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愛梅
(霍州煤電集團總醫院護理部 山西 霍州 031400)
尺橈骨雙骨折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骨折類型[1]。有研究指出,對尺橈骨雙骨折患者進行早期康復訓練的臨床效果較好,能夠有效地改善其前臂和腕關節的功能,降低其并發癥的發生率。為了進一步探討對尺橈骨雙骨折患者進行早期康復訓練的臨床效果,筆者選取我院在近期內接收的84例尺橈骨雙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對其進行了以下研究。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7月至2015年9月期間在我院接受治療的84例尺橈骨雙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這84例患者隨機分成研究組(42例)與參照組(42例)。研究組的42例患者中,有男28例,女14例,其年齡在19歲至63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8.31±2.72)歲。本組患者中有閉合型尺橈骨雙骨折患者25例,有開放型尺橈骨雙骨折患者13例,有粉碎性尺橈骨雙骨折患者4例。本組患者中有尺橈骨上段雙骨折患者16例,有尺橈骨中段雙骨折患者10例,有尺橈骨下段雙骨折患者16例。參照組的42例患者中,有男31例,女11例,其年齡在21歲至6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8.77±2.38)歲。本組患者中有閉合型尺橈骨雙骨折患者26例,有開放型尺橈骨雙骨折患者13例,有粉碎性尺橈骨雙骨折患者3例。本組患者中有尺橈骨上段雙骨折患者17例,有尺橈骨中段雙骨折患者10例,有尺橈骨下段雙骨折患者15例。兩組研究對象的性別、年齡、骨折類型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可以進行對比。
1.2 研究對象的入組標準 1)這些患者的病情均符合尺橈骨雙骨折的臨床診斷標準[2],且均經影像學檢查得到確診。2)知情并同意參加本次研究的患者。
1.3 研究對象的排除標準 1)合并有心、肝、肺等臟器功能障礙的患者。2)合并有認知障礙或語言障礙的患者。3)合并有惡性腫瘤的患者。
1.4 護理方法
1.4.1 在這兩組患者住院治療期間,我院對參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具體的護理方法是:1)護理人員注意觀察患者病情的變化情況,并做好相應的數據記錄。2)護理人員注意觀察患者外固定包扎處的松緊度,以防止其骨折處發生血液循環不暢。3)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日常飲食護理、保暖護理和并發癥護理。
1.4.2 在進行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對研究組患者進行早期康復訓練。進行早期康復訓練的方法是:1)護理人員詳細地向患者介紹進行早期康復訓練的方法、目的、重要性和訓練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以便使其能夠主動地配合醫護人員的工作。2)護理人員指導患者進行握拳訓練、前臂肌肉的等長收縮訓練和指間關節主動屈伸訓練。每天訓練2次,每次訓練15~20分鐘。在進行訓練的過程中,患者若出現骨折部位劇烈疼痛或腫脹等癥狀,應立即指導其停止訓練,并對其進行相應的處理。3)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被動的康復訓練。進行被動康復訓練的方法是:輕柔、緩慢地旋轉患者的患側前臂,并逐步擴大旋轉的范圍,然后慢慢地過渡到對其進行抗阻力訓練。每天訓練3~4次,每次訓練15分鐘。4)護理人員指導患者進行患肢感覺機能刺激訓練和精細運動訓練,具體的訓練方法是:(1)讓患者用患肢觸摸不同溫度、質地、濕度的物品,以訓練其感覺機能。(2)指導患者采用握橡皮圈等方式來提升其手指的抓握能力。
1.5 觀察指標 護理結束后,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前臂旋后角、前臂旋前角、腕關節尺偏角、腕關節橈偏角、腕關節背伸角、腕關節背曲角和并發癥的發生率。其中,患者的前臂旋后角、前臂旋前角、腕關節尺偏角、腕關節橈偏角、腕關節背伸角、腕關節背曲角越大(在正常的范圍內),說明其前臂和腕關節的運動功能越好。
1.6 護理效果的評定標準 1)痊愈:經護理,患者的骨折部位完全愈合,其肢體功能完全恢復正常。2)有效:經護理,患者的骨折部位基本愈合,其肢體功能基本恢復正常。3)無效:經護理,患者的骨折部位未愈合,其肢體功能未改善且不具備生活自理的能力。總有效率=(痊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7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8.0軟件對本文中的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患者的前臂旋后角、前臂旋前角、腕關節尺偏角、腕關節橈偏角、腕關節背伸角、腕關節背曲角用(±s)表示,采用t檢驗,患者接受護理的總有效率和并發癥的發生率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接受臨床護理效果的對比 研究組患者接受護理的總有效率為90.48%,參照組患者接受護理的總有效率為78.57%。與參照組患者相比,研究組患者接受護理的總有效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接受臨床護理效果的對比 (n,%)
2.2 兩組患者接受護理前后其各項肢體功能指標的對比 在接受護理前,兩組患者的前臂旋后角、前臂旋前角、腕關節尺偏角、腕關節橈偏角、腕關節背伸角、腕關節背曲角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護理結束后,研究組患者的前臂旋后角、前臂旋前角、腕關節尺偏角、腕關節橈偏角、腕關節背伸角、腕關節背曲角均明顯優于參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接受護理前后其各項肢體功能指標的對比 ( ±s)

表2 兩組患者接受護理前后其各項肢體功能指標的對比 ( ±s)
組別 時間 前臂旋后角 前臂旋前角 腕關節尺偏角 腕關節橈偏角 腕關節背伸角 腕關節背曲角研究組 護理前 15.36±2.86 12.48±3.15 9.90±0.79 2.87±0.62 13.37±2.70 12.19±2.74護理后 45.81±5.15 47.12±4.58 38.45±5.17 3.98±0.74 66.74±4.12 68.76±5.62參照組 護理前 15.35±2.87 12.43±3.12 9.90±0.77 2.85±0.69 13.21±2.65 12.17±2.68護理后 35.76±4.12 34.70±3.52 22.95±4.60 2.95±0.71 50.67±3.88 51.72±5.63
2.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的對比 護理結束后,研究組患者中有1例患者發生了骨折延遲愈合,有1例患者發生了骨筋膜室綜合癥,有4例患者發生了肢體功能障礙,有3例患者發生了關節粘連。研究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為21.43%(9/42)。參照組患者中有1例患者發生了運動神經元麻痹,有2例患者發生了骨折延遲愈合,有3例患者發生了骨筋膜室綜合癥,有7例患者發生了肢體功能障礙,有5例患者發生了關節粘連。參照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為42.86%(18/42)。與參照組患者相比,研究組患者接受護理后其并發癥的發生率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在接受護理前,兩組患者的前臂旋后角、前臂旋前角、腕關節尺偏角、腕關節橈偏角、腕關節背伸角、腕關節背曲角相比差異不大。在護理結束后,研究組患者的前臂旋后角、前臂旋前角、腕關節尺偏角、腕關節橈偏角、腕關節背伸角、腕關節背曲角均明顯優于參照組患者。與參照組患者相比,研究組患者接受護理的總有效率更高,其并發癥的發生率更低。上述研究結果與王靜[3]的研究結果相似。
綜上所述,對尺橈骨雙骨折患者進行早期康復訓練的臨床效果確切,能夠有效地改善其前臂和腕關節的功能,降低其并發癥的發生率。
[1] 張永新. 尺橈骨雙骨折患者施行康復訓練護理的意義探討[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5,24(22):259.
[2] 楊萍. 康復訓練護理對尺橈骨雙骨折患者功能恢復的作用研究[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07(5):241-242.
[3] 王靜. 康復訓練護理對尺橈骨雙骨折患者臨床效果及功能恢復影響[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12(2):92-94+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