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冰
(江西省贛州市上猶縣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 江西 贛州 341200)
妊娠期女性的營養狀況與其妊娠結局密切相關[1]。然而,對于妊娠女性來說,在飲食方面若缺乏科學的指導,任其盲目地補充營養可能會導致其發生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等妊娠期并發癥,嚴重影響孕產婦及胎兒的健康。因此,我院對近年來收治的80例孕產婦進行了個體化的飲食指導,結果發現其體重正常率、自然分娩率及妊娠結局均優于未接受個體化飲食指導的孕產婦。現將研究過程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3年1月~2015年6月期間我院產科收治的120例孕產婦。這些孕產婦均未合并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其BMI指數(身體質量指數)均低于30,且對這些孕產婦進行B超檢查顯示其均為單胎妊娠。本次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查批準,且這些孕產婦及其家屬對參與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我們隨機將這120孕產婦分為對照組(40例)與觀察組(80例)。在對照組孕產婦中,年齡最小的為18歲,年齡最大的為43歲,平均年齡為(25.67±6.92)歲。本組孕產婦均為初產婦,體重在46 kg~57 kg之間,平均體重為(51.32±4.59)kg。在觀察組孕產婦中,年齡最小的為19歲,年齡最大的為45歲,平均年齡為(26.71±6.93)歲。本組孕產婦均為初產婦,體重在45 kg~58 kg之間,平均體重為(51.65±4.39)kg。兩組孕產婦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我院對兩組孕產婦均進行常規產檢和常規護理,對對照組孕產婦不進行飲食指導,本組孕產婦可根據自身的飲食習慣和喜好選擇食物,對觀察組孕產婦進行個體化飲食指導。進行個體化飲食指導的方法是:①向孕產婦及其家屬介紹妊娠期各個階段的營養需求和飲食注意事項,包括如何選擇食材、如何正確看待營養補充、如何避免因食物選擇不當而引發不適等,并為其發放飲食營養指導手冊。②將孕產婦的身高、體重、妊娠信息、飲食偏好、生活習慣、家庭經濟狀況等錄入表格,計算孕產婦每天應攝入的熱量和各種營養物質的比例,對其進行綜合評估,根據評估結果為其制定一周食譜,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飲食指導,并根據孕產婦的實際情況隨時調整飲食指導方案。根據孕產婦的實際情況向其介紹需限制進食和忌食的食物,并囑孕產婦在保證妊娠各階段能量攝取的基礎上嚴格控制飲食,避免因熱量攝入過多而導致肥胖、高血壓或糖尿病等妊娠期并發癥。③定期對孕產婦進行心理疏導,囑孕產婦家屬多陪伴孕產婦,防止其出現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以免其因不良情緒導致暴飲暴食。④根據孕產婦的實際情況為其制定運動計劃,告知孕產婦自行監測體重的變化,要求孕產婦每日完成定量的運動,以預防妊娠期肥胖的發生。⑤護理人員可通過電子郵件、電話、微信等方式與孕產婦進行溝通,隨時解答孕產婦提出的問題,督促孕產婦養成科學、良好的飲食和運動習慣。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胎兒娩出后,觀察并比較兩組孕產婦的體重控制情況、自然分娩率、妊娠結局及新生兒Apgar評分。體重控制正常是指孕產婦最后1次產檢的體重與孕前相比增長幅度在11.5 kg~16 kg之間[2]。新生兒Apgar評分包括5個項目,總分為10分,分別在新生兒出生后1分鐘、5分鐘對其進行評估。新生兒的評分越高,代表其身體狀況越好。若新生兒的Apgar評分低于7分,說明其患有輕度窒息,若新生兒的Apgar評分低于4分,說明其患有重度窒息[3]。
1.4 統計學方法 我們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當P<0.05時視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孕產婦體重正常率、自然分娩率的比較 與對照組孕產婦相比,觀察組孕產婦的體重正常率明顯更高,其自然分娩率明顯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孕產婦體重正常率、自然分娩率的比較[n(%)]
2.2 兩組孕產婦妊娠結局的比較 與對照組孕產婦相比,觀察組孕產婦娩出巨大兒、早產兒、窒息兒等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率明顯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孕產婦妊娠結局的比較(例)
2.3 兩組新生兒Apgar評分的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新生兒的Apgar評分明顯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3。
表3 兩組新生兒Apgar評分的比較(±s ,分)

表3 兩組新生兒Apgar評分的比較(±s ,分)
注:與對照組相比,*表示P<0.05。
組別 1min 5min對照組(n=40) 7.03±1.12 7.56±1.55觀察組(n=80) 7.89±1.25* 8.45±1.69*
相關的研究證實,孕產婦的營養狀況與其妊娠結局密切相關,不科學的孕期飲食可能會增加其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4]。如果孕產婦在妊娠期營養攝取不足,可能導致其宮內胎兒發育遲緩,進而導致早產率增高[5];如果孕產婦在妊娠期營養攝取過剩,可能導致其出現妊娠期肥胖癥、妊娠期糖尿病等并發癥或導致其宮內胎兒發育過快,出現巨大兒的幾率增多,進而導致難產率、剖宮產率增高。因此,對孕產婦進行科學的飲食指導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與未進行個體化飲食指導的對照組孕產婦相比,進行個體化飲食指導的觀察組孕產婦其體重的正常率更高,其自然分娩率更高,其娩出巨大兒、早產兒、窒息兒等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率更低,其新生兒Apgar評分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孕產婦進行個體化飲食指導,可有效地控制其體重,提高其自然分娩率,改善其妊娠結局和新生兒的健康狀態,有利于優生優育。
[1] 梁燕媚,胡玲,溫蘭妹,等.個體化飲食營養指導干預在優生優育中的作用[J].臨床醫學工程,2013,20(7):819-820.
[2] 廖群英,朱昭穎,龐義堅,等.孕期個體化飲食營養指導干預效果評價[J].中國婦幼保健,2012,27(28):4388-4390.
[3] 丁麗麗,程博.個體化孕期飲食指導對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華臨床營養雜志,2011,19(3):191-192.
[4] 丁麗麗,程博,楊子艷,等.個體化孕期飲食指導對孕產婦體重的影響[J].中國食物與營養,2011,17(4):81-85.
[5] 楊曉燕,周吉琴,莊秋英,等.個體化飲食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孕產婦血糖控制效果及妊娠結局的觀察[J].醫學信息,2015,28(33):5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