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軍利
(大同市第二人民醫院(腫瘤醫院) 山西 大同 037005)
肺癌是危害人類健康的主要惡性腫瘤之一。近年來,肺癌的發病率呈持續上升的態勢[1]。中央型肺癌是指在患者的肺段及肺段以上的支氣管部位所發生的惡性腫瘤。中央型肺癌的組織學分型有未分化小細胞癌、鱗狀上皮癌、腺癌和大細胞癌等。此病的病理形態特征為患者支氣管的管壁增厚及肺門周圍有腫塊等。中央型肺癌患者經常出現支氣管阻塞等相關的癥狀,嚴重威脅其生命安全。由于中央型肺癌患者在發病的早期缺少特異性表現,其隱匿性較強,故此病的早期診斷率較低。為了進一步探討對中央型肺癌患者進行診斷的有效方法,我院對近年來收治的72例中央型肺癌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期間我院收治的72例中央型肺癌患者。這72例患者的病情均符合以下情況:①患者的病情經病理學檢查后,均被確診為中央型肺癌。②患者的X線胸片檢查或CT檢查的影像資料均完整。③患者沒有碘過敏的情況。④患者不存在腎功能障礙的情況。⑤女性患者不在妊娠期。在這72例患者中,有男性43例,女性29例。他們的年齡在43歲~81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5.7±12.6歲。其中,發病部位在左上葉支氣管的患者有18例,發病部位在左下葉支氣管的患者有13例,發病部位在右上葉支氣管的患者有39例,發病部位在右下葉支氣管的患者有2例。這些患者的病理類型為,有47例患者為鱗癌,有14例患者為腺癌,有11例患者為未分化小細胞癌。
1.2 檢查方法 對這72例患者均使用X線胸片檢查和CT檢查進行診斷,再對其進行病理學檢查。具體的方法如下:
1.2.1 進行X線胸片檢查的方法 ①本次研究使用的儀器為島津X線檢測儀。②將電流設為200mA,將電壓設為60~68kV。③進行檢查前,讓患者移除所佩戴的飾品,并對其進行眼部暗適應處理。④讓患者將需檢測的部位貼近儀器熒光屏,攝取其正位胸片和側位胸片。⑤在進行檢查的過程中,應避免長時間地對患者進行透視操作,并需為其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
1.2.2 進行CT檢查的方法 ①本次研究使用的儀器為西門子多排螺旋CT機。②將層距設為10mm,將層厚設為5~10mm,進行掃描的時間為5s。③讓患者取仰臥位,然后從其肺尖部位至肺底部位進行掃描。然后,對患者發生病變的區域進行連續薄層掃描。
1.3 統計學處理 我們使用SPSS19.0軟件包對本次實驗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用這兩種檢查方法對中央型肺癌患者進行診斷符合率的比較 進行病理學檢查的結果為,這72例患者均患有中央型肺癌。對這72例患者使用X線胸片檢查進行診斷的符合率為59.8%,使用CT檢查對其進行診斷的符合率為90.3%。使用CT檢查對患者進行診斷的符合率明顯高于使用X線胸片檢查對其進行診斷的符合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用這兩種檢查方法對中央型肺癌患者進行診斷符合率的比較
2.2 這些患者肺門區腫塊、支氣管管腔內腫塊和縱膈淋巴結腫大檢出率的比較 進行CT檢查對患者肺門區腫塊、支氣管管腔內腫塊和縱膈淋巴結腫大的檢出率均明顯高于對其進行X線胸片檢查的檢出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2 這些患者肺門區腫塊、支氣管管腔內腫塊和縱膈淋巴結腫大檢出率的比較
2.3 中央型肺癌患者X線胸片和CT的圖像特征 中央型肺癌患者X線胸片的圖像特征為:其肺內存在斑片與條索狀的陰影,其肺部紋理稀疏且伴有肺不張陰影等。中央型肺癌患者的CT圖像特征為:其支氣管的管壁增厚,管腔狹窄,其肺內腫塊多為邊緣毛刺狀或分葉狀。
中央型肺癌主要指三級支氣管以內的惡性腫瘤。有50%以上的支氣管肺癌患者屬于此類型肺癌。中央型肺癌患者以肺段上支氣管黏膜病變為主要特征。多數此病患者的病理類型為鱗癌,僅有極少數患者的病理類型為腺癌[2]。中央型肺癌的生長方式有管內生長、管壁生長與管外生長三種類型,這三種類型的腫瘤患者分別有支氣管阻塞、支氣管管腔狹窄與梗塞等臨床表現。由于中央型肺癌患者在發病的早期缺乏典型特征,故臨床醫師對其進行早期診斷的難度較大。以往,臨床上主要使用X線胸片檢查對中央型肺癌患者進行診斷。此檢查方法具有較高的空間分辨率,可觀察到中央型肺癌患者胸內的結構,并可通過觀察到的各種類型的異常密度影像來判斷其肺部病變的特點。中央型肺癌患者的X線胸片圖像特征為:支氣管阻塞(表現為阻塞性肺炎、肺不張及肺部密度影增高等)、肺門球狀腫塊或不規則狀腫塊等,其局部病灶有毛刺狀或分葉狀改變,其腫塊邊緣較為清晰。但是,此檢查方法往往難以準確觀察到患者肺門、支氣管管腔內及腫瘤內部變化的情況。而且此檢查方法難以清晰地顯示出體積較小的腫塊。使用CT檢查對中央型肺癌患者進行診斷,可通過不同的灰度級表現判斷出局部病變部位的密度變化,從而能更為準確地辨別出其肺部病變的性質。中央型肺癌患者的CT圖像特征為:其支氣管管腔狹窄、管壁增厚及堵塞等,伴有肺膿腫及阻塞性肺炎,形成肺門腫塊時存在S狀與反S狀邊緣,在癌灶侵犯縱隔部位時表現為縱隔病灶與肺門腫塊相連。另外,在使用CT檢查對中央型肺癌患者進行診斷時,需將其病灶與肺炎、肺結核及肺良性結節等肺良性疾病的病灶進行鑒別診斷。對中央型肺癌患者與肺部良性疾病患者進行CT檢查時的鑒別要點為:良性疾病患者形成的肺不張不伴有支氣管阻塞或肺門腫塊等表現,其良性結節沒有支氣管管壁增厚或邊緣粗糙等特征。
綜上所述,與進行X線胸片檢查的效果相比,對中央型肺癌患者使用CT檢查進行診斷的準確性更高。
[1] 王寶虎,袁智勇,莊洪卿,等.立體定向放射治療早期中央型肺癌的療效觀察[J].中國腫瘤臨床,2013,40(2):100-102.
[2] 許愷,王伯源,白德波,等.X線與CT診斷中央型肺癌的影像學特點和價值分析[J].臨床肺科雜志,2012,17(9):1718-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