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娟娟
(建湖縣人民醫院 江蘇 建湖 224721)
上呼吸道感染是指在鼻腔和喉部之間發生的感染。有70%~80%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因受到病毒感染而發病。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病毒包括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及合胞病毒。另有20%~30%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因發生細菌感染而發病。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包括溶血性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等。該病在冬季和春季的發病率較高。該病患者若未得到有效的治療和護理,容易發生肺炎、支氣管炎等并發癥。有針對性護理是指根據患者的病情特點對其進行護理的一種護理模式。為探討對住院治療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進行有針對性護理的效果,我院對近期收治的部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進有針對性護理,獲得了很好的效果,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期間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根據隨機數表法將這些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中共有40例患者,其中有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其年齡為24~39歲,平均年齡為(31.5±7.5)歲;對照組中共有40例患者,其中有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21例;其年齡為26~37歲,平均年齡為(31.5±5.5)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為所有患者均進行常規護理,具體的方法是:定期打掃患者的病房。密切觀察患者病情的發展,對 其進行用藥護理、排痰護理等常規護理。為實驗組患者進行有針對性護理,具體的方法是:1)對患者進行舒適護理。定期為其病房通風,保證其病房空氣流通。將病房內的相對濕度調節為60%左右[1],將溫度調節為26℃左右,防止環境對患者的呼吸道產生刺激。讓病情較重的患者及老年患者臥床休息。2)對患者進行病情監護。定時巡視患者。每2 個小時為患者測量一次體溫。若患者發生體溫異常的情況,遵醫囑為其使用退熱藥。觀察患者咽痛、咳嗽等癥狀的變化。患者一旦發生異常,立即通知患者的主治醫生。3)對患者進行飲食護理。讓患者保持飲食清淡,少食多餐。讓患者主要食用半流質或流質食物。食物要容易消化,并能為患者提供充足的熱量。讓有發熱癥狀的患者增加飲水量。4)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為患者講解上呼吸道感染的發病機制、誘發原因、治療方法及護理方法。5)對患者進行口鼻護理。讓患者在進食后漱口。提醒患者多喝水。定時使用濕衛生棉浸潤患者的鼻腔,減少其口鼻的不適感。6)對患者進行防止交叉感染的護理。對病情較重的患者進行隔離治療。讓患者在咳嗽或打噴嚏時不要對著他人,并用紙巾捂住口鼻。定時對患者的餐具、痰盂等用品進行消毒。7)對患者進行出院指導。告知患者保持生活規律、勞逸結合。建議患者堅持進行適當的運動,以增強其身體的抵抗力。讓患者保持家里和工作場所的空氣流通。告知患者避免受涼和過度疲勞,在冬季和春季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及二次感染的發生情況。記錄兩組患者住院的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的數據均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8.0進行處理,兩組患者住院的時間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二次感染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情況 經護理,實驗組中有2例(5%)患者發生了肺炎,有1例(2.5%)患者發生了支氣管炎;對照組中有4例(10%)患者發生了肺炎,有6例(15%)患者發生了支氣管炎。實驗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情況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情況[n(%)]
2.2 兩組患者二次感染的發生情況和住院的時間 經護理,實驗組患者住院的時間為(9.8±2.3)d,其中有1例(2.5%)患者發生了二次感染;對照組患者住院的時間為(17.9±3.1)d,其中有6例(15%)患者發生了二次感染。實驗組患者的二次感染率及住院的時間均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情況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二次感染的發生情況及住院的時間(n,%,±s)

表2 兩組患者二次感染的發生情況及住院的時間(n,%,±s)
住院的時間(d)實驗組 40 1 2.5 9.8±2.3對照組 40 6 15 17.9±3.1組別 例數(n)二次感染(n)二次感染率(%)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發生在鼻腔和喉部之間的一種急性感染性疾病[2]。該病一般由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及合胞病毒引發。其中,副流感病毒感染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見、傳染性最強、危害最大的一種類型。臨床醫生通常通過觀察患者的臨床癥狀或對其進行血常規檢查來診斷該病。該病患者在臨床上的癥狀主要是咳嗽、咽干、咽痛、鼻塞、流涕、發熱、咽喉部水腫等。發病原因為病毒感染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其白細胞計數通常偏低或正常,其淋巴細胞的比例增高。發病原因為細菌感染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其白細胞計數增加,中性粒細胞的水平上升。該病患者的預后通常較好,少數患者可發生嚴重的并發癥。有針對性護理是一種連續性、系統性護理模式。相關的研究結果顯示,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進行有針對性護理,可有效地改善其臨床癥狀[3]。
綜上所述,對住院治療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進行有針對性護理,其住院的時間短,并發癥的發生率低,不易發生二次感染。
[1] 姜麗.對住院治療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進行控制感染護理的效果研究[J].當代醫藥叢論,2015,3(13):69-70.
[2] 陳曉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臨床護理觀察[J.]繼續醫學教育,2015,5(29):67-68.
[3] 盧志英.護理干預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臨床價值探討[J].中國醫藥指南,2015,3(13):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