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潔
(四川省達州市中心醫院 醫教部 四川 達州 635000)
近年來,母嬰床旁護理模式被廣泛地應用在產科的護理工作中。該護理模式是指護理人員在產婦的床旁對母嬰進行全程的護理服務。在此期間,護理人員通過親身示范和健康宣教的方式引導產婦及其家屬參與到對新生兒的護理中[1,2]。為了進一步探討母嬰床旁護理模式在產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筆者進行了本次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是2013年1月~2015年6月期間在我院進行分娩的120例產婦。我們按照隨機數表法將這些產婦分為對照組(60例)和床旁護理組(60例)。對照組產婦的年齡在23~3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7.43±1.34)歲。她們的孕周在36~41周之間,平均孕周為(38.57±0.25)周。在這些產婦中,進行自然分娩的產婦有38例,經剖宮產手術進行分娩的產婦有22例。床旁護理組產婦的年齡在21~3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7.54±1.28)歲。她們的孕周在37~41周之間,平均孕周為(38.43±0.32)周。在這些產婦中,進行自然分娩的產婦有40例,經剖宮產手術進行分娩的產婦有20例。這些產婦均為單胎妊娠。兩組產婦在年齡、孕周、分娩方式等一般資料方面相比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在這些產婦分娩前,護理人員對其均進行健康教育,為其講解進行自然分娩(剖宮產手術)的具體過程、注意事項及產褥期的護理方法。護理人員耐心地解答產婦提出的問題,多鼓勵、安慰產婦,以緩解其緊張、擔憂的不良情緒。同時,護理人員告知產婦家屬要多關心產婦,對其進行情感支持。另外,護理人員指導產婦進行適量的有氧運動,以促進其產后身體的恢復。產婦分娩后,我院對對照組產婦及其新生兒進行常規母嬰護理。具體的護理方法是:護理人員在嬰兒沐浴室對新生兒進行沐浴、撫觸,并為新生兒接種疫苗。同時,護理人員為產婦播放視頻教材,使其掌握對新生兒進行護理的方法及母嬰保健知識[3]。對床旁護理組產婦及其新生兒進行母嬰床旁護理。具體的護理方法是:護理人員在病房對新生兒進行沐浴、撫觸、臍帶護理及臀部護理,讓產婦在旁邊觀摩。在對新生兒進行護理的同時,護理人員應為產婦詳細講解每一項護理內容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項。在產婦進行實際操作時,護理人員應及時對其護理操作進行點評,指出其護理操作中的不足之處,并指導其進行相應的調整[3]。此外,護理人員應為產婦詳細講解產褥期的保健方法、進行母乳喂養的重要性。對于進行母乳喂養的產婦,護理人員應告知其多食用高蛋白的食物,多喝湯,以促進乳汁的分泌,并教會產婦正確進行母乳喂養的方法,以使其盡快適應母親的角色。護理人員應與產婦家屬進行溝通,指導其對產婦進行情感支持,以幫助產婦順利渡過產后的心理調適期[4]。
在產婦出院前,護理人員為其發放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以調查其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該調查問卷的總分為100分。得分在95~100分之間,表示產婦對護理服務非常滿意;得分在75~95分之間,表示產婦對護理服務滿意;得分<75分,表示產婦對護理服務不滿意。總滿意率=非常滿意率+滿意率。同時,調查產婦對新生兒護理方法(新生兒沐浴、撫觸、臀部護理、臍部護理)的掌握情況。該調查分為掌握、未掌握兩個標準。
我們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包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調查的結果顯示,在床旁護理組中,掌握新生兒護理方法的產婦有54例,該組產婦對新生兒護理方法的掌握率為98.33%。在對照組中,掌握新生兒護理方法的產婦有40例,該組產婦對新生兒護理方法的掌握率為66.67%。床旁護理組產婦對新生兒護理方法的掌握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產婦,二者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調查的結果顯示,床旁護理組產婦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產婦,二者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對護理服務滿意度的比較(n,%)
母嬰床旁護理是產科臨床上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5]。該護理模式充分體現了產科護理服務的連續性、完整性及人性化特點,有助于產婦熟練掌握新生兒護理知識及產褥期保健知識,使其能盡快適應新角色。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將母嬰床旁護理法應用在產婦護理中的效果顯著。此護理方法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1]陳愛清.關于母嬰床旁護理模式在產科護理中的應用探討[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4,12(02):2207+2211.
[2]龐興玲,袁季蘭.母嬰床旁護理在產科中的應用效果探討[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5,20(15):86-87.
[3]李慧嬌.母嬰床旁護理模式在產科護理中的應用與觀察[J].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2015,06(11):62-63+69.
[4]林波.母嬰床旁護理模式在產科病房的應用效果分析[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3,04(15):59-60.
[5]袁季蘭.母嬰床旁護理與傳統護理模式的隨機對照研究[J].牡丹江醫學院學報,2015,05(16):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