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霞
(江蘇省張家港市第一人民醫院內分泌科 江蘇 張家港 215600)
糖尿病是一種以血糖水平增高為主要特征的慢性內分泌系統疾病。相關的調查數據顯示,近年來,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飲食結構的改變,糖尿病的發病率逐年攀升。糖尿病分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兩種類型,其中88.9%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均患有2型糖尿病[1]。有研究指出,2型糖尿病在36~51歲的人群中具有較高的發病率[2]。目前,臨床上治療2型糖尿病的原則主要是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預防其發生并發癥。近年來,我們聯用沙格列汀與二甲雙胍對我院收治的56例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治療,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現將此情況介紹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的病例為2015年4月~2016年3月期間我院收治的112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這些患者中,排除非自愿參與此項研究的患者,排除患有1 型糖尿病的患者,排除對二甲雙胍、吡格列酮、沙格列汀等藥物過敏的患者,排除臨床資料不完整的患者。按照治療方法的不同,將這112例患者分為甲組(56例)和乙組(56例)。在甲組中,男女患者分別有31例和25例,其年齡區間為33~76歲,平均年齡為(50.33±6.74)歲,其病程為8個月~10年,平均病程為(4.69±2.02)年。在乙組中,男女患者分別有33例和23例,其年齡區間為32~75歲,平均年齡為(51.21±6.08)歲,其病程為1年~9年,平均病程為(4.55±2.11)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比較。
1.2 治療方法 (1)我們對甲組患者聯用二甲雙胍與吡格列酮進行治療。二甲雙胍(生產企業:河北天成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1134)的用法為:0.25g/次,3次/d,連續用藥1周。1周后若患者無明顯的不良反應,則將服用的劑量增至0.5g/次,3次/d,連續用藥4個月。吡格列酮(生產企業:日本武田藥品工業株式會社;進口藥品注冊證號:H20140268;國藥準字:J20140082)的用法為:15mg/次,1次/d,連續用藥4個月。(2)我們對乙組患者聯用沙格列汀與二甲雙胍進行治療,用二甲雙胍對其進行治療的方法與甲組患者相同。沙格列汀(生產企業:中美上海施貴寶制藥有限公司;進口藥品注冊證號:H20110287;國藥準字:J20110029)的用法為:5mg/次,1次/d,連續用藥4個月。在兩組患者接受治療期間,對其進行飲食控制,并指導其進行適量的運動。
1.3 觀察指標 (1)在接受治療前與治療4個月后,對兩組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時血糖(2hPG)、身體質量指數(BMI)等指標進行檢測和計算,并對檢測和計算的結果進行比較.(2)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在接受治療期間發生不良反應的情況。
1.4 療效評價標準 用顯效、有效和無效三個標準評價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顯效:經治療,患者FBG的水平低于6.2mmol/L,其2hPG的水平低于7.9mmol/L。有效:經治療,患者FBG的水平為6.1~7.8mmol/L,其2hPG的水平為7.8~11.1mmol/L。無效:經治療,患者的療效未達到上述標準。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5 統計學方法 用SPSS20.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兩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和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用(%)表示,用χ2檢驗;其HbA1c、FBG、2hPG、BMI等指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接受治療前后兩組患者HbA1c、FBG、2hPG、BMI等指標的比較 接受治療前,兩組患者HbA1c、FBG、2hPG、BMI等指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接受治療4個月后,乙組患者HbA1c、FBG、2hPG、BMI等指標均明顯優于甲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接受治療前后兩組患者HbA1c、FBG、2hPG、BMI等指標的比較(±s)

表1 接受治療前后兩組患者HbA1c、FBG、2hPG、BMI等指標的比較(±s)
組別/例數 HbA1c(%) FBG(mmol/L) 2hFB(mmol/L) BMI(kg/m2)治療前 治療4個月后 治療前 治療4個月后 治療前 治療4個月后 治療前 治療4個月后乙組(n=56) 9.37±1.45 7.11±1.07 9.82±1.33 6.02±1.30 13.55±2.67 7.75±1.34 24.33±1.48 21.45±1.72甲組(n=56) 9.58±1.63 8.30±1.65 9.79±1.20 7.21±1.64 13.47±2.91 9.22±1.96 25.01±1.72 23.46±2.09 t 0.1214 2.3654 0.2145 4.8457 0.8747 5.3636 0.6574 3.3324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的比較 甲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83.93%,乙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98.21%,二者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的比較(%)
2.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的比較 在接受治療期間,乙組中有7例患者出現了惡心、嘔吐、腹瀉、頭痛等不良反應,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12.50%。甲組中有8例患者出現了惡心、嘔吐、腹瀉、頭痛等不良反應,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14.29%,二者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臨床上對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治療的關鍵在于有效地控制其血糖水平,預防其發生糖尿病并發癥。目前,臨床上常用的降糖藥主要有以下三種:雙胍類降糖藥、磺脲類降糖藥及噻唑烷二酮類降糖藥[4]。二甲雙胍是臨床上常用的雙胍類降糖藥,其作用機制是提高患者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減輕其胰島素抵抗的癥狀,提高其外周組織對葡萄糖的攝取率與利用率。沙格列汀是一種二肽基肽酶抑制劑,它能通過選擇性地抑制DPP-4的生成,促進內源性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和葡萄糖依賴性促胰島素釋放多肽(GIP)的分泌,從而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5]。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聯用沙格列汀與二甲雙胍治療2型糖尿病的臨床效果顯著,能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且用藥較為安全。
[1] 張先祥,陽皓,楊剛毅等.艾塞那肽與沙格列汀聯合二甲雙胍治療2型糖尿病患者的療效與安全性比較[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13,35(14):1531-1534.
[2] 王雯,陳一丁,錢鐵鏞等.沙格列汀聯合二甲雙胍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壓及糖化血紅蛋白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36(2):332-333.
[3] 蘇敏,薛莉.賴脯胰島素25聯合沙格列汀治療2型糖尿病效果觀察[J].交通醫學,2015,29(5):479-480,483.
[4] 鄭玉卿,于永波,李要京等.二甲雙胍分別聯合艾塞那肽及沙格列汀治療2型糖尿病的療效及 HbA1 c達標率比較[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19(28):36-37.
[5] 李凌云,何香,謝敏等.西格列汀與沙格列汀治療2型糖尿病的療效對比研究[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14,14(6):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