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萍
(張家港市第一人民醫院 江蘇 張家港 215600)
濕疹是一種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皮膚病。此病患者可出現丘疹樣、鱗屑樣、皰疹樣、水皰樣或糜爛樣的皮損,并會伴有嚴重的瘙癢癥狀。中醫將濕疹分為瘀血氣滯型濕疹、氣陰兩虛型濕疹、脾虛濕蘊型濕疹和肝脾不合型濕疹等多種類型,其中以脾虛濕蘊型濕疹較為常見。此病患者的皮損可表現為暗紅色或淡紅色的斑片狀丘疹,并伴有糜爛、干燥、脫屑和瘙癢等癥狀,同時,此病患者還可出現精神萎靡、乏力、腹脹、納呆、大便干燥、尿短赤、舌苔紅、舌邊有齒痕和脈濡等癥狀[1]。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對32例脾虛濕蘊型濕疹患者使用術苓除濕湯進行治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現將此情況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4年5月~2015年10月期間我院收治的64例脾虛濕蘊型濕疹患者。這64例患者均符合以下情況:①其病情均符合中醫規定的脾虛濕蘊型濕疹的診斷標準。②均未合并有高血壓、糖尿病和冠心病等疾病。③在參與本次研究前的一個月內均未使用過激素類藥物和抗組胺類藥物。④女性患者均未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⑤均簽署了自愿參加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書。我們將這64例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有32例患者。在實驗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20例。他們的年齡在18~5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1.2±3.6歲。他們的病程在0.3~20年之間,平均病程為9.1±1.1年。在對照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9例。他們的年齡在18~6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6.6±3.4歲。他們的病程在0.4~22年之間,平均病程為9.6±1.6年。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和病程等一般資料方面相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我院使用術苓除濕湯對實驗組患者進行治療。術苓除濕湯的藥物組成和制用法為:炒白術10g、蒼術10g、茯苓10g、澤瀉10g、豬苓10g、薏苡仁15g、厚樸10g、陳皮10g、滑石15g、地膚子15g、白鮮皮10g、甘草3g。將上述藥物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每天服1劑,分2次服下,應連續用藥30天。患者若伴有食欲不振、大便溏泄的癥狀,可在此方中加入黃柏、川牛膝。患者瘙癢的癥狀若比較嚴重,可在此方中加入烏梢蛇、刺蒺藜。患者皮損的顏色若較暗,可在此方中加入丹參、當歸。
1.2.2 我院使用依巴斯汀對對照組患者進行治療。依巴斯汀(由杭州澳醫保靈藥業公司生產,國藥準字號為:H20040119號)的用法為:每天服1次,每次服1片,在晚上睡覺前服用,應連續用藥30天。
治療結束后,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治療的效果、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及治療前后其EASI的評分和瘙癢癥狀的評分。其中,患者EASI評分的滿分為8分。患者EASI的評分越高,說明其病情越嚴重。患者瘙癢癥狀評分的滿分為5分。患者瘙癢癥狀的評分越高,說明其瘙癢的癥狀越嚴重。
①顯效:經治療,患者皮損的面積縮小85%以上,其臨床癥狀基本消失。②有效:經治療,患者皮損的面積縮小40%~85%,其臨床癥狀得到一定的緩解。③無效:經治療,患者未達到上述標準。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1]。
我們使用SPSS19.0軟件包對本次實驗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比較(例/%)
在治療后,實驗組患者EASI的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其EASI評分的比較(分)
在治療后,實驗組患者瘙癢癥狀的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其瘙癢癥狀評分的比較(分)
在治療期間,兩組患者均未發生明顯的不良反應,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均為0,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中醫將濕疹叫做“濕瘡”,并將此病分為瘀血氣滯型濕疹、氣陰兩虛型濕疹、脾虛濕蘊型濕疹和肝脾不合型濕疹等多種類型。中醫認為,脾虛濕蘊型濕疹是由于患者脾胃虛弱,使濕邪侵入皮膚引起的[2]。在本次研究使用的術苓除濕湯中,炒白術具有益氣、健脾、燥濕的功效,蒼術具有除脾濕、升清陽的功效,茯苓具有助脾、運水、除濕的功效,澤瀉、豬苓、薏苡仁、厚樸具有健脾利水的功效,陳皮具有除濕理氣的功效,滑石具有除濕利水的功效,地膚子、白鮮皮具有止癢的功效,甘草具有調和諸藥的功效[3]。將上述藥物合用,具有燥濕健脾的功效[4,5]。
綜上所述,用術苓除濕湯治療脾虛濕蘊型濕疹的效果確切,而且安全性高。此療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趙辨.濕疹面與嚴重積度指數評分法[J].中華皮膚科雜志,2004,37(1):3.
[2]陳德監,張虎生,等.健脾除濕湯治療脾虛濕盛型濕疹40例臨床觀察[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13,34(1):24-25.
[3]朱紅軍.辨證論治慢性濕疹96例[J].陜西中醫,2010,31(1):443-444.
[4]林星游,王炎,等.濕疹的中醫辨治探析[J].中醫中藥,2009,16(11):125-126.
[5]曲冬梅.二苓除濕湯治療濕熱型濕疹的臨床觀察[D].黑龍江中醫藥大學,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