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攀登
(焦作同仁醫院 河南 焦作 454001)
心臟驟停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見的致死性臨床事件。對心臟驟停患者施行心肺復蘇術(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后,其可因發生缺血-再灌注損傷和促炎/抗炎介質失衡而引發包括心功能障礙在內的多臟器功能障礙綜合征(muitiple organ dya- function,MODS)[1]。在對心臟驟停患者施行心肺復蘇術后有效地保護其心肌的功能是決定其預后的重要因素。烏司他丁(UTI)是一種從健康成年男性的新鮮尿液中分離純化出來的糖蛋白。此藥屬于蛋白酶抑制劑,具有抑制多種蛋白酶的活性、穩定溶酶體、抑制溶酶體的釋放、抑制心肌抑制因子的產生、清除氧自由基及抑制炎癥介質釋放的作用[2]。近年來,我院為部分接受心肺復蘇術的心臟驟停患者應用烏司他丁進行治療,取得了較理想的效果,現將相關的情況報告如下:
本研究中的41例患者均為2013年9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成年心臟驟停患者。將這些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20例)和治療組(21例)。在對照組患者中,有男性12例,女性8例,其平均年齡為50.7歲,其中原發病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有8例、原發病為心力衰竭的患者有7例、原發病為心臟病的患者有5例。在治療組患者中,有男性15例,女性6例,其平均年齡為51.4歲,其中原發病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有10例,原發病為心力衰竭的患者有6例,原發病為心臟病的患者有5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在兩組患者發生心臟驟停時均對其進行規范的心肺復蘇搶救,在其恢復自主循環后為其采取維持呼吸與循環系統的功能、防治繼發性感染、進行腦復蘇、脫水、降顱壓等綜合治療。在此基礎上,為治療組患者加用烏司他丁進行治療,其用法是:將20萬U的此藥溶于20ml的生理鹽水中為其進行緩慢的靜脈滴注,每日用藥2次。
對比觀察兩組患者在心肺復蘇即刻、心肺復蘇后的第12h、第24h、第48h、第72h其肌酸激酶同工酶值(CKMB)及乳酸值(LAC)的變化情況,并計算其心肺復蘇后第12h、第24h、第48h、第72h的乳酸清除率。乳酸清除率=(治療前血乳酸的濃度-治療后血乳酸的濃度)/治療前血乳酸的濃度×100%。
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對定性資料進行χ2檢驗,對定量資料進行t檢驗,取α=0.05作為檢驗水準,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與對照組患者相比,治療組患者在心肺復蘇后的第48h、第72h其乳酸清除率明顯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CK-MB值均在心肺復蘇即刻開始升高,并于心肺復蘇后的第24h達到峰值。兩組患者在心肺復蘇后的第48h、第72h其CK-MB值呈逐漸下降的趨勢。與心肺復蘇后的第24h相比,兩組患者在心肺復蘇后的第48h、第72h其CK-MB值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患者相比,治療組患者在心肺復蘇后的第48h、第72h其CK-MB值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 1。

表1 對兩組患者乳酸清除率及肌酸激酶同工酶值的分析
心臟驟停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較易發生的致死性臨床事件之一,其發病與患者發生電解質紊亂、心衰、休克、心臟破裂等多種因素有關。調查數據顯示,對心臟驟停患者及時進行心肺復蘇搶救的成功率可達40%-60%[3]。但在對此病患者施行心肺復蘇術成功后其機體可發生嚴重的、全身性的缺血缺氧,在其自主循環建立后還可因發生心功能不全而引起再灌注損傷[2]。對心臟驟停患者施行心肺復蘇術只能解決其一部分心臟中血液輸送障礙的問題,即使其自主循環恢復,也可因血液動力學的狀態不穩定及發生微循環障礙等情況而導致組織器官供氧不足及氧債增加的情況,并可因其局部組織中形成大量的氧自由基而導致內皮系統被激活及全身性的炎癥反應,進而可引起廣泛的組織器官損傷[4]。此外,在對心臟驟停患者施行心肺復蘇術使其自主循環恢復后,其機體還可發生一系列的炎癥反應,并啟動抗炎系統,激活多種炎癥細胞,產生大量的炎癥因子,導致其患上全身性炎癥反應綜合癥(SIRS)[5],進而可誘發低血壓或MODS。發生MODS的患者死亡率較高。
在對接受心肺復蘇術的心臟驟停患者進行心肌損傷監測方面,血清中 的CK-MB值是最敏感的指標[6]。心肌組織內富含CK-MB,心肌組織受損可顯著影響血清中MB的活性。分析血清中MB的活性可準確地評定患者發生心肌損傷的程度。
乳酸是人體內葡萄糖進行無氧代謝的終末產物之一。危重病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及預后與其體內血乳酸值密切相關,其血乳酸值越高其預后就越差。但與乳酸清除率相比,血乳酸值易受到患者基礎狀態的影響。臨床研究證實,乳酸清除率是判斷危重病患者預后不良的獨立危險因素[7]。Nguyendng 等人的研究發現,與低乳酸清除率(乳酸清除率≤10%)的危重病患者相比,高乳酸清除率(乳酸清除率大于10%)危重病患者的存活率明顯較高[8]。
研究發現,烏司他丁具有阻斷SIRS向MODS發展、降低血液中TNF-a及IL-6的濃度、拮抗氧自由基和細胞毒蛋白酶、直接與細菌毒素結合、減輕全身炎癥反應對組織器官造成的損傷、上調抗炎因子的水平、下調促炎因子的水平、阻斷全身性感染引發的MODS等作用[9]。Cao等人采用兔心臟溫血灌注模型研究烏司他丁對心肌的保護作用,結果發現,烏司他丁可改善心肌的收縮性,減輕冠狀內皮受到的損傷。Masuda等報道,烏司他丁能保護心肌細胞線粒體氧化酶的酸化能力,維持線粒體的功能,恢復受損心肌細胞正常的能量供應[10]。此外,烏司他丁還具有穩定溶酶體膜、抑制溶酶體酶的釋放、抑制心肌抑制因子的產生等作用[11]。
本研究的結果證實,為接受心肺復蘇術的心臟驟停患者應用烏司他丁進行治療可改善其肌酸激酶同工酶值與乳酸清除率,能減輕其心肌受到的損傷,保護其心臟的功能,此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姜興權,陳星海,李金果.烏司他丁對急性心臟梗死心肺復蘇術后多臟器功能保護功能的臨床研究[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學雜志,2008,3(3)135.
[2]譚凱麗,金環,張曉林.烏司他丁的臨床應用[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0,10(2):186.
[3]TheLMC,o′connor CM.Cardiopulmonary resuscitiation his torical perspective to wecent investigations.Am Heart[J],1999,137(1):39-48.
[4]曹英俊,查貴智.烏司他丁對心肺復蘇后心肌功能障患者的保護作用的臨床研究[J].安徽醫藥,2014,18(12):2374.
[5]劉尉.不同劑量烏司他丁對心肺復蘇后患者的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4,9(21):161.
[6]陳鳳才,陳忠堂.磷酸肌酸梅心肌型同工酶[J].南京醫學院學,1985,5(1):29.
[7]OKoric ON,Dellingerp.Lactate biomarker and potention ther a peutic target[J].Crit care clin,2011,27(2):299-326.
[8]劉健,李寧.乳酸清除率在膿毒癥中的應用研究概況.[J].中國臨床新醫學,2015,8(8):787.
[9]付笑飛,劉樂雷,王建軍.烏司他丁預先給藥對大鼠呼吸及相關肺損傷的影響[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醫學版),2010,39(5):688-690.
[10]景炳文.烏司他丁在急危重癥臨床應用的進展[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2006,18(2):117.
[11]閔懷臻.大劑量烏司他丁對心肌保護作用的實驗研究[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3,12(15):120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