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寧
摘要:本文結合目前職業教育中創新型人才培養現狀,以深圳市嘉華職業技術培訓學校為例,探討了產學研一體化在創新型人才培養中的應用。
關鍵詞:職業教育;產學研一體化;應用
中圖分類號:G71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1422(2015)11-0030-02
一、產學研一體化的含義
科技的發展靠人才,人才的培養靠教育。因此,要想培養出合乎企業發展需求的人才,教育應時非常重要,在社會需求的不斷刺激下,產學研一體化成為了教育發展的必經之路。關于“產學研”,人們一般認為,“產”不僅是指某一項具體的產業,更重要的是社會、經濟發展的方向,“學”也不是狹義上的教學,而是包括了學校的辦學模式、教學內容和方法以及教學管理等方面的“辦學”,“研”則關乎教育教學的權威與專業,包括教學模式、課程內容等,當然“研”的方向和內容要正確。所謂“產學研一體化”,就是要將生產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結合成一個統一的整體,集教育、科研、研發、生產、服務、銷售與一體,以產為方向,學為基礎,研為紐帶,發揮各自優勢,推動科技經濟結合,共同開展技術創新的活動。
二、目前職業教育中創新型人才培養現狀
創新驅動,關鍵在人。在“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大環境下,創新型人才的培養變得至關重要。不只是學歷教育中需要創新,在職業教育中同樣重要。但在現代教育體系中,創新型人才培養問題層出不窮,往往涉及以下幾個方面:(1)空喊口號,創新教育落地難;(2)學生自主學習狀態不夠;(3)灌輸式教學,學生動手能力差;(4)教師角色單一,教學質量不高等。
在國家強調“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大環境下,培養創新人才成為各大高等院校、職業院校等教育機構爭相追捧,在貫徹這一思想的過程中,各種提升學生創新能力的措施一一出臺,但終究不過是雷聲大雨點小,真正實施起來并不成熟或者難以落地。因此,最終在創新型人才培養環境下出來的人才并不“創新”,如何能培養出真正的創新型人才成為了當務之急。
三、產學研一體化下嘉華職業教育創新型人才培養探究與實踐
(一)與“產”攜手,以企業需求確定人才培養標準
人才培養最終要為社會企業服務,人才符合企業需求才能促進就業。這需要教育機構與企業攜手共進,即企業為教育機構提供人才需求標準和技術資源,教育機構利用企業資源為企業提供優質的合格的人才。嘉華職業教育在多年發展中,通過與企業進行技術、崗位人才標準、資源等對接,已向社會成功輸送數萬名優秀的IT技術人才。
如嘉華職業教育旗下優秀校區北大青鳥深圳嘉華學校目前已與數家IT企業展開合作對話,在校區內開設企業定制班,直接從企業人才需求出發,讓學員在校就能提前了解到企業的概況,了解企業產品、熟練操作企業開發流程中使用的技術等,學生在畢業后直接走進企業工作,成為合乎企業“口味”的IT技術人才。
企業定制是嘉華職業教育確定人才培養標準的一種方式,在網絡營銷、電子商務這類IT職業中,嘉華職業教育采取了不同的企業對接方式。如嘉華職業教育旗下優秀校區北大青鳥廣州俊星學校目前主推電子商務與網絡營銷課程,為讓校區學子能成為企業需要的人才,嘉華職業教育選擇了與阿里巴巴華南區金牌“淘拍檔”大麥電商進行戰略合作,將真實電商企業運營團隊搬到學校中,讓學員在學習過程中真實地學習到成熟電子商務公司的全套運作流程,并能真正的參與到電子商務企業經營中,在畢業后工作或創業,校區學子均能從容應對工作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不止如此,學員還能從中獲取收益。可以這么說,嘉華職業教育是全國第一家邊開展電子商務與網絡營銷代運營服務,邊開展教學的培訓機構。
(二)與“研”聯手,以高專業水平提升人才質量
選擇職業教育的學生多為初高中生,對于IT這類技術性、專業性很強的專業,科學的課程設計至關重要。為保障校區學子能更加有效的學習到專業的IT技術,嘉華職業教育旗下校區課程均由專業團隊針對企業和16周歲初高中以上學歷人群進行調研、北大青鳥職業教育研究院上百名教育專家和技術專家配合研發,具有滿足16周歲初高中以上學歷的人群學習特點以及學習需求、滿足IT企業用人需求的特點,課程循序漸進,易學易懂,充分滿足了初高中學子想要學習IT這一專業技術的決心。
此外,嘉華職業教育還與高等院校展開學術對話,聘請深圳大學原校長謝維信教授為嘉華職業教育集團首席學術總顧問,指導旗下各校區專業建設。聘請北大青鳥職業教育研究院專家講師團、百度營銷大學講師們常駐旗下校區,為校區提供教學、學術上的支持,為校區學子提供專家一對一教學輔導服務,有效提升校區人才質量。
(三)以“學”為本,培養全面發展的創新型人才
1.以項目實訓提升技能,培養企業需要的創新技能人才
企業作為人才市場需求的發布者,對于人才專業基礎知識、專業技能以及新技術的把握有明確的方向,這對于職業教育培養學生專業技能具有重要指引作用。正是充分認識到企業對于職業教育人才技能培養的重要性,為更有效的培養出合乎企業要求的技能型人才,嘉華職業教育對教學模式進行了積極探索,通過與企業合作創新教學模式,以企業真實項目實訓強化學生技能訓練、強化學生自我創新、自我解決問題能力,培養出具有企業需要技能的、擁有自我創新能力的人才。
如嘉華職業教育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每天都需要接受上機實踐,在階段學習結束時需參加校區組織的項目案例、階段項目設計與畢業設計等企業真實的項目實訓。以軟件開發專業學生學習“C#語言和數據庫技術”知識為例,每一堂理論課后都需要進行2-3節上機實踐,并通過教師結合案例教學,學生在該知識點學習結束后能夠通過已學到的C#語言開發出數據庫應用系統。
2.以真實情境提升職業素養,培養具有良好道德修養與職業素養的創新人才
在道德缺失的今天,職業素養已提上了教學層面。李克強總理曾在全國職業教育會議上強調,職業教育要把提高職業技能和培養職業精神高度融合,不僅要圍繞技術進步、生產方式變革、社會公共服務要求,培養大批懷有一技之長的勞動者,而且要讓受教育者牢固樹立敬業守信、精益求精等職業精神。為培養出具有良好道德修養與職業素養的創新人才,嘉華職業教育采取了情境教學方式,模擬企業真實招聘、工作環境,強化學生“準職業人”意識,幫助學生綜合提升職業素養,提升就業競爭力。
如嘉華職業教育就業部通過拓展訓練對學生進行團隊合作意識的培養;通過情景設置,訓練學生掌握時間管理方法、溝通技巧等培養學員的客戶服務意識;組織在校生到百度、騰訊等大型企業參觀了解企業文化,了解企業運作模式,了解并體會身為職場人該有的職業精神;邀請知名企業人事招聘專家、技術專家等來校講座,幫助學生了解職場法則以及時新使用技術等,全方位培養學生職業素養。
3.激發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具有學習力的創新人才
學無止境,學生不可能一直保持這個身份,教師教學應做到“授人以漁”,讓學生學會自己思考。在這種教學新思維的引導下,嘉華職業教育在課堂教學中增加了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環節,以讓學生“學會學習”為目標,通過自主學習訓練學生獲取學習方法來提升學習能力,增強學生創新意識,為以后就業、創業發展中帶來充足馬力。
如在校區BENET高級網絡工程師專業案例課上,任課老師會挑選一些難易適中的案例,通過老師幫助學生捋清案例實現思路,學生在案例實施課上自主解決案例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老師只對大部分學生都出現的問題在實驗完成后進行答疑的教學方式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嘉華職業教育正是通過這種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來鍛煉學生自我學習、創新思維的能力,讓學生在以后就業創業中有勇氣、有能力面對困難。
產學研一體化在創新型人才培養中的應用
(四)創新教學模式,培養具有自我探索能力的創新人才
1.從興趣著手,創建趣味課堂讓學生主動學
嘉華職業教育顛覆傳統“填鴨式滿堂灌”學習方法,從培養學生學習熱情、學習興趣入手,結合課程內容設置不同的教學場景,通過"角色扮演"的學習方式,活躍課堂氣氛。同時改變單一的教學方式,引進國外先進的教學理念,課程設置難度循序漸進,采用上臺演講、分組討論、技能PK等多種不同的趣味性授課方式,使課堂學習氣氛更加活躍,調動學員的積極性,讓學生學會探索挖掘實用的知識,在“玩”中收獲,學習不再枯燥乏味。
2.以技能競賽輔助,讓學生在玩中學
多年來,嘉華職業教育不但在校內組織學生參加PPT爭霸賽、計算機知識競賽、網頁設計大賽、項目答辯等比賽,還組織學生多次參與北大青鳥總部舉辦的全國IT精英挑戰賽,通過學生在技能競賽項目準備、項目完成的過程,不僅展示和檢驗學生在專業課程學習中的成效,更通過學生對自己所持項目的創新實踐過程,輔助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自我探索能力。
(五)教師綜合發展,培養出有質量的創新型人才
職業教育師資力量作為創新人才培養的中堅力量,很大一部分決定了校區人才質量,在當前職業教育體系中,許多教師專業技能證書是通過自考和考前突擊獲得,缺乏真正的實際經驗,難以保證職業教育質量,滿足不了企業對技術人才需要。嘉華職業教育實行“雙師型”教師,說的是在具體教學實踐中要求教師不僅要熟練掌握職業工作任務和職業工作過程,還需要擁有較強的職業教育教學技巧和教學理論。嘉華職業教育嚴格把關教師質量,無論教員還是就業指導老師等都是從眾多擁有3-10年一線行業企業工作經驗的從業人員中選拔出來的,教師在課堂授課中不僅傳輸課本上擁有的技術知識,更會將自己工作經驗傳授給每一位嘉華學子,為校區學子在自身就業與創業中提供更有價值的服務。不僅如此,為保證教學質量,嘉華的每一位老師還必須接受北大青鳥總部統一的教學資格和教學方法培訓,通過嚴格考試認證,方可持證上崗。
四、結語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社會、為企業提供優秀的人才,產、學、研三者相輔相成對于新時期創新型人才的培養至關重要,學生所學只有在正確的學習方向的基礎上,通過經驗的積累掌握技術,才在企業中發揮有效作用。
責任編輯朱守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