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若筠

孫春嶺,一位有情懷的職業培訓師,曾當過專業教師,做過銷售總監,從事過專業技術,一次次的領域跨越,也是一次次的華麗轉身。機緣巧合的是,他因前同事的一次偶然推薦,“誤打誤撞”進了職業培訓師領域,沒想到第一次“試水”竟大獲成功,自此與培訓結緣。
“企業培訓領域的核心是課程與講師,所以聯盛咨詢始終將新課程的研發與講師培養視為重中之重。”孫春嶺所帶領的北京聯盛咨詢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管理培訓、管理咨詢等業務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幫助企業提升管理水平、打造精英團隊,重點關注中、高管綜合管理效能提升。孫春嶺獨立研發的課程“10天經理人”應邀出版了同名書籍,以“實用、時效、實戰”的風格詮釋了管理理念,同時結合了中外管理的經典思想與最佳實踐。
10天經理人:系統提升管理能力
《培訓》:聯盛網際推出的“10天經理人”既是一門課程,又是一本書,這一知識體系包含了哪些特點?
孫春嶺:幾年前,我們的公司為五糧液集團建設系統性課程時,針對客戶問題,量身打造了一項10天的課程結構,也就是“10天經理人”的雛形。令我們欣慰的是,課程實施效果非常理想,得到了學員的高度認可。隨后,我在一次行業論壇的交流中分享此門課程,聽眾里恰好有機械工業出版社主編,他希望攜手合作,并鼓勵我將此寫成書籍。《10天經理人》的銷售狀況不錯,今年10月出版了第二版。
“10天經理人”課程共分為五個模塊,每個模塊分別需要通過2天時間來培訓,我們現已在許多企業內完整實施該課程,尤其對于有通用管理類課程基礎的企業人員而言,“10天經理人”能幫助管理者培育管理思想、提升領導能力。
“10天經理人”還有一大特點—全部課程內容由一人講授,這樣有助于保證授課品質、觀點統一、邏輯清晰。很多人認為,一直對著一位老師上課容易產生“審美疲勞”,而在我們的課程中,除了課程內容注重結合工作實踐,能吸引學員的注意力之外,還在各個課程模塊中巧妙地涵蓋了教學設計和交流互動,讓學員迅速融入教學場景,充分參與互動,意猶未盡。
《培訓》:您能否談一談“10天經理人”課程的各個模塊,以及該模塊如何幫助學員提升能力?
孫春嶺:“10天經理人”是一個系統性的全案,覆蓋了管理者的全部工作。
“角色定位與認知”幫助管理者明確“我是誰”、“我該做什么”、“我應怎么做”的問題,讓管理者準確界定自己在組織中的位置和職業角色扮演。
“自我學習與發展”強調“我追求的是什么”,從職業規劃與個人發展的角度出發,幫助學習者完成自我成長設計與指導。
“部署培訓與效能”幫助管理者解決了“管人”的問題,并為團隊成員的“招聘、輔導、授權、激勵”等方面提供實踐指導。
“業務計劃與管控”為管理者制定工作計劃,完成工作目標的分解管理和計劃管控,幫助學員掌握方法,學以致用。
“團隊感召與協同”則聚焦團隊引領,幫助學員掌握團隊發展規律,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匹配相對應的領導戰略,讓學員以領導者的高度進行自我定位并凝聚人心。
案例教學法:員工成長=經驗+反思
《培訓》:您具有相當豐富的中層管理者培訓經驗,在實踐過程中,您是否有自己所心儀的教學形式?
孫春嶺:我非常推崇哈佛商學院首創的案例教學法,這也是我接下來要做的一項重要課題。案例教學法從工作實踐中提煉教學案例,其先天具備了吸引學員注意力和激發學習熱情的優勢。在教學過程中,最關鍵的是教師的引導和學習思維的發散與碰撞,這對教師的要求非常高。
領導力大師提出:員工成長公式是經驗加上反思,它并非是一個簡單分析后點評過往實踐的過程,而是一種高水平的教學設計。首先,企業培訓必須服務于問題導向,即源自問題的明確目標,案例教學能夠把人帶入該問題的管理情境,讓學員收獲“不入園林,怎知春色如許”的豁然。
《培訓》:近年來,案例教學法在培訓業界備受關注,作為專業人士,您能否談談它的獨特之處?
孫春嶺:案例教學法的素材來源于工作實踐,圍繞教學目標展開。在案例教學過程中,需事先設計案例場景沖突,以該矛盾點引發思考,同時,案例需具備深度與廣度,以便于學員的深入探討。
在案例教學展開之前,我會先讓學員思考兩個問題:這件事為什么會發生?矛盾沖突存在怎樣的前提?你會發現,很多問題都能歸結到人性與哲學的高度。案例研討往往難以判斷對錯,因此在探討過程中,學員不同的人生閱歷便得以體現,其實,討論的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因此我給案例教學法的定義是——向經驗學習。
經驗與經歷不同,經歷僅是做過某事,而經驗是做事過程中產生的教訓與反省。還有,很多人期望教學明辨是非黑白,然而我們探討的是結局圓滿——職場行為的實際追求,這就是培養學習者的決策和處事的藝術,中層干部在企業中的角色是多重的,對上、對下負責的同時還要與平級相處。因此,案例教學法能夠幫助學習者在未來類似的管理情境中提高決策水平。
《培訓》:聯盛網際在企業案例教學方法的推廣過程中,做出了哪些努力?
孫春嶺:我在國內推行案例教學法已有八年之久。聯盛咨詢的案例教學法更側重于體現組織的教學目標,而不僅僅以案例教學法的名義上課,我希望將企業培訓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以學術研究的高度引領企業培訓發展。目前,我們已經開展了案例教學認證課程,希望讓更多人感受到它的魅力,并能掌握展業技能并將其應用到培訓實踐中。
在案例教學設計上,我們擁有唯一的知識專利——雙軌制案例教學,其本質是對學員線與教師線兩個層面進行分析,再沿著教學目標展開。在案例教學系列課程中,該方法論是通用的。
提升中層管理號召力
《培訓》:您認為,中層領導在管理中最關心的問題是什么?對此,您有何見解?
孫春嶺:在如今的企業環境下,許多領導困惑的是如何“管人”,尤其是新生代“90后”員工,聯盛咨詢的課程“新生代員工管理”正是針對此群體所研發的。還有一類員工,被稱為“老油條”,這類人通常在45歲以上,對職業發展不抱希望,得過且過。
中層管理者多數是棘手問題的直接接觸者,對于這類問題有“切膚之痛”,因此非常渴望問題得以解決。聯盛咨詢的每一門課程都會對學員的實際問題進行總結,并在培訓中全面覆蓋,以提高干部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我們著力養成學習者的專業管理思維,當業務能力加上專業的管理思維,即形成領導者的號召力,讓團隊成員成為自己的追隨者。
《培訓》:我們知道您今年還有一本譯作《號召力》,能夠談談這本書嗎?
孫春嶺:2015年年初,我接觸到了一本名叫《號召力》的書,深讀之后,我認為這是當前中國領導力領域里少有的閱讀佳品,實操性很強,所以我帶著極大的興趣參與了此書的翻譯。
《號召力》的觀點是典型的美國式思維,書中提出,既要善待員工,又要求其產生好績效,這兩點是對立的;但在東方思維看來,二者卻是可以相互融合的,關鍵在于如何平衡二者的關系。之后,我們開發了“號召力”課程,將書中的精華與本土實踐相結合,在企業客戶中收獲了良好的反饋。
《培訓》:做為聯盛咨詢的首席顧問,請您談談對未來的展望。
孫春嶺:2016年,聯盛咨詢將繼續定位在基礎研究與新課程的研發上,以每年推出1門新課程、2本專業書籍的速度服務廣大企業客戶。我們堅信,中國培訓人具備足夠的智慧,能夠把自己在中國企業的實踐經驗集結成可落地的成果,并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智慧品牌,聯盛咨詢會在這條路上繼續堅定不移地走下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