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艷 章金蓉
(常州市德安醫院 江蘇 常州 21300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慢阻肺,是呼吸內科臨床上的常見病。慢阻肺患者的病死率較高,其主要癥狀是氣促、咳痰、喘息。此病的發生不僅會損傷患者的氣道、肺泡和肺血管,同時還會損傷其骨骼、骨骼肌、心臟等其他組織及器官的功能。因此,對此病患者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及護理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對收治的這80例患者均進行了常規治療。在此基礎上,對A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對B組患者進行全面護理,結果B組患者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現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的對象是2013年2月~2015年9月期間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這些患者的年齡在68~86歲之間,其病程在1~3年之間。這些患者的病情均符合臨床上關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關診斷及治療標準[1]。根據護理方法的不同將這80例患者分為A組和B組,每組各有40例患者。在A組中,有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他們的平均年齡為(78.96±5.63)歲,其平均病程為(1.52±0.96)年。在B組中,男女患者各有20例。他們的平均年齡為(78.26±5.59)歲,其平均病程為(1.41±0.95)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比較。
1.2 排除標準[2](1)年齡低于65歲的患者。(2)合并有嚴重內科疾病的患者。(3)無法定監護人的患者。(4)患有精神類疾病的患者。
1.3 治療方法 在這些患者入院后,我院根據其病情對其進行常規治療。具體的治療方法是:對患者進行抗感染治療,必要時對其進行吸氧治療,以改善其通氣功能,修復其心肺功能,維持其體內水電解質的平衡,糾正其機體的酸堿失衡。同時,為患者靜脈注射細辛腦進行治療,此藥的用量是:16~24 mg/次,2次/d。為患者使用異丙托溴銨進行霧化吸入治療,此藥的用量是:18μg/次,3次/d。為患者使用沙美特羅和丙酸氟替卡松進行粉霧吸入治療,沙美特羅的用法是:50μg/次,2次/d。丙酸氟替卡松的用法是:250μg/次,2 次 /d。
1.4 護理方法 對A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對B組患者進行全面護理。具體的護理方法是:
1.4.1 對A組患者的護理方法 護理人員按照患者的實際病情遵醫囑對其進行病情監測、用藥護理、呼吸護理等對癥護理。
1.4.2 對B組患者的護理方法 ①在本組的40例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評估其心理狀態,掌握其存在的心理問題,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護理人員要耐心地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溝通,為他們講解慢阻肺的發病機制、治療方法、護理要點及注意事項,以消除他們的顧慮,進而提高患者進行治療的信心。②慢阻肺患者會出現呼吸困難的癥狀,易發生心力衰竭。因此,護理人員要嚴密監控患者病情的變化情況。患者一旦出現異常情況,護理人員要及時報告主治醫生,并配合主治醫生做好相應的搶救工作。③慢阻肺發生后,患者的正常呼吸會受阻,護理人員要為患者準備好吸痰器,必要時遵醫囑對其進行機械通氣治療,以緩解其肺部的壓力及缺氧、缺血的癥狀。④此病患者在進行治療期間需要服用大量的藥物進行治療,這極易使其出現胃腸道的不良反應。因此,護理人員要做好患者胃腸道的護理工作,指導其合理地飲食,防止其發生便秘。⑤慢阻肺患者多合并有進行性氣流受限的癥狀,這使其呼吸肌長期處于疲憊的狀態。因此,臨床上要不斷地提高此病患者呼吸肌的耐力,指導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康復訓練。護理人員要教會患者進行咳痰、咳嗽的方法,以促進其排痰,緩解其急性呼吸困難的癥狀[3]。此外,護理人員要充分考慮患者的實際情況為其制定合適的訓練計劃,指導患者進行慢跑、慢走、騎腳踏車等有氧運動,教會其進行腹式呼吸的方法,告知其每天至少進行2次體力訓練,將每次訓練的時間控制在20~30 min之間。
1.5 觀察指標 進行治療后,分別監測兩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心率(HR)、血氧分壓(PaO2)及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的水平。同時使用SF-36量表對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估。該量表共包括生理機能、軀體機能、社會功能、精神狀態四部分內容,每部分內容的總分均為100分。得分越高,說明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好。
1.6 統計學方法 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 18.0對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數據進行處理,用(±s)表示計量資料,用t對其進行檢驗。用(%)表示計數資料,用X2對其進行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FVC、HR、PaO2、PaCO2的比較 接受護理后,B組患者FVC、HR、PaO2、PaCO2的水平均好于A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2.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的比較 接受護理后,B組患者生理機能、軀體機能、社會功能、精神狀態的評分均明顯高于A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FVC、HR、PaO2、PaCO2的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FVC、HR、PaO2、PaCO2的比較(±s)
組別 例數 FVC(L) HR(次/min) PaO2(mmHg) PaCO2(mmHg)B 組 40 1.63±0.30 86.77±9.32 82.63±6.32 44.56±6.71 A 組 40 1.15±0.21 105.36±9.52 68.44±6.45 56.43±8.92 t—— 6.59 6.44 7.13 7.26 P—— 0.01 0.01 0.01 0.01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的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的比較(±s)
組別 例數 生理機能 軀體機能 社會功能 精神狀態B 組 40 81.72±21.63 86.43±22.51 79.18±20.52 88.57±22.73 A 組 40 45.11±15.62 46.12±13.46 43.32±14.01 43.3±14.54 t值 —— 12.56 12.91 11.66 13.43 P值 —— 0.00 0.00 0.00 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臨床上一種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此病會對患者的身心健康、勞動能力及生活質量產生較嚴重的影響[4]。臨床上在對此病患者進行治療時,應配合有效的護理,從而提高其臨床治療的效果。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對B組的40例患者在進行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進行了全面護理。進行全面護理主要包括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健康教育、搶救護理、呼吸道護理及胃腸道護理等。對此病患者進行上述護理可以有效地恢復其心肺功能,促進其血氣分析各項指標的復常。同時,對此病患者進行康復訓練,可有效地增強其體質,緩解其呼吸困難的癥狀,從而提高其生活質量[5]。
總之,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進行全面護理的效果較為理想。
[1] 孫秀玲,董書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的康復護理干預及效果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2,13(30):147-149.
[2] 尹瓊華.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復的影響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4,13(03):113-114.
[3] 石榮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社區護理分析[J].中國醫藥科學,2013,06(20):138-139+150.
[4] 吳青青.綜合康復護理對重癥監護室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恢復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5,31(16):224.
[5] 王臘華.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0例社區康復護理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15,02(26):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