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時代,人人都在談創新,卻并非每個人都能夠創新。對于創新而言,不僅需要更為大膽的想法,也需要掌握一系列工具與方法。
本期“特別報道”中的思科研發,其創新文化可謂獨樹一幟。在鼓勵和支持技術人員創意層出不窮的過程中,培訓發展團隊兼具創新的“排頭兵”角色,成為了創新能力培養的催化師,在創新之路上推陳出新,不斷設計出新的有特色的培訓項目。他們為員工提供多種結果導向的實踐方法,通過社區學習來強化員工創新能力,助推組織走進多元化的創新時代。(見本期“特別報道”《思科研發讓培訓團隊成為創新的催化師》)
沃頓商學院副院長卡爾·尤里奇(Karl Ulrich)講授的“創新競賽”課程是全世界最受歡迎的創新課程之一,本期,他重點介紹了創新競爭的概念,以及改進創新競爭結果的方法。創新競賽旨在選出最佳機遇。遵循內部創建、外部尋找和機遇篩選等一套創新的邏輯,企業將會更加高效地創新,獲取成功。(見本期“精品課堂”《創新競賽驚喜就在身邊》)
隨著越來越多的千禧一代步入職場,企業的人才管理正在面臨新的挑戰。這是伴隨網絡和數字技術成長的一代人,他們重視在工作中尋求自我滿足感,也善于利用技術進步,從中獲得更大的靈活性。普華永道美國分公司董事長鮑勃·莫里茨(Bob Moritz)根據自身經驗提出了一系列激勵千禧一代的建議,包括明確千禧一代的職業發展軌跡,為他們提供更多嘗試新鮮事物的機會,并通過競賽方式提高其敬業度等,以滿足他們的預期。(見本期“觀點”《如何激勵千禧一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