行肘關節的伸、屈、旋轉及外展等訓練,同時對其進行相應的出院指導[2]。
1.2.2 我院在術后對乙組患者進行個性化康復訓練,具體的方法是:①對患者骨折的嚴重程度進行評估,然后根據評估的結果對其運動的安全性進行打分,具體可分為運動安全的患者(得分為71~100分)、運動較安全的患者(得分為41~70分)及早期不宜進行運動的患者(得分為0~40分)三類。然后根據患者的分型情況,嚴格控制其訓練的強度和力度,避免由于進行過早、過度或不正確的運動給其帶來不良的影響。②在手術后的3~5天,密切觀察患者骨折部位的固定情況,嚴禁其進行過度的活動。此外,要協助患者進行早期的被動訓練,包括協助其進行前臂的牽拉訓練、肱三頭肌和肱二頭肌的收縮訓練等,以防其發生肌肉痙攣、萎縮等情況。③在手術后的1~2周,根據患者骨折端的恢復情況,指導其進行屈肘、伸肘等訓練。在訓練時,首先指導患者進行兩組(30次)肘部的收、伸、屈、旋轉及外展等訓練,然后再協助其進行兩組肘關節的被動屈曲訓練。在手術后的3~4周,指導患者進行患側肱二頭肌、肱三頭肌的等長訓練和手腕功能的恢復訓練。④術后的5~10周,患者的疼痛癥狀已基本消失,其肘關節和前臂的活動功能已基本恢復。此時應指導患者進行患肢的肌肉力量訓練,可指導其用患側的手握住重量適中的小沙袋并向上提起,每次訓練的時間和強度應根據其具體情況而定。⑤在患者出院前,為其制定個性化的康復訓練計劃表,并叮囑其要嚴格按照訓練計劃表進行訓練,切不可訓練過度。在患者出院后,定期對其進行電話隨訪,以了解其遵醫囑進行康復訓練的情況及其骨愈合的情況[3]。
①我院使用自制的肘關節功能評分量表對兩組患者在接受治療后的肘關節功能進行評價,該量表分為優、良、差三個等級。優:患者經治療后其肘關節可以正常活動,未出現疼痛感,且對其進行肘關節功能評分的分值超過80分。良:患者經治療后其肘關節可以進行輕中度活動,其肘關節無疼痛感或存在輕微的疼痛感,對其進行肘關節功能評分的分值為60~80分。差:患者經治療后未達到上述標準。優良率=優率+良率。②我院使用自制的調查問卷調查兩組患者對康復訓練效果的滿意度。調查問卷的滿分為100分,患者的得分為80~100分表示其對康復訓練的效果滿意,得分為60~79分表示其對康復訓練的效果比較滿意,得分低于60分表示其對康復訓練的效果不滿意。總滿意率=(滿意例數+比較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用SPSS17.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①經過1個月的康復訓練,乙組患者肘關節功能的優良率為85%,甲組患者肘關節功能的優良率為65%。乙組患者肘關節功能的優良率明顯高于甲組患者,二者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②經過6個月的康復訓練,乙組患者肘關節功能的優良率為98%,甲組患者肘關節功能的優良率為80%。乙組患者肘關節功能的優良率明顯高于甲組患者,二者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在接受康復訓練1個月和6個月后其肘關節功能優良率的比較[n(%)]
乙組中對康復訓練效果感到滿意的患者有75例,感到比較滿意的患者有23例,感到不滿意的患者有2例,其對康復訓練效果的總滿意率為98%;甲組中對康復訓練效果感到滿意的患者有54例,感到比較滿意的患者有31例,感到不滿意的患者有15例,其對康復訓練效果的總滿意率為85%。乙組患者對康復訓練效果的滿意度明顯高于甲組患者,二者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肱骨遠端骨折是臨床上常見的骨科疾病。相關的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該病在我國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目前,臨床上治療肱骨遠端骨折主要包括復位、內固定和康復訓練三個環節,其中手術治療是基礎,而術后康復訓練是保證患者患肢功能恢復的關鍵[4]。過去,臨床上常對進行手術后的肱骨遠端骨折患者實施常規康復訓練,但效果欠佳,部分患者肘關節功能的恢復情況較差。近年來的臨床實踐證實,對進行手術后的肱骨遠端骨折患者實施個性化康復訓練的效果較好,可有效地促進其肘關節功能的恢復。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經治療,乙組患者肘關節功能的優良率明顯高于甲組患者,乙組患者對康復訓練效果的滿意度明顯高于甲組患者,二者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與李旭輝[5]等學者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可見,對進行手術后的肱骨遠端骨折患者實施個性化康復訓練的臨床效果顯著,可有效地促進其肘關節功能的恢復,且能提高其對康復訓練效果的滿意度。此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吳維國,黃斌,羅靖致,等. 成人肱骨遠端骨折術后肘關節功能恢復的影響因素分析[J]. 中國現代醫生. 2013, 51(34):53-56
[2]張振江,曾彬,汪鑫. 肘關節功能個性化康復治療成人肱骨遠端骨折術后的效果研究[J]. 現代養生B. 2015(1): 122-123.
[3]張慶宇,東靖明,李奇,等. 早期康復訓練對肱骨遠端骨折術后患者功能恢復的影響[J]. 中國矯形外科雜志. 2013, 21(22): 2255-2259.
[4]戴閩,楊康驊,艾江波,等. 成人肱骨遠端骨折術后肘關節功能個性化康復治療[J]. 中國 矯形外科雜志. 2012, 20(14):1257-1259.
[5]李旭輝. 鈦合金植入物內固定修復老年肱骨遠端骨折:可行及有效性分析[J].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2015(35): 5679-5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