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蕾
(江蘇省射陽縣中醫院麻醉科 江蘇 鹽城 224300)
全麻蘇醒期躁動是指接受全身麻醉的患者在蘇醒期出現的一種中樞神經過度興奮的狀態?;颊咴谌樘K醒期發生躁動的臨床表現主要為無意識性的肢體運動、哭喊、興奮、定向障礙及血壓升高、心率加快等[1]?;颊咴谌樘K醒期一旦發生躁動,將增加其手術的風險,嚴重時甚至可危及其生命。為了探討為全麻患者用布托啡諾預防其在蘇醒期發生躁動的臨床效果,我們對2014年1月~2016年3月期間在我院進行全麻手術的74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F介紹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2014年1月~2016年3月期間在我院進行全麻手術的74例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在這些患者中,排除存在嚴重的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排除對本次研究所用藥物存在禁忌癥的患者,排除非自愿參與此項研究的患者。我們隨機將這74例患者分為芬太尼組(37例)和布托啡諾組(37例)。在芬太尼組中,男女患者的比例為19∶18,其平均年齡為(51.5±6.5)歲,平均體重為(53.1±5.6)kg,其麻醉分級為I~II級。其中,有進行子宮切除手術的患者8例,有進行胸腰椎骨折手術的患者11例,有進行胸腹部手術的患者18例。在布托啡諾組中,男女患者的比例為20∶17,其平均年齡為(52.1±6.7)歲,平均體重為(53.6±5.3)kg,其麻醉分級為I~II級。其中,有進行子宮切除手術的患者7例,有進行胸腰椎骨折手術的患者13例,有進行胸腹部手術的患者17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比較。
1.2 方法 告知兩組患者于術前8h開始禁食,手術前6h開始禁飲,術中為其建立靜脈通路,并密切監測其呼吸頻率、心率、血壓、血氧飽和度等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對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的麻醉誘導,方法是:用劑量為0.05~0.1mg/kg的咪達唑侖、0.4~0.5mg/kg的阿曲庫銨、2~4mg/kg的芬太尼、1.5~2.5mg/kg的丙泊酚對其進行麻醉誘導。待麻醉誘導成功后,用濃度為1~1.5MAC的七氟烷,劑量為50~150mg/kg/min的丙泊酚、0.1~1mg/kg/min的瑞芬太尼、5~10mg/kg/min的阿曲庫銨對兩組患者進行麻醉維持。術中在為兩組患者縫皮時,為布托啡諾組患者注射劑量為20mg/kg的布托啡諾預防其在蘇醒期發生躁動,為芬太尼組患者注射劑量為2mg/kg的芬太尼預防其在蘇醒期發生躁動。
1.3 觀察指標 1)觀察并計算兩組患者在蘇醒期發生躁動的幾率。我們參照相關的評分標準評定兩組患者在蘇醒期是否發生躁動[2]:在蘇醒期,患者對外界的刺激沒有反應為1分;患者處于睡眠的狀態,但其對外界的刺激有反應為2分;患者處于清醒的狀態,且其對外界的刺激反應明顯,并伴有激動、易怒等情緒為3分;患者發生哭鬧且難以勸服為4分;患者存在迷惑、譫妄等癥狀,需采用安全措施約束其狂躁的行為為5分?;颊叩牡梅帧?分表示其在蘇醒期發生了躁動。2)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術畢至自主呼吸恢復的時間、術后蘇醒的時間及其離開麻醉恢復室的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用SPSS18.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所有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表示,用X2檢驗。P<0.05時,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在蘇醒期發生躁動幾率的比較 布托啡諾組患者在蘇醒期發生躁動的幾率為8.1%,芬太尼組患者在蘇醒期發生躁動的幾率為16.2%。與芬太尼組患者相比,布托啡諾組患者在蘇醒期發生躁動的幾率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兩組患者術畢至自主呼吸恢復的時間、術后蘇醒的時間及其離開麻醉恢復室時間的比較 布托啡諾組患者術后蘇醒的時間及其離開麻醉恢復室的時間均明顯短于芬太尼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術畢至自主呼吸恢復的時間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在蘇醒期發生躁動幾率的比較 [n(%)]
表2 兩組患者術畢至自主呼吸恢復的時間、術后蘇醒的時間及其離開麻醉恢復室時間的比較(±s )

表2 兩組患者術畢至自主呼吸恢復的時間、術后蘇醒的時間及其離開麻醉恢復室時間的比較(±s )
注:與芬太尼組患者相比,*P<0.05。
組別/例數 術畢至自主呼吸恢復的平均時間(min)術后蘇醒的平均時間(min)離開麻醉恢復室的平均時間(min)布托啡諾組(n=37)6.2±1.8 21.1±4.3* 31.6±6.1*芬太尼組(n=37) 6.3±2.0 28.6±4.6 39.4±6.4 X2 1.67 4.59 5.29 P 0.071 0.022 0.012
有學者認為,此類患者在全麻蘇醒期其大腦皮質處于抑制的狀態,而其皮下中樞則處于激活的狀態,其大腦皮質與皮下中樞狀態的不一致造成了其大腦功能的部分缺失,最終導致其出現中樞神經過度興奮的狀態[3]。患者在全麻蘇醒期發生躁動,將嚴重影響其手術的效果。如進行脊柱外科手術、腦外科手術的患者術后需要絕對安靜地臥床休息,其在蘇醒期一旦發生躁動,將明顯影響其手術的效果,嚴重時甚至可威脅其生命安全[4]。芬太尼是臨床上用于預防蘇醒期患者發生躁動的常用藥物,但臨床實踐證實,此藥在發揮鎮痛、鎮靜作用的同時,還可能導致患者出現惡心、嘔吐、呼吸抑制、頭暈、頭痛等不良反應。布托啡諾是一種新型、強效的阿片類鎮痛藥物,可抑制由u阿片受體興奮而引起的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另外,患者在服用此藥后不會產生快感,其對藥物的依賴性較小[5]。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為全麻患者用布托啡諾預防其在蘇醒期發生躁動的臨床效果顯著,可有效地縮短其術后蘇醒的時間和離開麻醉恢復室的時間。此方法值得推廣應用。
[1] 趙二林, 余瓊斌, 孫靜等. 藥物治療全麻蘇醒期躁動患者的臨床效果觀察 [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 2015, 14(35): 54-55, 56.
[2] 李麗, 王菲. 布托啡諾對預防腹部手術患者全麻蘇醒期躁動的臨床觀察 [J]. 中國醫藥指南 , 2014, 15(13): 106-107.
[3] 車驥, 孫超智. 布托啡諾預防開胸手術患者全麻蘇醒期躁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觀察 [J]. 中國當代醫藥 , 2015, 9(26): 128-131.
[4] 伍志超, 王涵, 袁衛國. 布托啡諾預防全麻蘇醒期躁動的臨床觀察 [J]. 中外醫療 , 2012, 31(29): 135-136.
[5] 李薇薇, 黃承云, 趙晴. 小劑量布托啡諾對老齡患者全麻蘇醒質量的影響 [J]. 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 , 2016, 16(1): 64-65,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