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蘇云
(河南省新鄭市人民醫院皮膚科 河南 新鄭 451100)
黃褐斑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色素沉著性皮膚病。該病患者主要是女性,其在臨床上的主要表現是面部有褐色或淡褐色的斑塊。該病好發于患者的口周、臉頰部,多對稱性生長,經陽光曬后加重[1]。雖然該病不會給患者帶來疼、癢等癥狀,但會影響其面部的美觀性,可使其產生自卑、抑郁的情緒。該病的病程較長,且遷延難愈。西醫主要使用維生素類藥物或外用藥物治療該病,但效果欠佳,且易引發各種副作用。中醫認為,黃褐斑的發病機制與肝腎密切相關。人體氣血不營,脈絡不暢,嚴重時會瘀而成斑[2]。為探討使用中醫綜合療法治療肝郁氣滯型黃褐斑的效果,我院對近幾年收治的120例肝郁氣滯型黃褐斑患者使用兩種不同的治療方法,對其中60例患者使用中醫綜合療法進行治療,獲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間我院收治的120例肝郁氣滯型黃褐斑患者。這些患者均為女性,其年齡為20~48歲,平均年齡為(34.9±4.8)歲;其病程為3個月~12年,平均病程為(6.3±1.1)年,其MASI評分為(14.38±5.63)分。這些患者的病情均符合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皮膚性病專業委員會色素病學組制定的關于肝郁氣滯型黃褐斑的診斷標準[3]。這些患者的主癥為面部有褐色或淡褐色的斑塊,斑塊的形狀各異,大小不等,融合成片或孤立分散,邊緣較為明顯。這些患者的次癥為月經不調,煩躁不安,口苦咽干,經前乳房脹痛等。這些患者舌脈的表現為苔薄、質紅、脈弦細。對這些患者的納入標準是:1)符合肝郁氣滯型黃褐斑的診斷標準。2)年齡為20~50歲。3)在本次研究開始前一個月內未使用任何藥物進行治療。對這些患者的排除標準是:1)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2)長期從事戶外工作。3)在本次研究開始前6個月內服用過避孕藥。4)有嚴重的心、腎、肝功能障礙,有傳染病、惡性腫瘤等重大疾病。
告知這些患者在治療期間不使用任何化妝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防曬,不吃辛辣的食物,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保持較好的心情,不給自己增加壓力,以免影響其治療的效果。對所有患者使用中醫綜合療法進行治療,具體的方法是:
1.2.1 讓患者口服中藥湯劑 使用逍遙散加減對這些患者進行治療。該方劑的組方為:益母草30 g,香附15 g,當歸15 g,白芍15 g,柴胡12 g,凌霄花12 g,丹皮10 g,川芎10 g,紅花8 g,生姜6 g,薄荷6 g。將上述中藥以水煎服,每日服一劑,每日服2次。
1.2.2 讓患者外敷中藥面膜 中藥面膜的主要成分為:白芷 20 g,白蒺藜20 g,香附20 g,白僵蠶20 g,白茯苓20 g,當歸15 g,白附子10 g,白芨10 g等。將上述中藥研成細末,過篩,加入蜂蜜調成糊狀,外涂在患者的面部。面膜在患者的面部停留半個小時后,用清水洗去。每周敷2次,連續敷2個月。
1.2.3 對患者進行穴位埋線 選取患者的三陰交穴、曲池穴、血海穴、太沖穴及肝俞穴作為埋線穴位。根據穴位的深淺將0號膠原蛋白鉻制醫用羊腸線剪為0.5~1.0 cm的短線,并將其侵泡在濃度為75%的酒精內備用。將羊腸線裝入一次性任氏穴位埋線針前端。使用碘伏消毒患者穴位附近的皮膚。操作者左手繃緊患者的皮膚,右手持針,將針頭垂直或斜向刺入患者的穴位,刺入深度約為0.5~2.0 cm。稍作提針,有針感后注入羊腸線,使羊腸線不露出皮膚。出針,使用棉球按壓穿刺點1分鐘,以免穿刺點出血。使用創可貼覆蓋穿刺點,避免穿刺點被污染。讓患者在埋線后2天內不洗澡,保持針孔清潔。每兩周埋線1次,埋線兩次為一個療程。
使用MASI對這些患者面部黃褐斑的嚴重程度進行評分。總分為48分。患者的得分越高,表示其病情越嚴重。MASI下降率=(治療前的MASI評分-治療后的MASI評分)/治療前的MASI評分×100%。基本治愈:患者的MASI下降率為90%或90%以上。顯效:患者的MASI下降率為50%~89%。有效:患者的MASI下降率為10%~49%。無效:患者的MASI下降率為10%以下。
本次研究的數據均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這些患者的MASI評分均明顯降低,與治療前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情況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患者的MASI評分(±s)

表1 治療前后患者的MASI評分(±s)
治療前 120 14.38±5.63治療后 120 5.95±4.52 t 10.583 P 0.025
經治療,在這些患者中,治療效果為基本治愈的患者有32例,為顯效的患者有54例,為有效的患者有22例,為無效的患者有12例,其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0.0%。
黃褐斑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皮膚疾病,在祖國醫學中屬于“肝斑”“蝴蝶斑”等范疇。該病的發病機制比較復雜。根據中醫臟腑辯證的理論,該病的病因在肝臟、腎臟及脾臟。根據中醫氣血辯證的理論,該病的病因是血瘀。肝氣郁結是導致血瘀最主要的因素[4]。《醫宗金鑒》中稱:“黛黑皮干黯,原于憂思抑郁成。”肝氣郁結,氣機紊亂,血行不通,氣血悖逆,滯而為瘀,則生褐斑。此外,肝郁日久化熱,氣血失和,也可成斑。常言道:“有諸內必形諸外。”因此,黃褐斑病在表,實為機體內肝郁氣結[5]。
劉邦民的研究結果顯示[6],現代黃褐斑的主要證型是肝氣郁滯。應使用舒肝解郁兼活血的方法治療該病。治療該病的首選方劑為逍遙散。這與本文的觀點相一致。在本次研究使用的內服藥方中,當歸、白芍、香附及柴胡具有疏肝解郁、養血柔肝之功效;薄荷、生姜能疏散郁遏之氣,辛散達郁;紅花、凌霄花具有活血祛瘀的功效;丹皮能清熱涼血,活血散瘀;川芎可活血行氣,并引諸藥上達頭面;益母草具有活血調經的功效。將上述諸藥合用,能起到活血化斑、疏肝解郁的作用。
現代藥理學研究的結果表明,多種白色藥物能夠抑制黑色素的代謝,起到美白祛斑的作用[7]。使用中藥面膜治療肝郁氣滯型黃褐斑能夠將藥物與患者的皮膚直接接觸。本次研究中使用的中藥面膜具有擴張毛細血管、活血祛瘀、行氣通絡、祛斑增白的功能,可改善患者局部的血液循環,促使其面部皮膚滲透、吸收藥物。
穴位埋線是指將羊腸線埋入患者特定的穴位,使羊腸線在其機體內發生分解和液化,對穴位產生刺激,進而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在患者的三陰交穴埋線可起到健脾養血、調肝補腎的作用。在患者的曲池穴埋線主行氣血,可治療面部疾病。在患者的血海穴埋線能夠化血為氣,運化脾血。在患者的太沖穴埋線能疏肝理氣,清肝養血。在患者的肝俞穴埋線可疏肝解郁,行氣通絡。在患者的上述穴位埋羊腸線治療肝郁氣滯型黃褐斑,能起到調理氣血、祛瘀生新的作用[8]。
綜上所述,使用中醫綜合療法治療肝郁氣滯型黃褐斑的效果顯著,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藍海冰,曲劍華,楊嵐,等.中藥面膜治療黃褐斑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美容醫學,2012,21(12):2253-2254.
[2]劉濤峰,袁敏芳,張虹亞,等.逍遙散加減治療黃褐斑的臨床療效觀察及對血清性激素的影響[J].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2013,21(1):78-79.
[3]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皮膚性病專業委員會色素病學組.黃褐斑和白癜風的診療標準(2010 年版)[J].中華皮膚科雜志,20 10,43(6):373.
[4]王合,侯慧先,劉坤,等.自擬理氣消斑湯治療肝郁氣滯型黃褐斑的臨床觀察[J].黑龍江中醫藥,2012,41(1):21.
[5]汪超,陳莉,郭莉,等.中醫內外結合辨證施治黃褐斑療效觀察[J].中華全科醫學,2011,09(3):416-417.
[6]劉邦民,堅哲,李春英,等.女性黃褐斑中醫證型與部位分型及病程的關系[J].中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2014,13(5):273-275.
[7]武凱豐.中醫辨證治療黃褐斑療效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13(26):177-178.
[8]許斌,楊志波.中醫綜合療法治療肝郁氣滯型黃褐斑38例[J].針灸臨床雜志,2014,(4):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