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硯池
【摘要】形式美感作為藝術作品審美的本源,是人們對藝術外在形態美的欣賞與感悟,一幅設計作品要擁有關感的藝術選擇與取向是其成功最基本的條件。本文通過對圖形創意的“形”“義”及思維方式進行分析,在把握圖形的外在形義服務于內在含義的同時,探索圖形創意獨特的視覺觀感和特有的審美價值,意在完善表達圖形創意的形式語言轉換,進一步拓展圖形創意與表現的空間。
【關鍵詞】形;義;想象;聯想
一、“形”的形式語言分析
圖形創意作為一種視覺語言,以無聲的形態和色彩給觀者傳遞著信息,它包含了圖形的外在框架和圖形的內在含義。外在相態與內在含義相融合,不但易于人們接收信息,而且還能加深和鞏固人們對圖形信息的記憶。
圖形創意所呈現的外形,即基本構架,也就是指圖形本身所展現出來的樣貌。按照圖形構成的方法,它呈現的形態被分為兩種,一種是具象形態,它偏重于寫實,以自然界原本最真實的樣貌來描繪圖形,表現出物象本身最原始的圖形特點。另一種是抽象形態,它是以具象的某種特點用富于想象力的創造思維進行提煉、簡化,給觀者以懸念和較大的想象空間,雖然它是根據一些具象形態因素來進行設計,但是,它必須通過對自然物態的認真觀察、分析,才能將圖形所傳達的特征、規律乃至性格神情表達出來。
研究圖形創意所要表達的含義就要根據物象的構造著手。所謂“形”它是指物態的一個或多個形狀,它是個非定量;而“圖”則是指整個物態圖示的全部形狀或內涵。圖是由形組成的。按照物態的空間原理,圖形的形態又可分為有機形和幾何形。而有機形是由具有“轉”的特點的曲線和曲面組成,如自然界體現的叢山、森林、游云、海浪等。根據構成的表現手法,在維度空間里把它們分解和變化,原來的物態曲線和曲面圖形便是有機形。幾何形是由幾何物態圖形所組成,在現代設計發達的今天,通過人們的勤于鉆研和無窮智慧,它已經可用數字的模式來表示。如:基因的螺旋形態、礦物質的蜂窩結構、化學物質的分子結構等等。古代的長城、埃及金字塔、羅馬斗獸場形態都是幾何物態在生活中最好詮釋及應用。現代化的摩天大樓、公路橋梁等物象同樣也是幾何形態在人們生活的完美體現。直線形態的幾何形和曲線形態的幾何形在觀者面前所呈現的視覺效果不一樣的,前者棱角分明,后者溫柔婉約;如果說有機形態所呈現的效果給人們是一種感知認識,那么幾何形態所傳遞的就是一種理性創造,然而它并不追求死板,它在維度空間里呈現的是一種渾然天成的氣勢,在圖形創意與設計中,不得不令人佩服。
二、“義”的形式語言分析
圖形創意設計不僅有外在美的形式語言,更重要的是給觀者內在含義的傳達,通過圖形的外在形態來傳遞視覺信息。“尹定邦教授在《圖形與意義》的論述中,將圖的本形與其傳達意義的結合分為四種方式。一是由形的意義去聯想圖形。即根據形義的特點和含義去尋求合適的形式和形象,使之成為意義的載體;二是用圖形去吸引意義。設計者通過賦有創意的圖形,產生引人注目的魅力,從而吸引觀者,在其直覺中,認識里或運用后產生意義;三是觀賞者把自己的知識、經驗、好惡等投射到圖形上,圖形的意義因人而異,產生不同的差異;四是圖形在使用的過程中得到認識、肯定和認同。”
從尹定邦教授所總結的這四點我們可以歸納為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指圖形的內在創意,即如何利用圖形創意設計去傳遞設計信息。一是指用思維方法和形態審美觀點,去感受圖形設計所傳達的不同信息。當然我們可以看出,圖形的外在形態和內在的含義是相輔相成的,外在的形態呈現的是視覺效果,內在的含義是通過這種視覺效果,使人們產生感悟、聯想,傳達圖形設計的信息。正是由于這種關聯,使圖形在“形”與“義”上產生了不可分割的聯系,通過這種聯系來實現圖形創意的價值,實現圖形傳播信息的功能。
圖形創意作為傳遞視覺信息的載體,其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把設計者所要表達的信息傳遞給觀者,如何完成這一任務,取決于設計師的涵養及設計水平,以及如何讓觀者直接接收圖形信息的處理方法。圖形的“形”和“義”的相互關系具備幾層意思,一是取決于設計師的主觀能動性,它要通過圖形創意的“形”所傳達的最直觀、最表面的信息來創意。二是根據主題展示的內容和信息來設計與創造圖形。三是選擇圖形最合適的表達和傳播方式,使圖形創意更有效的展示其視覺功能;四是要搞清楚圖形的信息定位功能,即把信息傳遞給誰,假如設計師盲目地去追求標新立異的風格,設計出的圖形雖然藝術感很強,但不能被大眾所理解,這樣的設計也是失敗的設計。
三、圖形創意的思維方法
圖形創意的根本是“思維方法”,它包含了對圖形的想象和創造性的思維活動。創造性思維能夠促使圖形有種不同的特性和新意,能為圖形設計帶來新的思想、觀念和行為。
(一)思維模式
思維模式在藝術實踐的過程中,雖不能作為具有一定規律的模式,但是通過感知判斷,對基礎素材進行分析與捕捉。用帶有情景的語句去描述、概括,具有輸出某種傳遞模式的信息。對思維模式的分解、裂變、重組的創造過程,實質上對藝術的再加工,即藝術創造。因此,這種藝術創造的作品形成有著潛在可探尋的“逆轉性規律”。“逆”說的是不按照一個特定的順序,由末位向首位進行一對一的反向給予,從中發現可用的東西;“轉”說的是移動、改變。在二維時空中,它是個順向,將創意作用于圖形設計中的過程中,設計思維的模式,一般按照“發散一集中一再發散一再集中”的順序。這種通過“逆”和“轉”的循環交換活動,將思維意識穿插在活動中間,過程中再融入其他元素,最終形成一個較為理性的創意圖形。圖形創意在環境、方式和特征等因素支持之后,是思維再創造完成圖形創意的另一主要任務。
(二)何謂創意
創造在模式上將含義拓寬,便可形成“創意”,它是創造活動重要組成部分。“創意”的一種情形是對知識(包括圖文)等信息的觸摸,對視覺要素的感悟以及通過人的意識、經驗、思考等,最終感悟出的結果,另一種情形是在某一時刻突然誕生,方法、思路在短時間內孕育而成。但是,“創意”是一種短時間的主觀意識,在創造活動中不能片面理解為是理性的延伸。
“創意”屬于一種具有創造力的思維模式。它是一種富有感性和內容思想的突現,是相對而言比較固定的一種大腦思想過程。圖形作為設計師進行創意的載體,給設計師帶來了無窮的創意靈感,使設計師在設計圖形創意的時候不僅僅是要展示出所要傳遞信息的內容,還要顧及審美和內涵等各方面的因素,來升華創意的層次,刺激人們的感官,啟動設計師的創作激情。當然,由于人們的認知水平參差不齊,過分追求標新立異、特立獨行來展現自己與眾不同的設計個性,不能考慮受眾群體的接受能力,這樣的創意設計就不能被大家所認可同,設計的生命力也不會久長。
(三)圖形想象創造
所謂想象,就是為事物創造某種形象的活動。在哲學的層面上來說,把物體形態作用于眼、大腦,經過進行提煉、分析、思考,所產生的第一形象被稱為“表象”,然后對表象進行打散或重新整合,得到的是在感知的基礎上而形成的表象新形象,這一思維過程稱之為“想象”。想象作為一種特殊的思維方式,是人們利用已有的認知,通過不受時空所限制的發散想象所產生的異質新形象。同時想象作為人們特有的一種心理反應,猶如夢境地體現出想象的不定勢性。它可以將事物所塑造的形象從有到無,從運動到靜止,可以回首過去,可以展望未來。體現人們對美好事物的憧憬和對未來的預見,這種跨越千載、遙想萬里,將把現實生活中難以企及的境界、意念,通過豐富的想象思維最終可以到達。在終極目標的形成過程三個先決條件不可或缺,是它們促成了圖形意念的形成。第一,感知過去的視覺經驗。第二,對表象進行加工的智慧及能力。第三,延展未曾感知的事物。
時空元素是人對彼此相像的事物產生聯想的先決條件,如看到學校會想到學生,看到筆和顏料會想到美術等等。想象是原事物在其內在特征的形象上經過設計創造新形象的過程。想象的思維過程是可以不受任何環境制約的。在設計時,通過想象可以創造出具有生活和活力的非現實存在的事物,以自由的聯想創作出各種隨意形態的元素。
(四)圖形聯想創造
將原本已經存在的人、物、事、空間或概念作為引導,從而引到另一個相似物體的觀念及特征,這一過程就是聯想。想象和聯想是圖形創意非常重要的兩種手段,是視覺傳達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思維方式。只有熟練掌握聯想思維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只有對人、物、事、維面或概念有較深層次的認識和感悟,才能將觀念和想法及要傳遞的信息準確地賦予畫面,打動和感化觀眾,實現情感的共鳴。
對比是靈感的倉庫,在萬物世界在本質上和特征上有著明顯不對稱的事物可能容易讓人產生無限的聯想,兩個或多個不同事物之間的極性對立,會給設計者帶來諸多的靈感,并大大的拓寬聯想的覆蓋面。比如我們可以把擬定好目標的詞組寫出來,然后找尋相反的詞組:大一小,黑一白,光明一黑暗,神圣一罪惡,純潔一骯臟,美觀一丑陋,卷發會讓人對卷毛狗的毛發產生相似聯想,核桃凹凸不平的紋理會讓人對人類的大腦表面產生聯想等等。這種對比足以讓設計師創造出一種具有美感的對立的緊張關系。因此,在邏輯上有著因果關系的事物容易讓人對其產生聯想。
四、結語
設計時代的需求就是我們要去思考的方向和目標,我們必須要有創新的思維模式,以鮮活的、生動的表現方法和組織形態,以嶄新的、大膽的設計觀念,去迎合現代圖形設計與創意的發展方向,努力去探索藝術時代的脈搏,積極進取,勇于創新,讓現代圖形創意設計產生出更加新穎別致、富有人性化的藝術表現形式,這才是圖形創意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