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誠
(江蘇省阜寧縣人民醫院 江蘇 阜寧 224400)
急性膽囊炎是臨床上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該病患者的臨床癥狀主要為惡心、嘔吐、上腹痛等,部分患者還可伴有寒戰、高熱等癥狀。手術是目前臨床上治療該病的主要方法。但由于老年急性膽囊炎患者的生理特點較為特殊,因此用傳統的開腹手術對其進行治療具有一定的風險性,且術后其身體恢復較慢。近年來,我們采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對我院收治的20例老年急性膽囊炎患者進行治療,取得了顯著的療效。現將此情況介紹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的病例為2012年3月~2016年3月期間我院收治的40例老年急性膽囊炎患者。這40例患者的病情均經超聲檢查或CT檢查得到確診,其白細胞計數均>10×109/L,其發病時間均<72h,且其均為自愿參與此項研究[1]。在這些患者中,排除不具有進行手術治療指征的患者,排除臨床資料缺失的患者,排除患有嚴重臟器疾病的患者。按照手術方法的不同,將這40例患者分為A組(20例)和B組(20例)。在A組中,男女患者分別有9例和11例,其年齡區間為60~85歲,平均年齡為(70.3±4.1)歲。在B組中,男女患者分別有8例和12例,其年齡區間為61~83歲,平均年齡為(69.6±4.5)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比較。
1.2 手術方法 (1)我們對B組患者使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進行治療,具體的手術方法是:指導患者取頭高腳低的左側斜臥位,對其進行全身麻醉。麻醉生效后,在患者的臍下做一個1cm左右的小切口,為其建立人工氣腹(氣腹的壓力為1.4千帕~1.6千帕)。經此穿刺孔為患者置入腹腔鏡,探查其腹腔內的情況及其膽囊的大小、形態、炎癥的嚴重程度等。在患者的劍突下做一個小切口,作為手術的主操作孔,在其右側的肋緣下分別做兩個小切口,作為手術的副操作孔,經操作孔置入手術器械。對于存在嚴重膽囊水腫情況的患者,應先對其膽囊進行減壓處理。在腹腔鏡的直視下,用電刀切開患者的膽囊三角,顯露其膽囊管和膽囊動脈,之后用鈦夾夾閉其膽囊管和膽囊動脈。用電刀對患者的膽囊進行切除,再用血管鉗將其膽囊取出。最后退出腹腔鏡和相應的手術器械,縫合其手術切口。(2)我們對A組的患者采用開腹膽囊切除術進行治療,具體的手術方法是:指導患者取仰臥位,對其進行全身麻醉。麻醉生效后,在患者的右上腹做一個7cm左右的切口,逐層切開其皮膚和皮下組織,充分暴露其腹腔。仔細觀察患者膽囊的位置、大小、形態、炎癥的嚴重程度等,然后游離并夾閉其膽囊管和膽囊動脈,切除其膽囊。最后為患者放置引流管,縫合其手術切口。術后的4~5天內,用抗生素對兩組患者進行預防感染治療。
1.3 觀察指標 (1)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手術的用時、術中的出血量、術畢至下床活動的時間、術畢至排氣的時間、術后使用抗生素的時間、住院的時間及其發生切口感染的情況。(2)采用我院自制的疼痛評分量表對兩組患者術后的疼痛情況進行評價。此量表的分值為0~10分,患者的得分越高表示其疼痛越強烈。(3)用我院自制的調查問卷調查兩組患者對治療效果的滿意度,調查問卷共發放40份,回收40份,回收率為100%。總滿意率=滿意率+一般滿意率。
1.4 統計學方法 用SPSS18.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兩組患者切口感染的發生率和對治療效果的總滿意率用(%)表示,用χ2檢驗,其手術的各項指標和術后的疼痛評分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2]。
2.1 兩組患者各項手術指標的比較 與A組患者相比,B組患者術中的出血量更少,其手術的用時、術畢至下床活動的時間、術畢至排氣的時間、術后使用抗生素的時間及其住院的時間均更短,其切口感染的發生率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術后的總引流量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各項手術指標的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各項手術指標的比較(±s)
項目 B組(n=20)A組(n=20)P值手術的平均用時(min) 65.2±15.4 91.2±29.1 <0.05術中的平均出血量(ml) 60.3±40.5 109.7±33.6 <0.05術畢至下床活動的平均時間(h)25.0±7.3 45.3±13.4 <0.05術畢至排氣的平均時間(h) 25.4±6.3 42.8±12.4 <0.05術后使用抗生素的平均時間(h)48.0±12.0 96.0±11.0 <0.05術后總引流量的平均值(ml) 60.9±8.1 59.8±8.6 >0.05住院的平均時間(d) 9.0±1.9 14.8±3.4 <0.05切口感染的發生率(n,%) 1(5.00) 3(15.00) <0.05
2.2 兩組患者術后的疼痛評分及對治療效果滿意度的比較 與A組患者相比,B組患者術后的疼痛評分更低,其對治療效果的總滿意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 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的疼痛評分及對治療效果滿意度的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術后的疼痛評分及對治療效果滿意度的比較(±s)
對治療效果的總滿意率(n,%)A 組 20 5.6±1.4 16(80.00)B 組 20 2.9±1.0 19(95.00)P值 - <0.05 <0.05組別 例數(n)術后疼痛的平均評分(分)
急性膽囊炎是臨床上常見的急腹癥。相關的調查數據顯示,近年來,隨著我國逐漸步入老齡化社會,老年急性膽囊炎患者越來越多[3]。老年人由于身體機能逐漸下降,其對手術的耐受度較低,因此用開腹膽囊切除術對老年急性膽囊炎患者進行治療具有一定的風險性,且易導致其術后發生多種并發癥,從而可影響其身體的恢復[4]。近年來,隨著微創手術技術的不斷發展,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在老年急性膽囊炎患者的臨床治療方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且取得了顯效的療效[5]。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與用開腹膽囊切除術對老年急性膽囊炎患者進行治療相比,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對該病患者進行治療的效果更佳,能有效地縮短其手術的用時,減少其術中的出血量,促進其術后的身體恢復。
[1] 柳己海. 急性結石性膽囊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手術時機的選擇及中轉開腹影響因素分析[J]. 中國全科醫學,2013,03:260-263.
[2] 滕廷鵬.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老年急性膽囊炎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評價[J]. 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13,02:250-252.
[3] 張建良.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與常規開腹手術治療老年急性膽囊炎68例對比觀察[J]. 陜西醫學雜志,2013,09:1206-1207.
[4] 王利祥,蘇志勤,康鑫. 腹腔鏡與開腹膽囊切除術治療老年急性膽囊炎的對比研究[J]. 西部醫學,2010,02:285-286.
[5] 馬雪,胡占升.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與開腹膽囊切除術治療老年急性膽囊炎的療效比較[J]. 實用醫學雜志,2015,06:931-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