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真娟
【摘要】 目的 分析探討臨床微生物檢驗質量保證以及改進策略。方法 將2014年1月~2015年1月本院臨床微生物檢驗工作分為改進前(2014年1~7月)以及改進后(2014年8月~2015年1月), 分別擇取50次微生物檢驗案例作為研究對象, 對比兩個階段差錯事件的發生率。結果 改進后的差錯發生率為0, 改進前的差錯發生率為12.00%(6/50), 改進前后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良好的改進策略以及做好質量保證工作能夠提高臨床微生物檢驗的可信度, 減少差錯事件的發生。
【關鍵詞】 臨床微生物檢驗;質量保證;改進策略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1.220
有研究發現, 近些年來, 臨床感染微生物種類的數量逐漸增多, 并且不斷有新型的耐藥菌株出現, 這對臨床微生物檢驗工作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1]。而保證臨床微生物檢驗的質量以及實施有效的改進策略是提高臨床微生物檢驗工作有效性的可靠途徑, 本文主要分析探討臨床微生物檢驗質量的保證以及改進策略, 內容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將2014年1月~2015年1月本院臨床微生物檢驗工作分為改進前(2014年1~7月)以及改進后(2014年8月~2015年1月)。分別擇取50次微生物檢驗案例作為研究對象。改進前后兩個階段的臨床微生物檢驗工作的環境以及參與研究人員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改進前本院的臨床微生物檢驗工作按常規進行, 不給予任何改進的策略。改進后, 本院臨床微生物檢驗工作實施保證質量的改進策略, 分別從檢驗人員、試劑與培養基的改進、環境與儀器的改進、標本的采集運送情況、室內質控以及室間質評方面進行改進。
1. 3 觀察指標 比較改進前后兩個階段差錯事件的發生率。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改進后的差錯發生率為0, 改進前的差錯發生率為12.00% (6/50), 改進前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臨床的微生物檢驗工作是臨床感染的診斷及其治療最重要的依據, 保證臨床微生物檢驗工作的質量是提高療效, 減少差錯事件發生的必要途徑[2, 3]。
本次研究對2014年8月~2015年1月本院的臨床微生物檢驗工作進行改進, 具體的改進策略如下:①要求檢驗人員應該提高其專業素質:所有參與臨床微生物檢驗工作的人員均應該全面掌握相關的醫學檢驗知識, 通過基本的理論以及技巧的考核;積極向經驗豐富的檢驗人員詢問工作的方式與技巧, 同時掌握各項工作的原理。②保證試劑以及培養基的質量:嚴格把控好微生物檢驗的細菌培養基以及所有檢驗使用的生化鑒定試劑。其中試劑必須經過相關的法定機構嚴格的認證;在試劑使用前, 應對其性能進行評估;每次進購的試劑都必須有相關的質檢報告, 并確保試劑在有效期之內使用。③儀器以及環境的改進:在進行檢驗前, 應該嚴格控制好檢驗室室內的環境, 包括孵育箱以及冰箱的濕度、溫度, 對相關的儀器設備進行維護、保養與校正, 確保無誤, 如果有異常, 則應該及時進行更換與處理。在進行試驗時, 要在其相對應的生物環境之下進行研究。檢驗室內應該將污染區以及清潔區分開, 并備足照明燈。④標本的采集以及運送:標本的采集以及運送對診斷的結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如果在采集或者是運送過程中出現了污染的情況, 會導致標本無效, 其檢驗結果也沒有任何可信度。為了確保標本的采集以及運送環境沒有問題, 應該安排患者在專門的采樣室內進行標本的采集, 操作應該嚴格按照清洗-消毒-采樣的流程進行。而標本采集之后要將其運送至檢驗室內, 這期間要確保病原菌的活力, 并且避免受到非病原菌的污染, 因此標本采集后, 要盡快將標本送檢, 并且保持穩定的檢驗室室溫, 尤其是在冬季[4]。另外, 檢驗人員在接受標本時, 則應該嚴格核對好標本的項目、類型以及患者的名字等基本資料。⑤檢驗中的改進:檢驗中的改進內容主要是指在室內質控方面。首先要確保菌株被規范保存;其次要對試劑、試紙以及診斷所用的血清進行質量的監控, 例如抗原檢測的試劑、診斷的血清、β-內酰胺酶試紙等, 在使用時, 應該進行陽性、陰性的對照;而染色液則應該每周對其進行一次質控。質控中還應該對培養基進行無菌實驗以及生長實驗的檢測, 確保滿足質量的要求, 然后方可應用。最后, 則應該控制好藥敏試紙的質量, 一般將其保存在零下20℃的溫度之下, 切勿反復的凍融[5]。應該完善質控的相關規范, 以確保藥敏試驗的可信度與實用性。⑥檢驗后的改進:這主要是強調室間質評環節。這是針對我國的實驗室水平差距較大、水平不一的情況, 而實行室間質評的方式, 此種方式主要是為了提高微生物檢驗的水平。
本次研究中, 通過對本院2014年8月~2015年1月臨床微生物檢驗質量進行改進后, 改進后的差錯發生率為0, 改進前的差錯發生率為12.00%(6/50), 改進前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良好的改進策略以及做好質量保證工作能夠提高檢驗的可信度, 減少差錯事件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帥麗華, 胡志堅, 孫曉紅, 等.臨床微生物檢驗質量保證和持續改進.實驗與檢驗醫學, 2012, 30(5):456-458.
[2] 王文凱.臨床微生物檢驗日常工作質量控制與質量保證.中國保健營養(中旬刊), 2014, 24(3):1720-1721.
[3] 周斌.臨床微生物檢驗質量保證和改進策略分析.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 2015, 24(5):163.
[4] 曾蓉, 王薇, 王治國, 等.常規血培養污染監測的質量保證措施. 現代檢驗醫學雜志, 2012, 27(6):160-162.
[5] 陳俊.臨床微生物檢驗質量的保證和改進.求醫問藥(下半月刊), 2013, 11(9):157-158.
[收稿日期:2015-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