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凌慧
(山西省長治市潞安集團總醫院 山西 長治 04620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種以氣流阻塞為主要特征的慢性支氣管炎和(或)肺氣腫。該病具有發病率高、并發癥多及致死率高等特點,可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1]。相關的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隨著我國空氣污染的日益加劇,該病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呼吸衰竭是COPD患者常見的并發癥之一。有研究指出,COPD患者一旦并發呼吸衰竭,其死亡率可增加3~5倍[2]。進行機械通氣是保持并發呼吸衰竭的COPD患者呼吸通暢的主要手段。為了探討對進行機械通氣的并發呼吸衰竭的COPD患者使用纖維支氣管鏡進行輔助治療的臨床效果,我們對近年來我院收治的72例并發呼吸衰竭的COPD 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4年6月~2015年8月期間我院收治的72例并發呼吸衰竭的COPD 患者。這些患者的病情均符合臨床上規定的COPD的診斷標準,均并發了呼吸衰竭,且其均為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在這些患者中,排除合并脊柱畸形或鼻腔阻塞的患者,排除存在呼吸機禁忌癥的患者,排除昏迷的患者。我院隨機將這些患者分為甲組和乙組,甲組中有35例患者,乙組中有37例患者。在甲組中,有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5例,其年齡為60歲~85歲,平均年齡為(67.2±10.5)歲,其COPD的病程為3~22年,平均病程為(11.4±1.7)年。在乙組中,有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6例,其年齡為60~87歲,平均年齡為(66.9±10.8)歲,其COPD的病程為4~21年,平均病程為(11.2±1.9)年。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COPD的病程等一般資料方面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我院首先對兩組患者均 進行解痙平喘、糾正體內水電解質紊亂及抗感染等常規治療,在此基礎上,我院對甲組患者進行常規機械通氣治療,具體的方法是:對患者進行經口(或經鼻)氣管插管,將患者的呼吸頻率設為每分鐘10~12次,將呼吸機的氣壓設為12~20cmH2O,將氧氣的濃度設為30%~35%,將呼氣末正壓設為5~10cmH2O,然后持續對患者進行機械通氣。我院對乙組患者在進行常規機械通氣治療的基礎上加用纖維支氣管鏡進行輔助治療。使用纖維支氣管鏡對該組患者進行輔助治療的方法是:將對患者進行機械通氣的導管取出,然后用濃度為2%的利多卡對其進行氣管黏膜表面麻醉。將纖維支氣管鏡經患者的口腔(或鼻腔)插入其氣管中,然后通過纖維支氣管鏡對其進行肺泡灌洗、支氣管沖洗及吸痰治療(治療結束后繼續對患者進行機械通氣),每3~5天為患者治療1次。
①我院對兩組患者在接受治療前與治療4h后的氧分壓、二氧化碳分壓及血氧飽和度的水平進行檢測,并對檢測的結果進行記錄和比較。②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在接受治療后其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率及其一次性撤機(呼吸機)的成功率。
用SPSS20.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在接受治療前其氧分壓、二氧化碳分壓、血氧飽和度的水平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治療4h后,乙組患者氧分壓、二氧化碳分壓、血氧飽和度的水平均明顯優于甲組患者,二者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在接受治療前后其氧分壓、二氧化碳分壓、血氧飽和度水平的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在接受治療前后其氧分壓、二氧化碳分壓、血氧飽和度水平的比較(±s)
甲組 35 治療前 46.3±5.2 50.8±5.7 69.3±10.1治療4h后 78.9±4.2 38.1±4.1 85.6±4.2乙組 37 治療前 45.9±5.6 50.6±6.1 70.1±10.4治療 4h后 88.3±5.5 30.2±4.8 94.4±3.8
經治療,乙組患者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率明顯低于甲組患者,乙組患者一次性撤機的成功率明顯高于甲組患者,二者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經治療后其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率、一次性撤機成功率的比較(n,%)
COPD是臨床上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該病會導致患者的氣道壁出現損傷、增生或結構改變,從而可使其出現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癥狀,嚴重者甚至可并發呼吸衰竭等并發癥[3]。進行機械通氣是保持并發呼吸衰竭的COPD患者呼吸通暢的主要手段。但有學者指出[4,5],對該病患者進行機械通氣的時間過長可在一定程度上為細菌的滋生提供有利的條件,易使其出現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等并發癥,從而影響其預后。近年來的臨床實踐證實,對進行機械通氣的并發呼吸衰竭的COPD患者使用纖維支氣管鏡進行輔助治療的效果較好,可有效地改善其呼吸道阻塞的癥狀,降低其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率。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經治療,乙組患者氧分壓、二氧化碳分壓、血氧飽和度的水平均明顯優于甲組患者,乙組患者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率明顯低于甲組患者,乙組患者一次性撤機的成功率明顯高于甲組患者,二者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與汪利華[6]等學者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可見,對進行機械通氣的并發呼吸衰竭的COPD患者使用纖維支氣管鏡進行輔助治療的臨床效果顯著,可有效地緩解其呼吸道阻塞的癥狀,降低其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率,且能提高其一次性撤機的成功率。
[1]官莉,陳世雄,高寶安,等.床旁纖維支氣管鏡引導下經鼻氣管插管治療并發呼吸衰竭的COPD的臨床研究[J].臨床肺科雜志,2012,17(02):256-258.
[2]劉德義,馬勝喜,劉雨婷,等.纖維支氣管鏡引導下經鼻氣管插管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的臨床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3,08(19):67-68.
[3]付君靜,曾萍,牛珊珊,等.纖維支氣管鏡用于危重低氧血癥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可行性分析[J].中國中西醫結合急救雜志,2015,11(06):631-635.
[4]謝加利,王國芳.纖維支氣管鏡肺泡灌洗聯合序貫機械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28例的臨床觀察[J].廣西醫學,2013,28(07):870-871.
[5]柯超,陳安清.纖支鏡引導下經鼻氣管插管救治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療效觀察[J].臨床肺科雜志,2013,18(12):2307-2309.
[6]汪利華,黃政,瞿長春,等.纖維支氣管鏡肺泡灌洗聯合序貫機械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臨床效果觀察[J].吉林醫學,2011,32(16):3180-3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