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美娥 張偉 劉潔
摘要:以大葉黃楊(Euonymus japonicus Thunb.)當年生枝條為試材,以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吲哚丁酸(Indole-3-butytric acid,IBA)為生根劑,比較了不同濃度IBA對大葉黃楊枝條扦插的生根效應,篩選出IBA最佳生根濃度,再利用篩選出來的最適IBA濃度對大葉黃楊插穗基部不同切口類型進行處理,尋找適合大葉黃楊扦插生根的IBA濃度與插穗基部不同切口類型結合的適宜方法。結果表明,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IBA對大葉黃楊枝條生根效果以50 mg/L為最佳,生根率較高,為83.3%,根系效果指數(shù)為2.93;70 mg/L次之,生根率為70.8 %,根系效果指數(shù)為1.37,90 mg/L的處理較差,生根率為65.6%,根系效果指數(shù)僅0.40。插穗基部切口類型不同處理以斜切處理效果較好,生根條數(shù)最多、根長度最長,對扦插生根的影響較其他切口類型大。因此,大葉黃楊枝條扦插在生產(chǎn)上采用的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IBA濃度為50 mg/L,且插穗基部斜切處理,可提高扦插枝條的成活率。
關鍵詞:大葉黃楊(Euonymus japonicus Thunb.);吲哚丁酸;扦插生根;切口類型
中圖分類號:S68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5)24-6268-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24.044
Abstract: Using 1-year-old shoot of Euonynus japonicus Thunb. was selected as the experimental material and plant growth regulator Indole-3-butytric acid (IBA) as rooting reagent, different IBA concentration treatments were set to study the effect of IBA concentration on E. japonicus 1-year-old shoot rooting. Then the ideal IBA concentration for rooting was use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cutting types on E. japonicus cuttings rooting to find out appropriate IBA concentration and cutting types for E. japonicus cuttings root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reatment with 50 mg/L IBA obtained the best rooting effect, with the rooting rate 83.3% and index of root system 2.93, followed by treatment with 70 mg/L IBA, with rooting rate 70.8% and index of root system 1.37. Treatment with 90 mg/L IBA had poor effect, with rooting rate only 65.6% and index of root system 0.40. Among the four different cutting types, oblique cutting method obtained the best rooting effect, with the most root number and the longest root length. So it could be concluded that treatment with 50 mg/L IBA and adopted oblique cutting could increase cuttings' survival rate in production practice.
Key words: Euonymus japonicus Thunb.; Indole-3-butytric acid; cutting rooting; cutting type
大葉黃楊(Euonymus japonicus Thunb.)別名冬青衛(wèi)矛,是衛(wèi)矛科(Celastraceae)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株高達5 m,小枝近四棱形。由于其四季常青,適應性強,極耐修剪,在園林綠化中常作為綠籬和大型花壇的主要樹種;并且抗污染、耐干旱、抗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的能力較強,加之葉色青翠秀美,所以是園林綠化上常用的觀葉樹種[1]。大葉黃楊主要通過播種和嫁接等方式進行繁殖,但繁殖系數(shù)較低,難以滿足生產(chǎn)所需[2]。扦插具有成活率高、繁殖速度快、方法簡單、操作容易、成本低等優(yōu)點,因此,在苗木培育中經(jīng)常用到。大葉黃楊的扦插在春、夏季節(jié)均可進行,以多雨季節(jié)扦插半成熟嫩枝發(fā)根較快,生長亦較好[3]。扦插時選擇半木質(zhì)化的成熟枝條,枝條長約12~15 cm,以沙土為苗床基質(zhì),插后20~25 d可生根[4]。扦插生根是無性繁殖重要的一步,只有生出健壯的根系,扦插苗才能成活[5]。利用生長調(diào)節(jié)劑對插穗進行處理對于提高成活率,減弱不利外因的影響具有重要意義[6]。
試驗利用不同濃度的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吲哚丁酸(Indole-3-butytric acid,IBA)來誘導大葉黃楊插穗生根,從而篩選出適宜大葉黃楊扦插生根的最適濃度,然后利用篩選出來的最適IBA濃度對大葉黃楊插穗基部不同切口類型進行處理,對大葉黃楊生根能力進行對比研究,以期摸索出適合大葉黃楊扦插生根的最佳激素濃度及最適切口類型,從而為生產(chǎn)實踐提供依據(jù)。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供試材料采自鄂爾多斯市當?shù)囟嗄晟拇笕~黃楊,從優(yōu)良母樹上采集粗壯、飽滿、生長勢強、無病蟲害的當年生半木質(zhì)化新梢,采集后及時置于陰涼、潮濕處以保持枝條水分。盡量做到隨采、隨剪、隨插。
1.2 方法
1.2.1 培養(yǎng)基質(zhì)準備 扦插培養(yǎng)基質(zhì)為當?shù)氐纳惩痢⑸惩吝^60目篩,除去雜質(zhì),然后在清水中清洗,再用0.5%的KMnO4溶液噴淋滅菌,裝盆晾干后待用;扦插前先澆透水,再用小竹棍在插床上打孔后扦插。
1.2.2 扦插枝條剪取 選取的枝條長度約12~15 cm,于上切口距上芽1 cm處剪平,下切口斜剪,插穗約3~4個節(jié),最下端1片復葉除去,上端2片復葉各保留2/3,及時置陰涼、潮濕處或?qū)⒅l插入水桶里,用0.5%的高錳酸鉀溶液噴灑消毒5 min。
1.2.3 IBA處理試驗 將消毒后的枝條浸入IBA溶液中,濃度分別為30、50、70、90 mg/L,以清水為對照,浸入時將枝條基部浸入溶液中5 cm,浸泡2 h后插入沙土基質(zhì)里,每個處理重復3次,每重復16根插穗。扦插前先在基質(zhì)上打孔,然后扦插,以免傷及皮部。扦插時,用拇指和食指夾住插穗上端的腋芽和葉柄處,垂直插入沙土中,扦插深度約為插穗長度的1/2,待插好后用食指或中指沿著插穗基部將插穗附近的沙土壓實,使插穗和沙土緊貼,然后噴淋1次透水。最后將枝條移至陰涼遮陰處培養(yǎng),在每天的10:00和16:00各噴1次水,直至試驗結束,以葉片均勻噴濕為度。
1.2.4 插穗不同切口試驗 為篩選出最適宜插穗生根的切口類型,利用篩選出的最適IBA濃度對大葉黃楊插穗基部不同切口包括平切、斜切、雙面切、劈切等類型進行處理,然后在不同切口類型條件下,對大葉黃楊生根能力進行對比研究。
1.2.5 調(diào)查項目 扦插后20 d起,每5 d檢查1次各處理的生根情況,共4次,最后1次是在扦插35 d時;記錄根條數(shù)、測量根長等指標,計算生根率、根系效果指數(shù)。
平均根長=單株根總長/單株生根數(shù)
根系效果指數(shù)=(平均根長×根系數(shù)量×生根率)/生根插條數(shù)
1.3 數(shù)據(jù)處理
試驗所得數(shù)據(jù)均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軟件處理并作圖,方差分析通過SPSS 17.0軟件ANOVA過程完成,并作多重比較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IBA對大葉黃楊插穗的生根效應
IBA不同濃度處理對大葉黃楊扦插生根的影響情況見表1,由表1可見,在IBA濃度30、50、70、90 mg/L處理后,于扦插35 d時的統(tǒng)計結果表明,各處理插穗的根條數(shù)較對照分別提高了187.5%、462.5%、250.0%、87.5%。平均生根數(shù)多少各處理排序為50 mg/L、70 mg/L、30 mg/L、90 mg/L、對照,其中50 mg/L處理的生根數(shù)最多,達到了45條,顯著高于其他各處理(P<0.05);而且該處理的根長最長,達3.13 cm,也是顯著高于其他各處理(P<0.05);生根率、根系效果指數(shù)也顯示出IBA濃度50 mg/L處理為最高,其他IBA濃度處理略低,但對照最低。
試驗拍攝到的IBA 50 mg/L處理后大葉黃楊插穗的生根情況見圖1,清水對照插穗的生根情況見圖2。由圖1和圖2可以看出,經(jīng)50 mg/L IBA處理后的大葉黃楊插穗其生根情況比對照要好得多,在插穗生根數(shù)、根長度上大大優(yōu)于對照。
2.2 扦插時間對大葉黃楊生根數(shù)的影響
扦插35 d內(nèi)不同濃度IBA處理對大葉黃楊扦插生根數(shù)的影響情況見圖3。由圖3可知,隨扦插時間延長,不同濃度IBA處理生根數(shù)呈增加趨勢,其中IBA濃度為50 mg/L的處理在各個采樣時間的生根數(shù)最多,其次為70、30、90 mg/L處理,對照的最低。如扦插時間在20 d時,50 mg/L的IBA處理其生根數(shù)平均為4.58條,遠高于對照的0.66條。
2.3 扦插時間對大葉黃楊根長的影響
扦插35 d內(nèi)不同濃度IBA處理對大葉黃楊扦插生根的根長影響情況見圖4。從圖4可見,隨著扦插時間的延長,4個不同濃度IBA處理的大葉黃楊插穗根長都呈現(xiàn)出增長的趨勢,其中IBA 50 mg/L處理在每個采樣時間的根長均高于其他各處理,其次為70、30、90 mg/L處理,對照的根長最短,說明4個不同濃度IBA處理的大葉黃楊插穗根長生長情況表現(xiàn)出良好的一致性,能促進大葉黃楊插穗根長的發(fā)育。
2.4 插穗不同切口類型處理對大葉黃楊生根數(shù)的影響
扦插35 d內(nèi)插穗不同切口處理對大葉黃楊生根數(shù)的影響情況見圖5。由圖5可知,隨著扦插時間的延長,4種切口處理方式的平均生根數(shù)均在增加,其中斜切扦插處理在20、25、30、35 d的生根數(shù)都是最多;如在35 d時生根數(shù)為49條,較扦插時間在20 d時的9條高出444%。在扦插35 d時,平切扦插處理的生根數(shù)是46條,雙面切扦插處理生根數(shù)也為46條,劈切扦插處理為42條,反映出斜切處理的生根數(shù)均高于其他3個處理,表現(xiàn)出較強的穩(wěn)定性。
2.5 插穗不同切口類型處理對大葉黃楊根長的影響
扦插35 d內(nèi)插穗不同切口類型處理對大葉黃楊根長的影響情況見圖6。由圖6可知,隨著扦插后時間的延長,4個不同切口類型處理的根長均呈現(xiàn)出增加的趨勢,其中斜切處理在20、25、30、35 d的根長在4個處理里都是最長的,表現(xiàn)出良好的一致性,說明插穗斜切處理有助于根的生長,對根長的促進作用明顯高于平切、劈切、雙面切處理。
3 討論
牛山等[7]對苜蓿不同部位莖段和插穗基部切口不同類型(平切、斜切、劈切、雙面切)處理的扦插生根能力進行了對比研究。結果表明,插穗基部切口不同類型處理以劈切效果最好,生根率最高(94.7%),根系效果指數(shù)(1.21)和根干重(0.038 2 g)均高于其他處理;生根數(shù)、根長顯著高于其他3個處理(P<0.05);扦插生根總長、根表面積、根體積極顯著高于其他3個處理(P<0.01);但劈切處理扦插后的新梢高度生長極顯著低于斜切處理(P<0.01),處理間根的平均直徑和新葉數(shù)差異均不顯著(P>0.05)。本試驗結果與牛山等[7]的結果略有不同,試驗結果顯示,斜切類型處理后大葉黃楊枝條的生根數(shù)和根長均達到高值,表現(xiàn)出了較好的生根促進作用。可能是由于增加基部切口面積有利于增加愈傷組織的發(fā)生量、提高了生根能力的緣故;但切口加大,也增加了細菌感染、使基部腐爛的幾率。大葉黃楊枝條扦插生根屬于愈傷組織生根型,愈傷組織的生長發(fā)育是該類型植物發(fā)根的前提,愈傷組織不但可以保護切口面不受細菌感染,同時還有吸收水分和養(yǎng)分的作用,能暫時代替根的一部分生理功能。平切類型處理方法簡單,但是切口和土壤的接觸面小,吸水能力相對差。斜切類型相對增加了與土壤的接觸面積,且傷口不是太大,也減少了細菌感染使基部腐爛的幾率。使生根物質(zhì)集中在切口處,故斜切生根率和生根效果好于其他處理,更有利于根系的發(fā)生。雙面切類型雖相對前2種處理增大了切口面積,但是基部有兩個尖端,增加形成偏根的可能性,扦插時容易造成基部破損,提高了細菌感染幾率,進而影響愈傷組織的發(fā)生。劈切類型雖能大大增加切口面積,增加產(chǎn)生愈傷組織的可能性,但對插穗基部產(chǎn)生了很大的破壞力,也不利于生根。
試驗所用的培養(yǎng)基質(zhì)是沙土,在IBA濃度為30、70 mg/L范圍內(nèi),大葉黃楊枝條扦插的生根率和生根數(shù)先上升、后下降,可見IBA對插穗處理的最適宜濃度是50 mg/L。濃度過高,反而會抑制插穗的生根率、生根數(shù)、根長。耿芳等[8]研究表明,IBA對卡羅來納杜鵑木質(zhì)化插穗的生根有顯著影響,IBA處理后的插穗生根率為25.0%~84.4%,對照則沒有生根。高小燕等[9]利用不同基質(zhì)對景天科植物扦插生根的影響進行了比較,結果表明,經(jīng)生根粉處理后,插穗種植于草炭、純沙、純土等按比例混合的基質(zhì)上時,生根率最高,根的生長狀況最好,且數(shù)量最多,以純草炭為基質(zhì)的次之。這給我們的啟示是IBA處理后,大葉黃楊枝條扦插于不同基質(zhì)上,其插穗的生根率、根數(shù)、根長及插條成活率會有不同的表現(xiàn),是否會提高將是下一步探討的問題。
在利用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IBA不同濃度處理大葉黃楊扦插枝條試驗里,生根效果以IBA濃度為50 mg/L的最好,其次為70 mg/L,90 mg/L的處理效果較差。在對平切、斜切、雙面切、劈切4種切口類型處理進行比較后,發(fā)現(xiàn)斜切處理獲得了最好的生根效果,根長、根數(shù)都優(yōu)于其他3個切口處理。并且扦插35 d內(nèi)不同濃度IBA處理及不同切口類型處理的大葉黃楊枝條其根長、生根數(shù)均表現(xiàn)出了隨扦插時間延長而增加的趨勢。
參考文獻:
[1] 中國科學院植物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志[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4.38-41.
[2] 才淑英.園林花木扦插育苗技術[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0.50-53.
[3] 田興旺,劉金郎.大葉黃楊扦插育苗技術[J].林業(yè)科技,2002, 27(4):7-8.
[4] 宋建偉,郭雪峰,高啟明,等.大葉黃楊扦插生根試驗研究[J].中國園林,2000(16):91-92.
[5] 杜文明,王惠娟.大葉黃楊扦插池育苗技術[J].河北林業(yè)科技,2005,12(6):41-42.
[6] 張志良,翟偉菁.植物生理學實驗指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23-124,188-189.
[7] 牛 山,韓清芳,賈志寬.不同處理對苜蓿扦插生根能力的影響[J].西北農(nóng)業(yè)學報,2007,16(1):149-152.
[8] 耿 芳,張冬林,李志輝,等.IBA生根劑對卡羅來納杜鵑插條生根的影響[J].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27(1):127-130.
[9] 高小燕,李連國,江少華,等.不同濃度NAA與基質(zhì)對景天扦插生根的影響[J].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09,30(2):1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