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霞
(大同市第二人民醫院腫瘤醫院 山西 大同 037005)
肺癌是臨床上常見的惡性腫瘤,其發病率與致死率均較高。肺癌患者在發病的初期往往沒有典型的癥狀,其病情極易被誤診為肺部良性疾病,進而可延誤進行治療的最好時機。近年來,腫瘤標志物在診斷肺癌方面的臨床價值受到人們的關注[1]。為了探討對肺癌患者進行SF、CEA、NSE、CYFRA21-1及CA125腫瘤標志物聯合檢測的臨床價值,我院將85例肺癌患者作為觀察組,將85例肺部良性病變患者作為對照組,對兩組患者分別進行SF、CEA、NSE、CYFR21-1及CA125檢測,然后對比分析其檢測結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中的患者均為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70例肺癌患者。這些患者均未合并其他部位的惡性腫瘤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將這些患者中的85例肺癌患者作為觀察組,將其中85例肺部良性病變患者作為對照組。觀察組患者均經病理檢查與影像學檢查被確診患有肺癌,其中有男性49例,女性36例,其中腺癌患者48例,鱗癌患者25例,小細胞肺癌患者12例,其年齡為34~73歲,平均年齡為(58.7±7.3)歲。在對照組患者中有男性52例,女性33例,其中肺結核患者29例,肺部感染患者26例,肺部炎性假瘤患者 19 例,肺氣腫患者11例,其年齡為32~71歲,平均年齡為(58.4±7.8)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2.1 儀器與試劑 本研究所用的儀器為美國雅培i2000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與瑞士羅氏e411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所用的試劑為雅培公司提供的SF、CEA與CA125相關配套試劑、羅氏公司提供的NES與CYFRA21-1相關配套試劑。
1.2.2 檢測方法 分別采集兩組患者的外周靜脈血3mL,以3500r/min的轉速進行5min的離心處理,獲得血清。采用化學發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對患者的血清標本進行鐵蛋白(SF)、癌胚抗原(CEA)與糖類抗原(CA125)的測定。采用電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法對患者的血清標本進行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及細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YFRA21-1)測定。判定相關檢測結果呈陽性的標準為:在對患者進行SF檢測時,若男性患者SF的含量>274ng/mL,女性患者SF的含量>204ng/mL可判定其檢測結果呈陽性。在對患者進行CEA檢測時,若其CEA的含量>5.0ng/mL可判定其檢測結果呈陽性。在對患者進行NSE檢測時,若其NSE的含量>16.3ng/mL可判定其檢測結果呈陽性。在對患者進行CYFRA21-1檢測時,若其CYFRA21-1的含量>3.3ng/mL可判定其檢測結果呈陽性。在對患者進行CA125檢測時,若其CA125的含量>35U/mL可判定其檢測結果呈陽性。觀察對觀察組患者進行單項血清腫瘤標志物檢測與聯合進行5項血清腫瘤標志物檢測在診斷其病情方面的敏感度與特異性。敏感度=真陽性例數/真陽性例數+假陰性例數。特異性=真陰性例數/真陰性例數+假陽性例數。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軟件SPSS 19.0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測,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X2檢測。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對兩組患者各項血清腫瘤標志物檢測結果的分析觀察組患者SF、CEA、NSE、CYFRA21-1及CA125的含量均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對兩組患者各項血清腫瘤標志物檢測結果的分析(±s )

表1 對兩組患者各項血清腫瘤標志物檢測結果的分析(±s )
組別 SF(ng/mL) CEA(ng/mL) NSE(ng/mL) CYFRA21-1(ng/mL) CA125(U/mL)對照組(n=85) 125.8±84.9 3.9±1.7 8.5±3.1 2.4±1.0 26.3±16.8觀察組(n=85) 288.3±149.6 34.6±15.8 39.2±16.2 19.4±6.9 73.1±49.7 P<0.05 <0.05 <0.05 <0.05 <0.05
2.2 對觀察組患者進行血清腫瘤標志物檢測在診斷其病情方面敏感度與特異性的分析 與進行單項血清腫瘤標志物檢測相比,對觀察組患者進行5項血清腫瘤標志物聯合檢測在診斷其病情方面的敏感度與特異性均較高。詳情見表2。

表2 對觀察組患者進行血清腫瘤標志物檢測在診斷其病情方面敏感度與特異性的分析(%,例)
早期診斷肺癌一直是進行臨床研究的重點。腫瘤標志物是指在腫瘤發生與進展的過程中形成的一類物質。該物質廣泛分布在人的體液與腫瘤細胞中,可由病灶中的腫瘤細胞釋放,能夠體現腫瘤的進展情況[2]。SF是評估人體是否缺鐵的重要指標。惡性腫瘤患者體內鐵蛋白的含量可顯著增多,因此SF可作為判定惡性腫瘤的標志物之一。CEA常被用于診斷結直腸癌。該物質是由胰腺、肝臟、小腸等生成的酸性糖蛋白。肺腺癌細胞也可合成該物質。NSE是廣泛分布于神經內分泌細胞中的糖酵解酶。原發于神經內分泌細胞的小細胞肺癌細胞可生成該物質。CYFRA21-1常分布在起源于上皮的腫瘤病灶中,在腫瘤細胞衰退時便會釋放至血液中。該物質在評估肺鱗癌方面具有較高的價值。CA125在肺癌、卵巢癌與乳腺癌組織中均呈高表達,在診斷肺癌方面有較高的敏感度。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 觀察組患者SF、CEA、NSE、CYFRA21-1及CA125的含量均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進行單項血清腫瘤標志物檢測相比,對觀察組患者進行5項血清腫瘤標志物聯合檢測在診斷其病情方面的敏感度與特異性均較高。可見,采用SF、CEA、NSE、CYFRA21-1及CA125聯合檢測法對早期肺癌進行診斷的準確率較高,此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王剛,張茜,張延京.腫瘤標志物的聯合檢測在肺癌診斷中的價值[J].中華實驗和臨床病毒學雜志,2015(6):537-539.
[2] 崔媛媛,俞婕,駱雯等.血清腫瘤標志物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化療療效及生存的預測價值[J].腫瘤基礎與臨床,2015(6):516-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