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翠萍 孫 月 繆佩佩
(江蘇省南通市第三人民醫院肝病科 江蘇 南通 226001)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患者常見的并發癥,此并發癥是導致其死亡的主要原因。嘔血、便血、休克是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肝硬化患者主要的臨床表現。肝硬化患者在發生上消化道出血后,極易出現失血性休克或誘發肝性腦病,嚴重地威脅其生命安全[1]。目前,臨床上對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肝硬化患者主要是進行對癥支持、輸液、輸血和止血等治療。相關的臨床實踐表明,對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肝硬化患者在進行對癥治療的同時實施綜合護理,可有效地控制其病情,提高其臨床療效。為了進一步證實此護理方法的有效性,我院對收治的88例患者分別進行常規護理和綜合護理,其中接受綜合護理的44例患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2年3月~2015年8月期間我院收治的88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肝硬化患者。將這88例患者隨機分為A組和B組,每組各有44例患者。在B組的44例患者中,有男性28例,女性16例。他們中年齡最小的31歲,年齡最大的68歲,平均年齡為51.26±12.36歲。其中,乙肝肝硬化患者有30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有14例。在這44例患者中,上消化道出血量不超過500毫升的患者有25例,出血量在500毫升~1000毫升之間的患者有17例,出血量超過1000毫升的患者有2例。在A組的44例患者中,有男性30例,女性14例。他們中年齡最小的31歲,年齡最大的65歲,平均年齡為51.03±11.94歲。其中,乙肝肝硬化患者有32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有12例。在這44例患者中,上消化道出血量不超過500毫升的患者有24例,出血量在500毫升~1000毫升之間的患者有17例,出血量超過1000毫升的患者有3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對癥支持、輸液、輸血、止血等治療。同時,對A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具體的方法為:①為患者開通靜脈通道,并及時對其進行輸液和輸血。②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和病情變化的情況。③確保患者呼吸道的通暢。④對患者進行飲食指導。⑤告知患者需臥床休養。對B組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具體的方法為:(1)對患者進行急救護理。①在患者入院后,迅速為其建立至少2條的靜脈通路,并及時為其補充血容量。②配合醫生對患者進行止血處理。③對患者的脈搏、血壓、尿量等情況進行密切的監測。④根據患者病情的變化,及時調整輸液量和輸液的速度,以免其發生肺水腫[2]。⑤嚴格控制對患者進行輸血的速度,以免其再次發生出血。⑥嚴密監測患者病情變化的情況,若其出現肝昏迷、休克等并發癥應立即進行搶救[3]。(2)對患者進行預見性護理。①密切觀察患者的意識、瞳孔及生命體征變化的情況。②觀察患者有無活動性出血的征象。③對患者的血常規、電解質、血氨、血氣分析等各項指標進行監測。④協助患者取平臥位,并將其頭部側向一邊,并及時清理其口腔和鼻腔中的內容物,以確保其呼吸道通暢,防止其因誤吸而造成窒息。⑤觀察患者嘔吐物及排泄物的色、量等情況,同時記錄其24小時內的水液出入量。(3)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①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在精神上對其進行支持和鼓勵,以使其樹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②叮囑患者家屬要多與患者進行溝通,并對其進行安慰,以增強其戰勝疾病的信心。(4)對患者進行用藥指導。①遵醫囑為患者用藥。②在用藥期間,密切觀察患者的用藥反應,一旦出現異常應立即對其進行相應的處理。③在使用生長抑素對患者進行止血治療時,應使用輸液泵為其持續、勻速地輸入藥物[4]。(5)對患者進行飲食指導。①對處于活動性出血期的患者一定要讓其禁食、禁飲,在其出血停止的24 h 后,可先讓其食用溫流質飲食(如米湯、蔬菜汁、牛奶等),在其出血停止的3 d 后,再讓其食用無渣的半流質食物(如米粥、爛面條等)。②對大便潛血試驗呈陰性的患者,可讓其食用產氨少、富含支鏈氨基酸的優質蛋白類食物[5]。③對出現肝性腦病前兆的患者,應限制其蛋白質的攝入量。④對有腹水的患者,應讓其食用低鹽飲食。⑤對恢復期的患者,應讓其食用軟食,并需少量多餐,告知其避免食用辛辣、過硬、高纖維、油膩、帶骨刺、過熱等刺激性食物,以免使其再次發生出血。⑥讓患者禁煙戒酒。⑦護理人員應及時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溝通,以便于根據其病情的變化情況,及時為其更改飲食方案。(6)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①護理人員應詳細為患者及其家屬講解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相關知識,如發病原因、疾病的發展過程、治療的方法及預后等。②告知患者要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心態,糾正其原有的不良飲食習慣。③護理人員還要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發生上消化道出血的先兆,如在出血前其會出現惡心、胃內燒灼感、頭暈、心慌、出虛汗等現象。叮囑患者一旦出現上述現象,需立即告訴醫護人員,以便于及時對其進行相應的處理。(7)對患者進行出院指導。在患者出院時,護理人員要告知其注意以下事項:①避免過度疲勞。②注意保暖,避免感冒。③合理地安排飲食,并需保持排便通暢。④避免情緒激動。⑤不要使用對肝臟有損害作用的藥物。
1.3 效果評估標準 經過治護,若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癥狀得到良好的控制,未再次發生出血,其臨床癥狀消失,即可判定其治護效果為顯效[6]。經過治護,若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癥狀基本得到控制,其臨床癥狀明顯改善,即可判定其治護效果為有效。經過治護,若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癥狀未得到控制,其臨床癥狀與進行治療前相比無明顯變化,甚至其病情在惡化,即可判定其治護的效果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處理 我們使用SPSS16.0軟件包對本次實驗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治護,B組患者治護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A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護效果的比較[n(%)]
門脈高壓癥引起的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是導致肝硬化患者發生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主要原因[7]。通過本次研究,筆者認為,導致肝硬化患者發生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險因素主要包括:①由不良飲食習慣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飽餐、吞咽生硬的食物均會對肝硬化患者變薄、曲張的食管胃底靜脈造成機械性刺激,導致其食管胃底靜脈發生破裂、出血。由于此類患者的出血量較大,故在對其進行護理時,應加強對其進行飲食指導,讓其少量多餐,禁止食用刺激性食物。②由情緒異常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當肝硬化患者出現精神緊張或情緒波動時,其體內會釋放出大量的兒茶酚胺,使其門靜脈的周圍血管發生收縮,使其食管胃底靜脈發生曲張、破裂而引發上消化道出血。因此,在對此類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應加強對其進行心理護理,以緩解其緊張等不良情緒。③由腹內壓增高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頻繁的嘔吐、呃逆、劇烈的咳嗽及上呼吸道感染等均可導致肝硬化患者的腹內壓升高,從而使其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而引發上消化道出血。因此,在對此類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應對其進行對癥處理。及時清理患者口腔和鼻腔中的內容物,以減少其應激反應。④由低鈣血癥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相關的研究發現,低血鈣與肝硬化患者發生上消化道出血密切相關。凝血因子Ⅳ即鈣離子,此因子在血液凝固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低鈣血癥極易引發肝硬化患者發生上消化道出血。因此,在對此類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應密切觀察其有無全身性骨痛、神經肌肉興奮性增高等表現,并需定期對其血鈣的水平進行檢測。還可讓此類患者多食用蝦皮、牛奶等含鈣豐富的食物,并讓其多曬太陽,必要時可讓其服用葡萄糖酸鈣口服液。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B組患者治護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A組患者。此研究結果與張玲等人[8]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對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肝硬化患者進行綜合護理的效果顯著,可有效地提高其治療的效果。
[1] 任玉仙,馬榮梅.優質護理服務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中的護理效果[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6,24(4):589-593.
[2] 周廣玉,吳海靜.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系統性 護理干預對其療效的影響[J].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6,21(2):352-354.
[3] 賈運喬,周彩麗,馮小濤,等.綜合性護理干預對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應用效果分析[J].河北醫藥,2016,38(17):2700-2702.
[4] 馮小濤,賈運喬,侯桂英,等.心理干預對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焦慮癥狀療效評價[J].河北醫科大學學報,2016,37(8):969-972.
[5] 陳麗娟,朱曉敏.優質護理干預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護理中的應用[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5,23(12):1968-1972.
[6] 郭桂珍,關家敏,張可茹.綜合性護理干預應用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治療的效果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5,12(17):68-70.
[7] 王玉文,牛艷萍,康富標.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300例誘因分析及護理干預效果觀察[J].解放軍醫藥雜志,2013,25(08):111-113.
[8] 張玲,周瑩,袁源,等.肝硬化并發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護理干預的臨床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科學,2014,4(21):143-144+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