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銀麗 孫 藝
(江陰市人民醫院心內科 江蘇 江陰 214400)
急性心肌梗死是臨床上較常見的急性心血管病,具有病情危重、進展快、致死率高等特點。治療此病的關鍵是盡快疏通患者發生閉塞的血管,使其心肌細胞恢復有效的血流灌注,挽救其瀕死的心肌[1]。研究發現,在對心肌梗死患者進行救治的過程中對其實施全面細致的護理是保障其臨床療效的關鍵[2]。近年來,我院急診科對部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實施急診優化護理,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中的94例患者均為2013年6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急診科進行搶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將這些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7例患者。在對照組患者中,有男性21例,女性26例,其年齡為45-77歲,平均年齡為(58.9±9.9)歲,其中有23例患者發生前間壁及廣泛前壁心肌梗死,有13例患者發生下后壁心肌梗死,有11例患者發生高側壁心肌梗死。在觀察組患者中,有男性22例,女性25例,其年齡為44-79歲,平均年齡為(59.2±10.4)歲,其中有25例 患 者發生前間壁及廣泛前壁心肌梗死,有12例患者發生下后壁心肌梗死,有10例患者發生高側壁心肌梗死。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1)經臨床綜合檢查被確診患有急性心肌梗死。2)對本次研究的方法及內容知情并簽署了相關的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1)發生嚴重的肝腎功能不全者。2)合并有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等疾病者。3)合并有肺梗死、腫瘤或血液系統疾病者。4)在參與本次研究的過程中要求更換治療、護理方法或進行轉院治療者。
1.4 方法 對對照組患者進行急診接診或院前搶救后,將其送入醫院的搶救室進行救治,在兩分鐘內對其病情進行全面的評估,然后根據醫囑對其進行搶救及常規的急診護理,包括使其臥床休息、對其進行吸氧治療、心電監護、生化指標檢測等。在此基礎上,對觀察組患者進行急診優化護理,護理方案如下:1)組建急診優化護理團隊。由1名護士長作為負責人,由3~5名護士作為團隊成員。查閱和收集相關的參考資料,向科內的醫師咨詢相關的醫學信息,最終根據本醫院的實際情況擬定對患者實施急診優化護理的程序。對團隊成員進行急性心肌梗死相關醫學知識的系統培訓,使其熟練掌握對此病患者進行護理的內容、步驟及相關的急救技能,對其進行模擬實訓及相關的考核。2)優化護理工作的監管制度。采用等級責任制對急診優化護理工作進行監督和管理。根據我院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數量、對其進行護理服務所需的時間及難易程度對急診優化護理團隊的成員進行排班,定期對其開展臨床工作的質量進行檢查。3)優化出診程序。在急診室的工作人員接到搶救患者的電話后快速出診,并在前往急救地點的途中聯系患者的家屬,指導其對患者進行簡單的照護及心理疏導,使患者盡可能保持穩定的情緒。4)優化接診程序。在接到搶救患者的電話后,醫院的分診護士應提前推平車至急救中心的門口準備接診。在出診的醫護人員將患者送入醫院后,分診護士應迅速地將其送至搶救室,先對其進行搶救,再為其掛號?;颊呷糇孕衼磲t院就診,分診責任護士應立即用平車將其送入搶救室。5)優化對患者進行病情評估的程序。在患者到達醫院后,責任護士應對其病情進行快速、初步的評估,在對其接診的30s內應一邊觀察其臨床表現、一邊詢問其病史、一邊為其完成分診?;颊呷粲行赝吹陌Y狀立即對其進行心電圖檢查,不必等待醫師下達醫囑。協助醫師對患者進行心電監護,一邊為其病情的再評估提供動態的信息。6)優化救護流程。在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再次評估后,急診優化護理團隊的責任人(護士長)對團隊成員進行統一的指揮和調度,及時為患者建立靜脈通道、進行吸氧、調節血壓、監測生命體征、采集血液標本、用藥治療等急救護理,并通知手術室做好對患者施行手術治療的準備。在對患者進行急救護理的過程中密切觀察其臨床癥狀的變化情況,若其出現休克、心力衰竭等情況及時協助醫師對其進行救治[3,4]。
1.5 觀察指標 在對兩組患者進行救治后對比分析在其入院后為其完成分診的時間、進行心電圖檢查的時間、進行靜脈采血的時間、進行靜脈用藥的時間及進行急救的總時間。
1.6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6.0統計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與對照組患者相比,在觀察組患者入院后為其完成分診的時間、進行心電圖檢查的時間、進行靜脈采血的時間、進行靜脈用藥的時間及進行急救的總時間均較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對兩組患者進行搶救所用時間的分析 [min(x ±s)]
急性心肌梗死又被稱為心肌缺血性壞死,是指因冠狀動脈發生急性閉塞而引起的心肌壞死。此病是臨床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此病患者的發病急驟,病情危重。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致死率高、預后差等特點,可使患者承受巨大的痛苦。在對此病患者進行救治的過程中需快速、有效地開通其閉塞的冠狀動脈,挽救其瀕死的心肌,改善其心功能,降低其死亡率[5]。
急診優化護理是一種在對患者進行人文關懷的基礎上,針對其病情對其施行的有計劃性和預見性的護理模式。臨床實踐證實,在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治療期間對其實施急診優化護理可顯著提高護理工作的效率、降低對患者進行搶救的成本,提高其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維持良好的護患關系,改善患者的預后[6,7]。
在本次研究中,與對照組患者相比,在觀察組患者入院后為其完成分診的時間、進行心電圖檢查的時間、進行靜脈采血的時間、進行靜脈用藥的時間及進行急救的總時間均較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梢姡瑢毙孕募」K阑颊邔嵤┘痹\優化護理可顯著縮短對其進行檢查及用藥的時間,能更迅速地對其進行救治,此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韓彥輝,王素梅,李海霞.急診護理路徑對急性心肌梗死搶救效果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3):25-26.
[2] 程寶珍,張小紅,牛娟.急診全程優化護理在搶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12,27(5):9-11.
[3] 劉穎,趙婷.個性化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診護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4,20(1):13-15.
[4] 王國芳.個性化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學術版),2012(11):27-28.
[5] 孟曉杰,郝君華.急診護理路徑與傳統護理對急性心肌梗死搶救效果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4(5):557-558.
[6] 劉紅麗.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效果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藥,2014,9(3):236-237.
[7] 李結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2例的臨床急診護理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1,8(21):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