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燕
(瀘州市納溪區人民醫院 四川 瀘州 646300)
小兒過敏性紫癜是臨床上常見的小兒免疫性疾病之一[1]。此病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皮疹、關節腫脹、腹痛、低熱、頭痛和血尿等,可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2]。最新的臨床研究發現,對小兒過敏性紫癜患者進行綜合性護理的臨床效果很好,能夠縮短其各項臨床癥狀消失的時間。為了進一步探討對小兒過敏性紫癜患者進行綜合性護理的臨床效果,筆者選取我院在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間接收的60例小兒過敏性紫癜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對其進行了以下研究,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在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間接收的60例小兒過敏性紫癜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方案將這60例患兒分成綜合性護理組(30例)和常規護理組(30例)。在常規護理組患兒中,男性患兒有18例,女性患兒有12例。他們的年齡范圍在3歲至1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8.42±2.13)歲。他們中發病原因為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兒有20例,為腸道寄生蟲感染的患兒有4例,為對食物或藥物過敏的患兒有6例。在綜合性護理組患兒中,男性患兒有17例,女性患兒有13例。他們的年齡范圍在3歲至1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8.12±2.09)歲。他們中發病原因為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兒有18例,為腸道寄生蟲感染的患兒有5例,為對食物或藥物過敏的患兒有7例。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1.2.1 在這兩組患兒接受治療期間,我院對常規護理組患兒進行常規護理,具體的護理方法是:1)對患兒進行皮膚護理和胃腸道反應護理。2)對患兒病情和生命體征變化的情況進行密切觀察。3)對患兒進行生活護理和用藥護理。
1.2.2 在進行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對綜合性護理組患兒進行綜合性護理。進行綜合性護理的具體方法是:1)小兒過敏性紫癜患者受皮疹、關節腫脹、腹痛和頭痛等癥狀的影響,常會出現恐懼、焦慮、緊張等負面情緒。因此,在患兒入院后,護理人員應注意觀察其精神狀態,并經常對其進行安撫和鼓勵。同時,護理人員耐心地向患兒的家長講解小兒過敏性紫癜發生的原因、臨床上治療小兒過敏性紫癜的主要手段[3]和住院期間需要注意的事項等。此外,護理人員可通過為患兒播放動畫片、給其講故事等方式轉移其注意力,以緩解其恐懼、焦慮、緊張的負面情緒。2)護理人員指導患兒家長盡量避免讓患兒食用易引起過敏的食物,例如牛奶、雞蛋、魚、蝦、蟹、海貝、海帶和花生等。同時,護理人員指導患兒家長讓患兒多進食清淡、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食物。3)在患兒使用環磷酰胺進行治療后,護理人員應讓患兒多飲水,并注意觀察其尿量和尿色的變化情況。4)在患兒使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進行治療前,護理人員應告知患兒家長患兒在用藥后可能會出現的不良反應及應對的方法,以便使他們能夠主動地配合醫護人員的工作。5)護理人員及時為患兒更換床單和被罩,并保持其皮膚的干燥和清潔,以防止其發生皮膚感染。6)在患兒進食后,護理人員應使用生理鹽水為其漱口,并及時清理其口腔內的分泌物,以防止其發生口腔感染。
1.3 觀察指標[4]1)觀察兩組患兒的臨床護理效果。2)觀察兩組患兒皮疹癥狀消失的時間、關節腫脹癥狀消失的時間、腹痛癥狀消失的時間和血尿癥狀消失的時間。
1.4 護理效果的判定標準[5]1)明顯好轉:患兒的臨床癥狀均完全消失,其身體狀況趨于正常。2)有所好轉:患兒的臨床癥狀有所改善,其進行糞便潛血檢查的結果為陰性。3)無效:患兒的病情未改善,甚至在加重。有效率=明顯好轉率+有所好轉率。
1.5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18.0軟件對本次實驗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對比兩組患兒的臨床護理效果 與常規護理組患兒相比,綜合性護理組患兒接受護理的有效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兒的臨床護理效果 [n(%)]
2.2 對比兩組患兒皮疹癥狀、關節腫脹癥狀、腹痛癥狀和血尿癥狀消失的時間 與常規護理組患兒相比,綜合性護理組患兒皮疹癥狀消失的時間、關節腫脹癥狀消失的時間、腹痛癥狀消失的時間和血尿癥狀消失的時間更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患兒皮疹癥狀、關節腫脹癥狀、腹痛癥狀和血尿癥狀消失的時間 ( ±s)

表2 對比兩組患兒皮疹癥狀、關節腫脹癥狀、腹痛癥狀和血尿癥狀消失的時間 ( ±s)
組別 例數 皮疹癥狀消失的時間(d) 關節腫脹癥狀消失的時間(d)腹痛癥狀消失的時間(d) 血尿癥狀消失的時間(d)綜合性護理組 30 6.56±2.14 3.76±1.35 3.27±1.03 21.49±7.42常規護理組 30 10.32±3.82 6.13±1.42 6.43±1.36 34.72±15.81 t值 / 19.79 20.33 22.62 17.48 P/ <0.05 <0.05 <0.05 <0.05
小兒過敏性紫癜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血管變態反應性出血性疾病。此病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皮疹、關節腫脹、腹痛、低熱、頭痛和血尿等,可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近年來,綜合性護理模式逐漸得到了臨床上的認可。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與常規護理組患兒相比,綜合性護理組患兒接受護理的有效率更高,其皮疹癥狀消失的時間、關節腫脹癥狀消失的時間、腹痛癥狀消失的時間和血尿癥狀消失的時間更短。這與王慕卿、鄭少梅、林美華等人[6]的研究結果相似。
綜上所述,對小兒過敏性紫癜患者進行綜合性護理的臨床效果很好,能夠縮短其各項臨床癥狀消失的時間。
[1] 莊艷云,陳翠艷,王曄,等.臨床護理路徑在過敏性紫癜患兒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海南醫學,2013,24(14):2177-2179.
[2] 余景建,莫改章.小兒過敏性紫癜護理中護理干預的應用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19):336-337.
[3] 岳麗,劉瑞娟,王賽等.護理干預對小兒腹型過敏性紫癜的護理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5,12(02):197-198.
[4] 郭文芳.優質護理干預在49例小兒腹型過敏性紫癜中的應用[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4,21(24):131-132.
[5] 姚紅霞,李冬靜,肖玉蓮,等.一體化護理在兒童過敏性紫癜血液灌流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4,17(8):1354.
[6] 王慕卿,鄭少梅,林美華.臨床護理路徑在過敏性紫癜患兒中的應用與效果評價[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4,35(17):2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