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琴
(江蘇省南通瑞慈醫院 江蘇 南通 226000)
在耳鼻喉科臨床上,進行內窺鏡檢查是一種必不可少的檢查手段。臨床醫生通過內窺鏡可以觀察到患者鼻腔及咽喉部位的細微病變,對其病灶組織進行定位,從而對患者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研究發現,在對耳鼻喉疾病患者進行內窺鏡檢查期間,對其進行科學、有效的護理具有重要的意義[1-3]。為了進一步探討對進行耳鼻喉內窺鏡檢查的患者實施人性化護理的效果,筆者對近年來在我院進行耳鼻喉內窺鏡檢查的100例患者進行分組,在這些患者進行內窺鏡檢查期間,對其中的50例患者實施人性化護理,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間在我院進行耳鼻喉內窺鏡檢查的100例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按照隨機的方法將這100例患者分為人性化護理組和對照組,每組各有50例患者。在人性化護理組中,男女患者分別有28例、22例。他們的年齡介于18~60歲之間,其平均年齡為(30.5±2.3)歲。在對照組中,男女患者分別有27例、23例。他們的年齡介于18~60歲之間,其平均年齡為(30.5±2.1)歲。在這100例患者中,有分泌性中耳炎患者39例,鼻竇炎患者48例,聲帶息肉患者13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
1.2 護理方法 在這些患者進行耳鼻喉內窺鏡檢查期間,我院對其均進行常規護理。在此基礎上,對人性化護理組患者進行人性化護理。具體的護理方法是:
1.2.1 進行常規護理的方法 在進行檢查前,護理人員為患者介紹進行內窺鏡檢查的目的、方法及必要性,主動詢問其病情,了解其身體狀況、患病史及精神狀態。此外,護理人員要保持檢查室內的安靜、整潔,為患者拉上窗簾,避免強烈的光線照射進檢查室,影響檢查結果。檢查開始后,護理人員指導患者取平臥位或坐位,協助檢查醫生對患者進行內窺鏡檢查。
1.2.2 進行人性化護理的方法 (1)在患者進行內窺鏡檢查前,護理人員耐心地對其進行心理疏導及健康教育,為其詳細講解進行耳鼻喉內窺鏡檢查的意義和注意事項,讓患者認識到內窺鏡檢查僅僅是一種篩查疾病的手段,不能就此判定自己患上了嚴重的疾病。護理人員要對患者進行有效的心理護理,積極地與患者進行溝通,及時了解其心理狀況,多鼓勵、安慰患者,指導患者進行深呼吸,以緩解其緊張感。此外,護理人員要用簡潔、明了的語言為患者介紹進行內窺鏡檢查的具體方法,以提高其對檢查的配合度。(2)在進行內窺鏡檢查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指導患者采取正確的體位,對其頭部進行固定。此外,護理人員告知患者在進行檢查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不適感及緩解不適感的方法,并告知其在穿刺的過程中不要隨意晃動頭部及身體,以免使其穿刺部位周圍的軟組織受損。患者一旦出現緊張的不良情緒,護理人員可以輕輕地握住患者的雙手,對其進行情感支持。護理人員告知患者檢查的進度,經常詢問其感受,使用鼓勵性的語言指導患者配合檢查,并注意觀察其面色、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3)內窺鏡檢查結束后,對于鼻竇炎患者,護理人員應告知患者家屬為患者去枕取平臥位,將其頭部偏向一側,待其清醒后再取半臥位,以促進其鼻腔內血液及分泌物的排出。對于中耳炎患者,護理人員應告知其保持外耳道的干燥,在洗澡、洗頭時不要讓水進入耳道,以免使其病情復發。聲帶息肉患者在進行內窺鏡檢查后會出現喉嚨腫痛的癥狀,護理人員可指導其多喝溫水或含含片。如果患者喉嚨腫痛的癥狀較嚴重,護理人員應及時報告主治醫生,并協助主治醫生對該情況進行處理。此外,護理人員根據進行內窺鏡檢查的結果對患者進行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為其發放健康教育手冊,以提高其保健意識。此外,護理人員告知患者在短時間內不要吃辛辣、有刺激性的食物。
1.3 觀察指標 在這些患者入院時、進行檢查時,分別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評估其焦慮情緒的程度。在患者出院前,為其發放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以調查其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該調查問卷共包括非常滿意、比較滿意、一般滿意及不滿意四個標準,總滿意率為非常滿意率、比較滿意率及一般滿意率之和。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的所有數據進行處理,文中的計量資料用(±s)表示,用“ t”進行檢驗,計數資料用“X2”進行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在入院時、進行檢查時其SAS評分的比較 在入院時,兩組患者SAS的評分相比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進行檢查時,人性化護理組患者SAS的評分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下表。

表1 兩組患者在入院時、進行檢查時其SAS評分的比較(例,分)
2.2 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的比較 接受護理后,人性化護理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下表。

表2 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的比較[n(%)]
進行內窺鏡檢查是臨床上檢查耳部、鼻腔及咽喉疾病的有效手段。此檢查的安全性較高,患者不會出現明顯的不良反應。內窺鏡檢查現已在耳鼻喉科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4-6]。
近年來,人們對護理服務質量的要求不斷提高,人性化護理在臨床護理中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7,8]。進行人性化護理的主要內容是:以患者為中心,關注其心理需求和精神需求,對其進行正確的治護指導,從而使其享受到高質量的護理服務,確保其治療效果。
總之,對進行耳鼻喉內窺鏡檢查的患者實施人性化護理的效果理想。
[1] 賈小莉,張子婧.人文關懷在耳鼻喉內窺鏡檢查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0,24(18):1640-1641.
[2] 童云娣.人文關懷在耳鼻喉內窺鏡檢查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9):2005-2007.
[3] 陳蘇琴.對500例耳鼻喉內窺鏡檢查患者應用人文關懷護理的研究探討[J].醫學信息(中旬刊),2011,24(2):605-606.
[4] 王麗娟.人文關懷模式應用于耳鼻喉內窺鏡檢查護理效果的實際作用[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15(35):219.
[5] 龐曉智.人文關懷在耳鼻喉內窺鏡檢查護理中的應用意義[J].心理醫生,2015,21(8):159-160.
[6] 張海燕,張明芬,朱燕等.人文關懷模式應用于耳鼻喉內窺鏡檢查護理中的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8(7):288-289.
[7] 沈桂蘭.耳鼻喉內窺鏡檢查護理中人文關懷的應用淺析[J].醫學信息(上旬刊),2011,24(10):6740-6741.
[8] 陸關珍,徐玲芬,沈玲珠等.鼻內鏡術后術腔清潔的方法和效果[J].中華護理雜志,2008,43(8):728-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