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紹麗 董彩霞
(河南省臨潁縣人民醫院檢驗科 河南 臨潁 462600)
2型糖尿病是臨床上常見的代謝性疾病。此病患者多為中老年人,其臨床表現主要為胰島分泌胰島素的功能降低、血糖的水平顯著增高等。近年來,2型糖尿病的發病率呈持續增高的趨勢[1]。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若未得到及早的診斷及治療可發生免疫力下降、蛋白質代謝紊亂等情況,其神經系統、腎臟等較多的器官及系統可出現不同程度的病變或功能衰竭,其健康及生命安全可受到嚴重的威脅[2]。為了分析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尿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及尿免疫球蛋白G檢測的臨床意義,我院將3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設為觀察組,將30例健康人設為對照組,采集兩組受檢者的尿液標本,對其進行尿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及尿免疫球蛋白G檢測,然后對比分析其檢測結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中的60例患者為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3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及同期在我院進行體檢的30例健康人。將3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設為觀察組,將30例健康人設為對照組。在觀察組患者中,有男性17例、女性13例,其年齡為61-78歲,平均年齡為(70.76±5.29)歲。在對照組患者中,有男性18例、女性12例,其年齡為 6 2-79歲,平均年齡為(70.68±5.29)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檢測方法 在清晨兩組受檢者處于空腹、靜息的狀態時采集其當日第一次排出的尿液作為尿液標本。檢測兩組受檢者尿液標本中尿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尿免疫球蛋白G的水平。
1.3 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 對比觀察對兩組受檢者進行尿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尿免疫球蛋白G檢測的檢出率及相關指標的水平。人體內尿白蛋白的正常水平應≤14.8mg/L,尿β2微球蛋白的正常水平應≤154ug/L,尿免疫球蛋白G的正常水平應≤5.45g/L。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對兩組受檢者尿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尿免疫球蛋白G檢出率的分析 觀察組受檢者尿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尿免疫球蛋白G的檢出率分別為70.0%(21/30)、73.33%(22/30)及63.33%(19/30)。對照組受檢者尿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尿免疫球蛋白G的檢出率分別為10.0%(3/30)、6.67%(2/30)及10.0%(3/30)。與對照組受檢者相比,觀察組受檢者尿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尿免疫球蛋白G的檢出率均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對兩組受檢者尿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尿免疫球蛋白G水平的分析 觀察組受檢者尿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尿免疫球蛋白G的水平分別為(16.13±3.89)mg/L、(200.29±8.41)ug/L 及(12.27±2.06)mg/L。對照組受檢者尿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尿免疫球蛋白G的水平分別為(6.08±1.73)mg/L、(109.27±4.07)ug/L及(3.71±0.23)mg/L。與對照組受檢者相比,觀察組受檢者尿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尿免疫球蛋白G的水平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型糖尿病是一種由生活環境及遺傳因素等多種因素導致的代謝性疾病。人體內的胰島素由胰島的β細胞分泌與合成,可隨血液循環進入靶細胞[3],與特異性受體相結合,進而促進細胞中物質的代謝。在此過程中的任何一個環節發生問題,均會使人罹患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患者多為老年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力較弱,預后較差,若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可發生高血糖高滲狀態及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等并發癥,甚至可使腎臟等重要臟器發生不可逆的損害[4]。對糖尿病患者的病情進行及早的診斷和治療在改善其預后方面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2型糖尿病的發生與胰島β細胞的功能障礙及出現胰島素抵抗有密切的關系。研究發現[5],2型糖尿病患者在發病的早期其臨床癥狀較輕,其病情在得到確診時往往已出現了較多的并發癥。進行血糖檢測是診斷2型糖尿病的常規方法之一。但是,對此病患者進行血糖檢測僅能分析出在某一時刻其血糖的水平[6]。有研究結果顯示,對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尿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尿免疫球蛋白G檢測在確診其病情方面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與對照組受檢者相比,觀察組受檢者尿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尿免疫球蛋白G的檢出率均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受檢者相比,觀察組受檢者尿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尿免疫球蛋白G的水平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尿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及尿免疫球蛋白G檢測在及早確診其病情方面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此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孔愛菊.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及β2微球蛋白檢測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臨床意義[J].中國實用醫刊,2015,14(19):95-96.
[2] 翁躍頌,陳新江,張義喜,等.血正五聚蛋白3、尿α1微球蛋白與免疫球蛋白G對糖尿病腎病早期診斷的價值[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3,31(03):211-213,216.
[3] 徐泳,姜大勇,毛志華.探討C-肽及腎臟相關蛋白對糖尿病腎病患者早期診斷的臨床意義[J].實用檢驗醫師雜志,2014,11(03):168-172.
[4] 方宗信,黃瑞茹,李金南,等.CYSC、RBP和尿系列蛋白在糖尿病腎病診斷中的價值[J].中華全科醫學,2013,11(06):951,956.
[5] 謝嵐,毛欣.CysC與β2-MG聯合檢測診斷老年糖尿病早期腎病的意義[J].現代臨床醫學, 2013,39(01):8-10.
[6] 郭楠,李慧萍,楊曦明,等. 聯合檢測尿微量蛋白在診斷老年糖尿病腎病中的價值[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06):1279-1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