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濤

作為公司高級經營管理人員培訓班的班主任,如何調動管理者的學習興趣,提升他們的學習參與度,一直是我關注的問題。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我不斷探索多元化的培訓方式,并在生活中尋找靈感,最終設計出了別具特色的培訓方式——管理故事會。
獲取靈感 發現故事的力量
之所以通過故事會的方式開展培訓,是源于一檔電視節目。一天晚上,我在收看《魯豫有約:說出你的故事》時發現,嘉賓們現場分享的真實故事總能讓觀眾們感同身受,給人以震撼與啟迪。于是我靈光一閃:能否在培訓中運用這種形式調動學員積極性呢?每個人豐富多彩的工作經歷本身就是寶貴的學習素材和資源,而來自不同管理崗位的管理者們經驗豐富,如果讓他們分享日常工作中的管理故事,自然要比課程更有感染力與借鑒意義。
想法有了,我便開始構思“管理故事會”。首先,我搜索了與《魯豫有約》類似的故事類欄目,如《王剛講故事》《傳奇故事》等。經過分析,我總結出了這類欄目吸引觀眾的三大共性要素:有懸念、有興奮點、有教育意義。有懸念就是故事在內容上要體現矛盾沖突,而且由于事態發展存在不確定性,當事人內心活動的描繪也尤為重要;有興奮點是指故事來自于實踐,與工作實踐貼合,能夠引起觀眾共鳴;有教育意義也就是能夠將故事中的理論精華提煉出來,讓觀眾在聽完故事后能夠獲得新知。
總結出這三大要素,我又進一步設計了管理故事模板,涵蓋了故事的時間、地點、起因、經過、結果、啟發等(見圖表1),通過這個模板就可以清晰地梳理管理故事的主題及脈絡。
付諸實踐 組織管理故事會
模板設計完畢時,恰逢我負責的一個青年干部培訓班正式開班,這為我實施管理故事會創造了良好契機。
為了讓學員更好地理解、接納并完成這項教學,我首先召開班會,介紹了管理故事會的由來、目的及實施流程,向他們講解故事模板的使用方法;之后將學員分組,讓他們各自準備一件自己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的真人真事,梳理思路,挖掘亮點,并在故事模板中填寫故事梗概;緊接著學員在小組內口述故事的內容,分享自己的感觸和體悟,小組其他成員則要在其講完故事之后總結得失、作出評價并提出建議;最后一個環節是班級分享,每個小組選出兩名代表利用幻燈片,向全班學員講故事、談感想,并將小組內提出的建議在全班分享。
故事會非常成功,學員們的參與積極性被極大地調動,他們通過故事講述自己的困惑和經驗,并通過討論、講演的方式自主學習,解決困惑;還通過故事自覺地將以往培訓課上的管理理論與管理實踐結合起來,一一印證,進一步促進了知識的消化與轉化。
反思總結 沉淀智慧
管理故事會之后,要做的工作就是對于這次活動的總結與反思,否則故事會就會淪為一種形式,難以取得實質性成果。因此,課程結束后,我要求學員們根據故事模板完成文字版的管理故事并提交。然后我又對這些故事進行篩選整理,將其中暴露的共性問題進行匯總,對于尚未解決的問題,尋求專家資源幫助解答,或者定為下一次的授課以及故事會的主題或方向。
此外,班級還成立了編委會,將故事按照類別分類整理,挑選典型故事編成《管理故事》手冊。由于故事涉及當事人隱私,在編輯手冊過程中使用了化名,在保證故事真實性的基礎上,避免讀者對號入座。例如,一位學員利用“正向激勵法”提升自身管理權威和員工執行力的故事,集中體現了作為一名管理者應有的智慧和管理技巧,因此被編入手冊,成為經典案例。一方面,這種方式是組織智慧的一種積淀;另一方面,它提升了管理故事的傳播效應,讓更多的學習者從中獲益。
一檔電視節目可以轉化為一個培訓項目,生活處處有靈感,關鍵是要將靈感轉化為創意并付諸實施,滿足工作與生活的需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