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德蘭
(江蘇省海安縣中醫院 江蘇 南通 226600)
管道護理是外科護理工作中最重要的內容之一,管道安全問題一直是臨床醫護人員關注的重點。相關的報道指出,接受外科手術的患者發生管道護理不良事件的幾率高達25.23%[1]。細節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環境中,圍繞管理戰略的實施,將每一個管理環節數據化、精確化,不忽略細節上的問題[2]的一種管理模式。近年來,不少學者研究指出,將細節管理應用到對外科手術患者進行管道護理的工作中,能有效地降低管道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風險。為了進一步探討在對外科手術患者進行管道護理中應用細節管理的臨床效果,我們對近年來在我院進行外科手術后留置導管的492例患者進行回顧性研究。現介紹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間在我院進行外科手術后留置導管的492例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在這些患者中,排除存在認知功能障礙的患者,排除患有嚴重的心、肺、腎、肝等臟器疾病的患者,排除非自愿參與此項研究的患者。在這些患者中,男女患者分別有304例和188例,其年齡區間為19~90歲,平均年齡為(65.7±14.6)歲,其留置導管的時間為1~15d,平均時間為(6.45±2.37)d。其中,有進行胃腸道手術的患者102例,有進行膽囊手術的患者90例,有進行泌尿系手術的患者220例,有進行乳房手術的患者10例,有進行血氣胸手術的患者50例,有進行肺癌手術的患者12例,有進行其他手術的患者8例。這492例患者共留置導管766根,其中有導尿管342根,胃管188根,胸腔引流管67根,腹腔引流管121根,深靜脈導管48根。我們將2015年1月~2015年6月期間在我院進行外科手術后留置導管的262例患者設為常規組,將2015年7月~2015年12月期間在我院進行外科手術后留置導管的230例患者設為細節管理組。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比較。
1.2 護理方法 (1)我院對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護理,內容包括:術前,耐心地向患者及其家屬解釋術后留置各類導管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并介紹相關的注意事項,以取得患者及其家屬的理解和配合。術后,妥善固定導管,確保各類導管的長度充足,以便對患者進行各項治療及不影響其翻身、進行床上活動等。同時,注意觀察導管的通暢情況,避免導管發生扭曲、彎折、脫落等意外情況。(2)自2015年7月起,我院在管道護理工作中實施了細節管理,具體的方法是:①成立管道細節管理小組:由護士長、2名責任組長及4名責任護士組成管道細節管理小組,小組組長由護士長擔任。小組成員要對科室的管道護理工作進行全面的協調和管理,運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及時分析管道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種問題,查閱相關的文獻和資料,并征求患者的意見,從細節入手,從每個環節入手,提出整改措施,制定具體的護理流程和規范。②進行培訓和考核:小組成員負責對病區全體護士進行培訓,學習新的流程和規范,以提高她們進行管道護理的專業知識和操作技巧,加強其安全意識和服務意識。培訓結束后,對病區全體護士進行嚴格的考核,直至全部考核合格。③組織實施:由責任組長負責檢查本組管道護理工作的質量,護士長全面負責,對護理過程中出現的偏差進行及時的糾正,確保按照新的流程和規范實施。④在實施細節管理后,我科對患者進行管道護理的具體方法是:A)患者術后回病房的細節管理:明確患者回到病房后護理人員的分工,移動患者時的管道處理及進行導管檢查的方法。進行引流管檢查的方法是:從管道出口處一直檢查到引流袋或負壓器,查看引流管上夾子是否處于打開狀態,且夾子不能放在被子內。B)固定引流管的細節管理:根據引流管的不同,明確規定2次固定的部位和方法,規范固定引流管所用的膠布及膠布的大小。C) 管道標識的細節管理:在不同的管道上粘貼不同顏色的管道標識,規范標識的粘貼位置。D)健康宣教的細節管理:明確規定進行健康宣教的內容、時機,注重健康宣教的效果。E) 下床活動時的細節管理:護理人員在患者下床活動前先認真檢查各個引流管,保證引流管通暢,及時傾倒引流液,規范下床時不同引流袋的懸掛部位。F)交接班時的細節管理:要求每班護士對留置管道的患者進行床邊交接,認知執行“三看”制度[3]。G)預防感染的細節管理: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及時更換引流袋及敷料。⑤小組成員定期組織病區護士進行交流,分析在進行管道護理工作中存在問題,查找問題出現的原因,并提出具體的改進措施。
1.3 評價指標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發生管道護理不良事件的幾率。管道不良事件包括管道滑脫、管道堵塞、管道扭曲、管道移位、管道相關感染[4]。
1.4 統計學方法 將本研究中的所有數據均錄入WPS中,用SPSS17.0軟件對錄入的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表示,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P<0.05時,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護理,細節管理組患者管道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率為6.52%,常規組患者管道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率為14.12%,二者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管道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的比較(n,%)
術后為患者留置導管屬于侵入性操作,易使患者發生感染、出血等并發癥,由于留置管道后不適,管道固定不牢,患者活動等,易使管道移位、滑脫、扭曲等。因此,護理人員應對術后置管的患者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以減少其置管后的并發癥,促進其早日康復。近年來,不少學者研究指出,將細節管理應用到對外科手術患者進行管道護理的工作中,能有效地提高護理服務的質量,減少管道護理中不良事件的發生率。細節管理能使護理工作的每個環節都能數據化和精確化,從而使紛繁復雜的護理工作更具條理,使護理服務更加規范,從源頭上規避或減少管道護理工作中不良事件的發生。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在對外科手術患者進行管道護理中應用細節管理,能提高管道護理的服務質量,降低管道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率。
[1] 趙智麗,胡鑫,紀江霞。管道風險評估表在心內科監護室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3,19(27):3415-3417.
[2] 李福宣,白曉霞,敬潔等.手術室實施優質護理服務的效果探討[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7):135-137.
[3] 杜毅君,黃文旭.細節管理在管道護理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當代護士,2014,10月下旬刊:103.
[4] 文紅英.心胸外科危重患者管道的護理[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2,31(9)1738-1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