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壟斷、分工與市場

2016-01-11 20:06:08張炳雷
財經問題研究 2015年12期
關鍵詞:國有企業

張炳雷

摘要:中國的國有企業一直面臨著壟斷的指責,但這種指責卻是極其模糊和偏頗的。本文從時間與空間對壟斷的概念進行界定,認為壟斷是一種相對而非絕對的狀態,其基礎源于分工,是一個在與市場的相互作用下不斷擴張的過程。筆者認為,從這種理論概念的澄清上可以看出,對于國有企業而言,絕大部分對于壟斷的指責是偏頗的,也是不符合現實的。

關鍵詞:國有企業;壟斷;分工;沉淀成本

中圖分類號:F12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0176X(2015)12001706

進入21世紀后,中國的國有企業在經歷了一系列痛苦的制度性變革后,開始逐步顯示出強大的力量。大型國有企業集團不僅搭建起現代企業制度并進行有效的市場化運行,更日益成為支撐國民經濟增長的中堅力量。但與此同時,對國有企業壟斷的指責頻繁出現。這些觀點認為,國有企業的績效提升并非是因為經營改善,而是源于壟斷地位。支撐這種觀點的最重要的論據,即國有企業是依靠行政力量一步到位式地形成了壟斷,并沒有經歷自由競爭就形成了巨大的規模,搶占了民營企業的發展空間,國有企業提供的產品處于壟斷地位,攫取了高額的壟斷利潤等。甚至國有企業員工的工資福利高于私營企業,也成為拉大收入差距的原因。

那么,在對國有企業壟斷進行指責之前,是否應該先對壟斷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呢?何謂壟斷?壟斷從哪里來?壟斷如何變化?壟斷出現的機理是什么?只有先對這些基本問題進行界定和澄清,才能真正明白國有企業壟斷的問題根源,而不是簡單地將國有企業的“壟斷”與“市場”對立起來,對國有企業進行“妖魔化”和“邪惡化”。

一、對壟斷概念的澄清

何謂壟斷?就經濟學自身而言,壟斷并沒有一個公認的確切定義。傳統的經濟學將壟斷分為完全壟斷、寡頭壟斷和壟斷競爭三個層次,所對照的是一個市場中供應商的人數以及市場占有份額。政治經濟學認為,壟斷是少數資本主義企業憑借其控制的巨額資本、足夠大的生產經營規模和市場份額,通過協定、同盟、聯合和參股等方法,操縱與控制一個或幾個部門的商品生產或流通,以獲取高額利潤 [1]。在法律上,壟斷被認為是一種行為,經營者為了達到操縱或支配市場,限制和排斥競爭的目的,以獨占、聯合等形式或行政權力實現自身利益的行為[2]。美國《布萊克法律大辭典》將壟斷定義為:“一個或少數幾個公司獨占某種商品或服務的一種市場結構”。而從各國的法律規定中可以看出,反對的也是壟斷行為而非壟斷組織,中國的《反壟斷法》規定,“壟斷行為是指:排除、限制競爭以及可能排除、限制競爭的行為”。無論從經濟學還是法律角度看,所有對壟斷的概念都是集中到其客觀的市場行為上,并未對壟斷自身的特性進行深入的剖析。

事實上,壟斷是一個相對而非絕對的概念,必須有一個特定的條件限制才能夠對壟斷做出正確的解釋。本文試圖從以下兩個假設角度切入,厘清壟斷的概念。

假設1:物流的壟斷。

在一個城市郊區的小區中有一個小超市,其所有商品都比正常的市場售價高出兩元。如果不在這里購買,就需要花費5元的車費到市區購買,很顯然,高昂的交易成本限制了顧客的選擇,即使不計算時間成本,對于只需要購買一、兩件商品的顧客而言,在這家小超市購買也是最優的選擇。可見,這家小超市在這個郊區的小區中構成了壟斷。正是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使得顧客只能在有限的時間與空間內做出有限的選擇。當然,如果顧客需要購買更多的商品,完全可以花費5元的車費去市區購買,相對于商品的價格而言,支付一定的交易成本是更優的選擇,也就打破了這家小超市對物流的壟斷。

假設2:信息流的壟斷。

市場上有兩個毗鄰的大型超市A和B,在服務、品牌和顧客忠誠度等方面沒有太大差異時,顧客基本上是隨機選擇一家較近的超市購物。無論其選擇的是A還是B,只要他進入到超市后,就會處于一個信息流壟斷之中。在進行貨物選擇時,他只能在本超市的貨物中進行選擇,無法同時接受到另一家超市此類貨物的信息,這種單位時間內信息流的壟斷足以影響到顧客的選擇。由于時間成本的存在,即使兩個超市毗鄰,顧客也很難進行全面的比較——再去另一家超市進行信息的篩選。他們在購買超市中的一些特價商品后,基本上會將購物單上的其他所需商品一一買齊,而不是再去另一家進行價格比對后再購買。而且超市的規模越大,購物所花費的時間成本就越高,相對的交易成本上升,更加限制了消費者的選擇。可以說,在消費者進入超市購物的時間內,這家超市就已經構成了一種信息流的壟斷。當然,如果有兩個顧客,他們可以進入不同的超市,并且可以隨時通過電話交流,一個人選擇一種商品后,另一個人可以立刻給出相應的信息從而比較出哪個超市的商品更便宜,這就打破了信息流的壟斷。

可見,所謂壟斷是一個涉及到物流與時間流的概念,即在某一特定的時間與空間內,消費者只能進行有限的信息流與物流的選擇。之所以只能夠做出有限的選擇,是因為獲取信息和物資需要花費大量的交易成本。但壟斷是相對而非絕對的,如果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交易成本相對于商品自身的價值可以忽略不計,那么壟斷也就不復存在。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網絡購物的興起。互聯網的出現讓人們獲取信息的成本大幅度降低,網絡購物平臺的出現更使消費者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獲得近乎完整的市場信息,打破了信息流的屏障;現代物流業的發展,又使因運輸所產生的交易成本大幅度降低,減少了物流的屏障。可見,在以傳統百貨商場為代表的零售業受到網絡購物平臺沖擊的背后,本質是市場自發的對更有效率資源配置的追求。

因此,壟斷的概念不是絕對的,而是一個相對的比較概念。如果要對國有企業的“壟斷”進行指責,先要界定出國有企業所處的時間與空間位置,再分析消費者相應的信息流與物流狀態,才能明了是否壟斷與壟斷的程度。某一區域內的壟斷在更廣泛的區域內則表現為競爭,如果不能對此進行澄清與界定,就會陷入到自身壟斷與競爭邏輯的矛盾中。最重要的是,這種“壟斷”指責的是壟斷組織還是壟斷行為?壟斷行為的目的是為了獲利,“當企業在產品市場擁有壟斷力量時,企業所有者很難對其成本保持控制。因此,壟斷者會以高于競爭性企業的成本生產給定的產出品。”而壟斷組織的界定需要定義時間與空間,即使在某一時段某一地區內處于壟斷地位的組織,在良好的外部監管和競爭壓力下也不一定會產生壟斷行為。

二、分工與沉淀成本:壟斷形成的基礎

1分工導致勞動者技能與生產資料的專用性

在有效的市場競爭中,資源總是自發向效率最高的部門流動。從經濟發展的歷史上看,提升效率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專業化分工。隨著經濟的發展,尤其是以流水線為代表的規模經濟出現后,專業化分工不斷細化,這種分工形成了兩個結果,即勞動者技能的專用性與生產資料的專用性,這兩個結果為壟斷組織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從傳統的小農經濟被工業化社會取代以后,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一變化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社會分工日益精密,人類生產的協作方式變得日益復雜,構成經濟社會個體之間的合作方式與合作區域也不斷擴大,最終形成了當今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利用比較優勢進行分工合作的格局。從福特公司的第一條流水線生產方式產生,到跨國企業全球范圍內的產業布局與零部件采購,生產流程涉及的單位從一廠、一個地區到多個廠家、全球多個國家。伴隨著產量的提升,產業鏈布局的區域范圍也隨之呈現幾何級數般的擴張,現代經濟體系內的專業化分工正在向著越來越精細化的方向發展。這種專業化分工帶來的是成本的急劇下降。“1990年代中期,日本打火機生產商組團到溫州,考察后他們終于承認自己毫無還手之力:一只電子點火器,進口單價至少4元,溫州人自己做,一開始是1—2元,大規模生產后只要01—03元;密封圈,進口的02元,而溫州產的從005元降到0005元。為降低成本,一些廠家甚至直接將零配件拼裝組合生產,把價格縮減到近1/30。”[4]打火機的零配件有28個,零配件廠家將其專業化分工到了極致,這才帶來了成本降低的極致。這類基于專業化分工而大幅下降的成本為企業發展壯大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也是市場由自由競爭逐漸走向壟斷的必須條件。

分工帶來的第一個變化就是勞動者技能的專用性。專注于單一勞動技能勞動者可以更好地提升生產效率,這也使得某些掌握復雜程度較高的單一技能勞動者成為極度稀缺的資源,這種稀缺資源往往處于技術研發部門,即從事設計研發的技術人員。這種勞動者專業化分工直接帶來了競爭的技術壁壘,即知識產權的發展以及知識產權的逐步細化。勞動者專業化分工后,不斷熟練的生產技能會加大勞動者對產品與生產流程的熟悉程度,從而促使他們發現更有效的生產方式,隨之產生了知識產權。另外,從專利的發展歷史中,我們也可以看出這一趨勢。如今的專利已經不是一個產品,而是產品的某一部件,乃至某一部件中的一個片斷或創意,甚至直接微觀到某一基因的片段、某一分子鏈的構成。這種專利發展的根源就是分工的專業化。企業的產品在研發的過程中會被劃分為多個部分,交由不同的專業部門、專業人員進行研發,再由他們進行組合,從而構成一個完整的產品。這個研發的過程就是由諸多掌握復雜程度較高的單一技能的勞動者合作生產的過程。復雜的知識產權構成了企業進入某一行業的技術壁壘,但從根本上講,這一技術壁壘源自于分工的發展。

發展到極致的分工給生產力帶來的另一個巨大轉變是資產的專用性。伴隨著社會分工的發展,生產資料也在持續地進行著更加專業化的改進。這種生產資料的專業化發展方向是遵循著日趨加強的社會分工專業化的客觀要求而推進的。越是精細化的分工,其生產資料的專業化也就越強。這種專業化一方面極大地提升了生產效率;另一方面也直接增強了其資產的專用性。專用性的生產資料通常伴隨著極高的售價,而且很難用較低的成本改變生產資料的用途,越是大規模的社會化大生產,這種現象也就越為普遍和明顯。企業在進入某一行業前,必須考慮因資產專用性所帶來的沉淀成本,一旦競爭不力,這些生產資料在退出時會造成極大的沉淀成本。

2勞動者技能與生產資料的專用性構建了行業的進入壁壘

“壟斷”之所以能稱其為“壟斷”,就是因為其他潛在競爭者很難進入到壟斷組織的既有市場內進行競爭。壟斷的一個重要特征是進入與退出壁壘。在不考慮行政壟斷的前提下,進入壁壘包括了資金壁壘與技術壁壘,退出壁壘是因資產專用性退出某行業所構成的損失。這兩種壁壘從本質上是統一的,均來自于分工的發展。即使專利等技術壁壘,也是源于專業化分工后的結果,越是掌握復雜技能的勞動者,其技能的專用性就越高,而勞動者技能的專用性又令專利技術壁壘的存在成為可能,潛在的競爭者在進入某一領域時,必須考慮到是否有足夠承擔生產的專業化人才團隊,這一人才團隊既包括生產線的工人,也包括管理、營銷、廣告和售后服務等專業化人才。事實上,勞動者技能專用性的潛在成本是極其高昂的,其不僅包括勞動者為了獲得這種專業化分工技能所投入的成本,還包括他所放棄的機會成本,更包括勞動者一旦失業所面臨的風險,分工技能的專業化程度越高,壁壘越大,風險越大。這一切都構成了潛在競爭者進入的障礙。

同時,龐大的具有專用性特性的生產資料投入后,會產生令人恐懼的機會成本,潛在競爭者會因此而顧慮重重。因為資產專用性所產生的進入壁壘阻擋的不是廠商的進入,而是廠商的退出。在一個壟斷競爭的市場中,生產資料的專用性往往讓廠商退出市場的行為成為一種“壯士斷腕”的舉動。廠商一旦選擇進入到某一壟斷領域進行競爭,就意味著其投入的生產資料將完全變成沉淀成本,如果競爭失敗,絕不可能全身而退。只有被足夠多的潛在利潤吸引,廠商才會進入到一個已經形成壟斷的市場中,而這個“足夠多的潛在利潤”足以彌補廠商在其他方面使用巨額資源所能獲得回報的機會成本和因競爭失敗造成的沉淀成本之和。

可見,分工才是壟斷形成的基礎與根源。正是由于分工的存在,資產的專用性才會得以不斷地強化與發展,而專用性的資產進一步變成退出時的沉淀成本,也因此而對試圖進入本領域的企業造成了高昂的進入與退出壁壘。同時,分工造成了嚴重的技術壁壘,這種源于勞動者技能的進入壁壘更加難以克服,是很多壟斷行業的主要壁壘。進入與退出壁壘的形成基礎是基于市場競爭形成的分工。正是由于分工,出現了資產的專用性,而專用性的資產進一步變成沉淀成本,也因此而對試圖進入本領域的企業造成了進入壁壘。這種進入壁壘絕不是所需資源的規模,因為再巨大的資源需求,只要能夠安全退出就不會構成足夠的屏障,正是因為資產專用性造成的沉淀成本令潛在競爭者無法安全退出,才讓壟斷的市場真正成為“壟斷”。

三、市場與壟斷的相互作用

市場與壟斷是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壟斷是在市場競爭的過程中出現的,其自誕生起,似乎就是與市場相悖,但壟斷組織卻是在市場競爭中逐步形成的。壟斷組織形成的基礎恰恰是市場競爭,市場競爭的優勝劣汰形成了壟斷組織,而優勝劣汰的基礎在于資源配置的自由流動,也就是市場自發向資源配置“帕累托最優”的追求。甚至可以說,向著越來越集中化方向前進,是市場自身發展的要求。

壟斷是一個受時間與空間限制的定義。壟斷組織的覆蓋范圍也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在不斷擴展,從某一地區、某一國家的壟斷向全球范圍內的壟斷發展,亦可以定義為壟斷的時間與空間邊界不斷增大。這種壟斷組織擴大化的過程,也恰恰是市場經濟不斷發展壯大的過程。隨著人類科技水平的發展,市場的范圍不斷增大。工業革命之后,人類的物流與信息流運行水平開始呈現加速提升的態勢。有線電報、無線電報、廣播、電話、電視、衛星、傳真、數據庫、互聯網……信息由最初的線性傳遞變成了網狀蔓延,傳遞的時滯逐漸縮短直至無縫對接,這種信息流的暢通為物流的運行創造了良好的基礎,物流的發展速度也恰恰與信息流傳遞速度相吻合。到21世紀初期,全球化的物流體系已經完全成熟,大到數百噸的機械部件,小到幾十克的生活用品,均可以實現低成本全球范圍配送,而且這個物流體系每時每刻都在不斷發展完善,其成本也在不斷壓縮。這種技術上的進步直接使廠商所面臨的市場范圍出現了變化,這種變化主要體現市場資源配置范圍擴大和市場銷售范圍擴大兩個方面。跨國公司在全球進行資源配置與生產已經逐漸變為常態,其利用各個地區的比較優勢,使相對稀缺的資源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交易成本的降低讓傳統資源稟賦的比較優勢理論體系下形成的經濟體系受到挑戰,例如煉鋼廠并不一定要建在煤鐵礦附近,出口農產品的國家可能是工業強國,這種經濟體系布局的改變源于人類科技水平的提升,也就是生產力水平的發展。

在不考慮行政性干涉市場運行的條件下,市場上的資源會向效率更高的廠商集中,當廠商集中到一定的規模,整個市場就會變成壟斷競爭。如果此時企業依舊沒有達到規模化的邊界,持續的擴張就是必然的,市場繼而向寡頭壟斷甚至完全壟斷方向發展。事實上隨著技術和管理水平的提升,這種發展方向是一直在持續的,現有的跨國公司規模遠遠超過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企業擴展的規模化邊界在技術的提升下被大大地拓展了,這種拓展并非是源于企業自身的技術變革,而是源于信息技術與物流的發展,交易成本的降低使得廠商的邊界與市場的邊界同步擴大。跨國公司面臨的是全球化市場,自身也變成了全球化生產,其全球化合作在全球范圍內進行資源整合。某一區域、某一時段內的完全壟斷在一個更大區域內變成了寡頭壟斷,在全球范圍內就變成了壟斷競爭,這種市場范圍的擴大使得壟斷的定義出現了劇烈的變化,或許有一天,人類將面臨的是星球乃至星系之間的競爭,而壟斷組織的定義邊界,也將會遠遠超出今天的認知。

可見,市場與壟斷是在相互促進的過程中共同前進的。市場的發展要求出現壟斷組織,壟斷組織的發展促進了市場范圍的擴張,市場范圍的擴張又使壟斷重新變成了競爭。這一過程不斷循環往復,最終形成了如今廠商全球化、跨國化的發展格局。

四、行政性壟斷加速了自由競爭到壟斷的過程

既然壟斷是一個時間與空間的相對概念,其產生的基礎在于市場分工的專業化以及由此派生出來的資本專用性,它與市場是相互促進的、共同發展的,那么行政性壟斷又應該如何認識呢?

可以肯定的是,自由競爭市場的最終結果是形成壟斷。在沒有任何行政性干預的前提下,市場會自發地將更多的資源配置到效率更高的企業中,這類企業的規模會不斷增大。這種擴張受到生產力發展的技術水平制約,其擴張邊界會持續到企業從外部交易獲得產品的交易成本與企業內部的管理成本相等。“縱向一體化和聯合大企業組織在十分廣泛的情況下,有效地使產品市場和資本市場上的交易失效得以緩解”[4]。不過在這一過程中,必然會出現大量企業的破產與倒閉,社會資源會在一次次自發流動的過程中因為信息不對稱而造成不必要的損耗,延誤企業發展壯大的時間,資源流動的盲目性與路徑依賴也會造成社會總福利的損失,進而引發資源配置的失衡與市場失靈。尤其是在自然壟斷行業,如果完全通過市場來完成資源配置,將會帶來極大的效率損失。因此,在認識到自由競爭市場運行的最終結果之后,通過行政壟斷的方式有意識地加速自由競爭到壟斷的過程,從社會總福利的增長來看是具有效率的。

行政性壟斷可以加速自由競爭到壟斷形成的進程,減少不必要的效率損失。行政性壟斷被人詬病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利用行政力量來干擾市場的運行,造成市場行為的扭曲。但對這一指責是否合理,必須從市場經濟體系的發展程度與壟斷的區域范圍來進行分析。

從全球角度來看,市場經濟體系的發展是不平衡的。這種不平衡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市場經濟體系成熟程度區域性失衡;二是市場競爭主體的力量對比區域性失衡。由于歷史的原因,全球化的市場經濟體系依舊被劃分為多個區塊,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市場經濟體系制度已經極其完善,而大部分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甚至還沒有建立起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配套體系,這種全球經濟一體化過程中的區域性制度失衡,必然會帶來對壟斷定義的解釋差異。同時,發達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往往擁有較強的競爭優勢與經濟實力,當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市場開放后,這些企業進入到市場后會迅速在該區域形成壟斷優勢,尤其是國家經濟實力較弱、市場相對弱小的國家和地區。這種跨國巨頭的壟斷能力極強,很容易摧毀當地企業與之進行市場競爭的能力與發展潛力。這種落后國家的企業在面臨殘酷的國際競爭時,僅憑自己的力量是沒有時間與空間發展壯大的。在這種情況下,就必須由國家出面用行政壟斷的手段,人為降低企業發展壯大所面臨的障礙,促進資源加速流動,改變由自由競爭到壟斷所需的時間,迅速擴大企業能夠面對的競爭空間,使有限的資源得到更充分合理的利用。此時的行政性壟斷盡管干擾了市場競爭,扭曲了市場的運行,但對于后發國家和地區而言,是一種必須的有效手段。針對中國相對落后的中部地區制造業的研究表明,以征稅為代表的傳統行政壟斷措施不利于制造業的集聚與發展,但以合乎市場導向的產業規劃為代表的新行政壟斷措施有利于制造業地理集聚水平的提高[5] 。當然,這種行政性壟斷往往被濫用,造成嚴重的危害,但這種產生危害性的結果并不能掩蓋其早期在資源配置過程中的積極作用,而應將其作為一種非常規的工具,并對其使用做出限制。

五、對國有企業壟斷指責的澄清

改革開放以后,中國的國有企業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尤其是國有企業“抓大放小”后,隨著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國有企業逐漸煥發出活力,盈利能力不斷提升,但也隨之面臨著諸如壟斷之類的指責。這種指責是否合理?其實,在我們對壟斷概念進行澄清后,就會發現,絕大多數對國有企業壟斷的指責是偏頗的和沒有根據的。

首先,國有企業巨大的規模并不等于壟斷。對國有企業壟斷的指責,大部分的論據是國有企業擁有龐大的規模。如果就中國市場來看,很多企業的確處于壟斷地位,但國有企業所面臨的競爭不僅僅是國內市場,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增強和國內市場的逐步開放,國有企業面臨的是殘酷的國際市場競爭。在全球化的競爭中,大部分被指責為壟斷的中國國有企業在與國外跨國集團競爭時并不占據規模優勢,絕大部分國有企業都不屬于壟斷企業。

其次,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發展與市場邊界的擴張,企業所面臨的競爭也在逐步跨越邊界。這種跨越邊界是指企業提供的產品與服務上的競爭逐步進入到產品的本質特性,而拋棄了產品的外形與賦予特性,這就對企業的產品壟斷有了新的認識。例如中國的諸多銀行在進行同行業的競爭時,正面臨著諸多購物網站等第三方支付平臺的競爭;南北車合并后形成的中國中車在與日本、德國等高鐵集團競爭時,又面臨著空客與波音飛機的競爭;移動通訊的短信業務受到了微信等即時交流軟件平臺的挑戰;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也在面臨著新能源公司的競爭。科技的發展使原本不存在替代的產品出現了替代性,也因而使壟斷產品的定義范圍擴大化,同時,潛在競爭者也讓壟斷企業無法濫用壟斷行為獲利。

再次,國有企業具有部分彌補市場失靈的功能,壟斷行為受到嚴格監管。國有企業與壟斷并沒有直接關系,私有企業的壟斷更為普遍[6]。與私有企業不同,國有企業所追求的并不是利益最大化,而是社會福利提升最大化。國有企業因為其特殊的企業性質具備部分彌補市場失靈的功能,其企業行為會受到政府的監督與指導,內部經營管理相對透明,在嚴格的外部監督下,其壟斷行為會受到最大程度的限制。如果是私人壟斷,內部管理就會變成黑箱,幾乎無法控制。這一點在自然壟斷行業中體現的最為明顯。壟斷是市場競爭的必然走向,很顯然,如果必然會出現壟斷,國有企業的壟斷要優于私有企業的壟斷。從企業利潤分配的本質上看,國有企業即使獲取了壟斷利潤,其利潤分配的特性也使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而私營企業獲取壟斷利潤,則是完全不公平的利潤分配,只能造成劇烈的貧富差距。

最后,對行政壟斷要有正確的認識。行政壟斷是國有企業壟斷的一個重要特征,但絕不能將行政壟斷“妖魔化”和“邪惡化”。事實上,即使標榜市場經濟、自由競爭的西方發達國家也存在著大量的行政壟斷行為。正確的行政性壟斷按其目的劃分有兩種類型:一是為了保護相對弱小的民族產業,以期望其能夠有足夠的成長空間而存在的行政性壟斷;二是在關系到國計民生、國家安全的行業領域,通過行政壟斷保證國家對這些領域的控制力。這兩種行政性壟斷與市場經濟的發展并不矛盾,其根本目的都是為了國家的富強,用市場的名義將兩者簡單對立,又或者用保護的名義濫用行政權力,才會對社會造成更大的破壞,進而損害社會總福利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張維達政治經濟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83

[2]施君,李儉論反壟斷法的豁免制度及其必要性[J]經濟師,2007,(1):110-111

[3]泰勒爾產業組織理論[M]馬捷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81

[4]周瑜溫州打火機:落寞的昔日巨頭[N]東方早報,2012-01-19

[4]奧利弗·E威廉姆森反托拉斯經濟學[M]黃濤,張群群譯,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14

[5]牛雯雯,鐘堅,種無涯行政壟斷、市場配置與中部地區制造業地理聚集[J]當代財經, 2014,(3):99-110

[6]張宇,張晨評“國有企業壟斷論”,共同理想的基石[M] 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234

Monopoly,Division of Labor and Market: the Clarification of

“Monopoly”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ZHANG Bing-lei

(China Center for Public Sector Economy Research,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12, China)

Abstract:Chinas state-owned enterprises have been faced with the accusations of monopoly, but this accusation is extremely vague and biased, not even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monopoly This article definite the concept of ‘monopoly with time and space limited, that the ‘monopoly is a relative rather than absolute state, the basic source is the division of labor, and it is a process in the interaction with the market expanding From the clarification of the concept ‘monopoly, it is obviously that for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he vast majority of ‘monopoly of the accusations are biased, but also does not conform to the reality

Key words:state-owned enterprises; monopoly; sunk costDivision of labor;Market

(責任編輯:徐雅雯)

猜你喜歡
國有企業
國有企業推進“科改示范行動”的實踐與思考
新時期加強國有企業內部控制的思考
國有企業研究型審計思考與探索
國有企業加強預算管理探討
如何做好國有企業意識形態引領工作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5:32
對新形勢下加強國有企業基層黨支部建設的思考
時代人物(2019年27期)2019-10-23 06:12:26
探索國有企業投資新路徑
中國外匯(2019年10期)2019-08-27 01:58:08
國有企業改革之路上的“國退民進”
新時期國有企業黨建工作創新思考
消費導刊(2018年8期)2018-05-25 13:20:17
完善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工作思考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無碼一區在線觀看 | 美女高潮全身流白浆福利区|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精品动漫在线观看| 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观看热2| 五月婷婷伊人网| 亚洲天堂免费| 女人18毛片一级毛片在线 | 国产在线精彩视频论坛| 日韩麻豆小视频| 亚洲无码四虎黄色网站|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久久中文字幕2021精品| 日本尹人综合香蕉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一级淫片| 91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成年人福利视频| 精品国产91爱| 亚洲国产欧洲精品路线久久| 色135综合网|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6| 国产乱人激情H在线观看| 久久中文电影| 色综合五月| 天天综合色网| 毛片卡一卡二| 日韩a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天天综合网色| 美女视频黄又黄又免费高清| 重口调教一区二区视频| 在线精品自拍| 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五月丁香在线视频|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日本不卡网| 麻豆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蜜桃| 一本大道香蕉久中文在线播放 | 婷婷色婷婷| 91蜜芽尤物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69精品久久| 亚洲欧美自拍视频| 2021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 污污网站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日韩| 妇女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 亚洲第一精品福利| 国产成人精品三级| 2021无码专区人妻系列日韩| 永久免费av网站可以直接看的 | 亚洲高清日韩heyzo| 免费无码网站| 美女无遮挡被啪啪到高潮免费| 青草视频在线观看国产| 国产在线观看91精品| 91精品国产一区| 大香网伊人久久综合网2020| 午夜久久影院| 日本人妻丰满熟妇区| 色视频国产| 日韩a级毛片| 青青草原国产免费av观看| 国产不卡一级毛片视频| 久久久成年黄色视频|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成人蜜芽| 欧美a√在线| 亚洲香蕉伊综合在人在线| 国产99欧美精品久久精品久久| 高清欧美性猛交XXXX黑人猛交| 亚洲中文无码h在线观看 |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 色综合天天综合| AⅤ色综合久久天堂AV色综合| 亚洲人成网址| 亚洲区第一页| 国产菊爆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99国产精品成人欧美| 久久a毛片| 久久a级片| lhav亚洲精品| 国产真实乱子伦视频播放| 欧美在线视频不卡| 久久国产精品国产自线拍| 黄色免费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