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永群
(海南樂東黎族自治縣人民醫院 海南 樂東 572500)
枕后位難產是指產婦在分娩時,其宮腔內胎兒的頭部呈枕后位的姿勢,且其在下降的過程中不能轉為枕前位的一種難產類型。相關的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枕后位難產在我國的發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1]。產婦一旦發生枕后位難產,將嚴重威脅其自身及胎兒的生命安全。為了探討胎頭旋轉法在處理枕后位難產中的應用效果,我們對近年來在我院進行自然分娩時發生枕后位難產的100例產婦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3年2月~2015年5月期間在我院進行自然分娩時發生枕后位難產的100例產婦。這些產婦均具有進行自然分娩的指征,均在分娩的過程中發生了枕后位難產。這些產婦均為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我院隨機將這些產婦分為甲組和乙組,每組各有50例產婦。甲組產婦的年齡為24~34歲,平均年齡為(28.1±3.2)歲,其孕周為 37~42周,平均孕周為(38.49±1.6)周;乙組產婦的年齡為25~35歲,平均年齡為(28.3±3.4)歲,其孕周為 38~42周,平均孕周為(39.1.±1.7)周。兩組產婦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我院對甲組產婦使用常規方法處理枕后位難產,具體的方法是:密切觀察胎兒的頭部在各個產程的位置變化情況,及時為產婦注射催產素以加強其宮縮,盡量讓胎頭自然旋轉至枕前位[2]。如果發現胎頭存在高直位或前不均傾位等異常情況,要及時對產婦進行剖宮產。
1.2.2 我院對乙組產婦使用胎頭旋轉法處理枕后位難產,具體的方法是:在產婦分娩前,對其進行各項常規檢查,包括檢查其羊水指數、骨盆的內徑、胎兒的大小及胎頭的方向等。在產婦分娩期間,指導其取雙腿屈曲、雙手抱膝位,并對其進行常規外陰消毒。當產婦宮縮間歇時,將右手食指和中指伸入其陰道內,對胎頭進行緩慢地旋轉,直到將胎頭旋轉至枕前位。如果胎頭呈枕右后位,則要沿著順時針的方向將胎頭旋轉至枕前位;如果胎頭呈枕左后位,則要沿著逆時針的方向將胎頭旋轉至枕前位。如果連續兩次使用胎頭旋轉法均未將胎頭旋轉至枕前位,則應及時對產婦進行剖宮產[3]。
觀察并記錄兩組產婦的自然分娩率及其產后出血的發生率。觀察并記錄兩組產婦所產新生兒的Apgar評分及其產傷的發生率。其中新生兒Apgar評分的分值為0~10分,新生兒的得分為7~10分表示其基本健康,得分為4~6分表示其出現了輕度窒息,得分低于4分表示其出現了重度窒息。
用SPSS17.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乙組產婦的自然分娩率及其產后出血的發生率均明顯優于甲組產婦,二者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乙組產婦所產新生兒的Apgar評分及其產傷的發生率均明顯優于甲組產婦所產的新生兒,二者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經處理后兩組產婦及其所產新生兒各項臨床指標的比較[(x±s ,n(%)]
相關的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枕后位難產在我國的發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嚴重威脅母嬰的生命安全[4]。導致產婦發生枕后位難產的原因較多,如產婦的骨盆形態和大小異常、宮縮乏力及胎頭與骨盆的大小不對稱等。近年來的臨床實踐證實,用胎頭旋轉法處理枕后位難產的效果較好,可有效地糾正胎頭的位置,提高產婦的自然分娩率。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乙組產婦的自然分娩率及其產后出血的發生率均明顯優于甲組產婦,二者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乙組產婦所產新生兒的Apgar評分及其產傷的發生率均明顯優于甲組產婦所產的新生兒,二者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與尹麗娜[5]等學者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可見,用胎頭旋轉法處理枕后位難產的臨床效果顯著,可有效地提高產婦的自然分娩率,降低新生兒產傷的發生率。
[1]黃麗文. 胎頭旋轉法治療枕后位難產36例分析[J].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0,19(2):213-214.
[2]王新榮. 應用胎頭旋轉法處理枕后位難產效果評價[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2(44):44-44.
[3]李茂容. 胎頭旋轉法治療枕后位難產34例分析[J]. 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2014,3(7):587-587.
[4]李茂容. 胎頭旋轉法治療枕后位難產34例分析[J]. 醫學信息,2014,5(13):379-379.
[5]尹麗娜. 胎頭旋轉法治療枕后位難產29例臨床分析[J]. 中國療養醫學,2015,7(3):294-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