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守旭
(綿竹市中醫院 四川 綿竹 618200)
缺血性腦卒中又叫腦梗死,是由于患者大腦內的血管發生狹窄或堵塞引起的。此病的病因主要為患者患有動脈粥樣硬化。臨床研究發現,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腦神經的功能可受到嚴重的損害,使其出現偏癱、言語障礙和認知障礙等癥狀,病情嚴重者可完全喪失日常活動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從而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1]。多年來,西醫一直使用溶栓、調脂和營養腦神經等方法治療缺血性腦卒中,但效果一般。近年來的臨床實踐證實,使用中西醫結合療法治療缺血性腦卒中可取得很好的效果[2]。為了進一步證實此療法的有效性,我們對近年來我院收治的160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5年2月~2015年10月期間我院收治的160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這160例患者的病情均符合《腦卒中診斷標準》中規定的缺血性腦卒中的診斷標準,且均經腦CT檢查得到確診。我們將這160例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有80例患者。在實驗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53例,女性患者27例。他們的年齡在41~77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4.5±2.3歲。他們的病程在4個月~25個月之間,平均病程為11.5個月。在對照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51例,女性患者29例。他們的年齡在42~7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5.4±1.7歲。他們的病程在5個月~27個月之間,平均病程為13.4個月。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和病程等一般資料方面相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我院使用西醫療法對對照組患者進行治療。進行西醫治療的方法包括:①進行溶栓治療:進行溶栓治療使用的藥物為氯吡格雷。此藥的用法為:每天服1次,每次服75mg,應連續用藥30天以上。②進行調脂治療:進行調脂治療使用的藥物為阿托伐他汀。此藥的用法為:每天服1次,每次服10mg,應連續用藥30天以上。③進行營養腦神經治療。進行營養腦神經治療使用的藥物為鹽酸培他啶。此藥的用法為:取500mL濃度為0.02%的鹽酸培他啶為患者靜脈滴注,每天用藥1次,應連續用藥30天以上。
1.2.2 我院使用中西醫結合療法對實驗組患者進行治療。其中,實驗組患者進行西醫治療的方法與對照組患者相同。該組患者進行中醫治療使用的中藥方劑其藥物組成和制用法為:黃芪60克,川芎8克,地龍15克,當歸20克,水蛭、紅花、桂枝、桃仁各10克。將上述藥物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每天服1劑,分2次服下,應連續用藥30天以上[3]。
我們按照《中醫病癥診斷標準》中規定的相關內容制定了本次研究的療效評定標準:①顯效:經治療,患者腦神經的功能基本恢復正常,其肌肉力量提高三級或三級以上,其生活基本能夠自理。②有效:經治療,患者腦神經的功能得到一定的恢復,其肌肉力量提升二級,其生活自理能力有所提高。③無效:經治療,患者未達到上述標準。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我們使用SPSS19.0軟件包對本次實驗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患者中治療結果為顯效者有44例,為有效者有30例,為無效者有6例,其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2.5%。對照組患者中治療結果為顯效者有25例,為有效者有26例,為無效者有29例,其治療的總有效率為63.7%。實驗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比較(例/%)
缺血性腦卒中是臨床上常見的腦血管疾病。此病具有致殘率高的特點。多年來,西醫一直使用溶栓、調脂和營養腦神經等方法治療缺血性腦卒中,但效果一般。因此,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在使用西醫療法對80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進行治療的基礎上,使用中醫療法對其進行治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本次研究使用的中藥方劑中,黃芪具有益氣固表的功效。川芎具有活血行氣的功效。地龍具有清熱平肝、熄風止痙的功效。當歸具有補氣養血的功效。水蛭具有活血破瘀的功效。紅花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桂枝具有解表和營的功效。桃仁具有活血祛瘀的功效。將上述藥物合用,具有活血化瘀、補氣養血、熄風止痙的功效[4]。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使用中西醫結合療法進行治療的實驗組患者其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只使用西醫療法進行治療的對照組患者。這說明,用中西醫結合療法治療缺血性腦卒中的效果確切,可有效地改善患者腦神經的功能,提高其生活質量。
[1]王榮國.中西醫結合治療缺血性腦卒中的臨床療效分析[J].當代醫學,2010,16(36):154-155.
[2]龍桂英. 中西醫結合治療中風后遺癥的臨床療效觀察[J]. 大家健康,2013,7(5):22-23.
[3]楊薛萍. 中西醫結合治療缺血性腦卒中后遺癥 60例臨床觀察[J].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0,17(1):144.
[4]樊遂明. 中西醫結合治療缺血性腦卒中臨床觀察[J]. 醫藥論壇雜志,2010,31(4):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