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飛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1-002-01
一、論綜合國力與軍事力量的關系
慶祝抗戰反法西斯勝利七十周年閱兵之際,舉國歡慶,不少中國人都把注意力轉移到了盛大的閱兵儀式上。其中不僅有中國人,外國人也對中國國情的閱兵式很感興趣。因為從一個國家的閱兵式中可以看出這個國家基本的國防程度。我國在革命戰爭時期就提出發展經濟,保障供給,支援戰爭的思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進一步提出正確處理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關系的理論。毛澤東指出,國防不可不有,為了抵御帝國主義的侵略,必須建立強大的國防;但只有經濟建設發展得更快了,國防建設才能夠有更大的進步。在新的歷史時期,鄧小平進一步指出,國防建設要服從經濟建設的大局,國家經濟力量強了,就可以拿出比較多的錢更新武器裝備,加強國防。國家經濟條件是國防力量的物質基礎,而國防力量又是經濟發展的堅實保障。
古書有云:“國富者兵強,兵強者戰勝,戰勝者地廣”,“民事農則田墾,田墾則粟多,粟多則國富”這些都說明只有使國家經濟繁榮富有,國家武裝力量才能強盛。在秦朝統一天下之前,秦國發動了商鞅變法。商鞅對經濟的改革是以廢除井田制、實行土地私有制為重點。這樣使得秦國經濟制度走上一個新的臺階,使秦國的經濟快速發展了起來。在政治方面,規定爵位依軍功授予。 由于推崇戰功,秦國軍隊的戰斗力大大增強。秦國在對外戰爭中,國力進一步增強,從而扭轉了長期以來被動落后的局面。然而最重要的就是秦國在良好的經濟制度的情況下“富國”,而在國家經濟水平提高的情況下“強兵”。這樣,使得秦國超越了當時所有的國家,輕易的統一了六國,成為中原的霸主。因此國家經濟條件與軍事力量是相輔相成,共同進步與發展的。
20多天短暫的伊拉克戰爭,是目前戰爭史上運用高新科技含量最高,對世界格局影響最大的一次。而高技術戰爭的基礎是高技術,發展高技術僅僅用有限的國防經費是不夠的,需要有國防經濟整個系統來支撐。而且光有錢還不是唯一的條件,國防技術人才和國防技術設施要與高技術的發展相適應。為了發展高技術,需要動員整個國家的尖端技術力量,而不單純是軍事技術力量。經費和技術,是發展高技術的必不可少的物質基礎。我們應該看到伊拉克國防意志和傳統的作戰模式與現代化裝備齊全的美英聯軍的國防意圖和現代化作戰模式的利與弊。新時期對國防的影響和世界軍事變革的發展趨向。我們更應該清醒的認識到,加強我軍信息化和機械化建設,積極做好新時期軍事斗爭準備,推動中國特色的軍事變革勢不可待。這就需要強大的綜合國力(經濟實力)做堅實的后盾,為其提供物質上的支持。然而國防建設可以帶動經濟發展,國防建設是由科技和工業實力所保證的,合理的國防建設可以促進工業的發展,盤活個企業間的聯系,可以提高科技水平,促進科技的發展,也就是說只有國防建設有了,軍事力量強大了,我們才能更安心的發展經濟。
我們有理由相信,信息化軍事變革中的國防信息化是依托國家信息產業的強大支撐作為其發展動力的,并植根于整個國民經濟和科技基礎之中。我國信息產業經過多年發展,已積累了雄厚的自主創新和生產能力,這為我國國防信息化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隨著我國信息產業的蓬勃發展,隨著軍民一體化的加速實施,中國的國防實力將更上一層樓。
從現在世界發展的趨勢看,許多國家通過增強以經濟、科技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特別注重發展高新科學技術,增強經濟實力,提高民族凝聚力等,實現富國強兵。二十一世紀國家之間的較量是以綜合國力為基礎,以經濟實力為先導。沒有實力就沒有外交地位。在世界史上沒有見到過任何一個國家在沒有實力的情況下卻擁有很高的國際地位。國際地位不是天生的,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去爭取的??梢哉f,每一個中國人都是國防力量的有機組成部分。換個角度來說,我們要全身心地為國防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二、公民個人對國防建設的重要性
隨著高新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在軍事上的廣泛應用,不僅對軍隊的武器裝備作戰理論,編制體制產生巨大的影響,而且對軍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作為構成戰爭基本要素的人,武器裝備及人與武器的組合方式,都與科學技術密切相關。高技術戰爭,實質上是高科技的較量與對抗。作為戰爭主體的人,誰掌握了先進的科學技術并把其科學有效地運用于戰場上,誰就可以獲得戰場上的主動與優勢。因此我國更要加強對公民個人國防教育的培訓。
國防教育,是從國家和民族的利益出發,有組織,有領導地在公民中進行灌輸國防知識,培養國防觀念, 提高保衛祖國和建設祖國的各種素質的活動。它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必不可少的基本教育。加強國防教育、樹立國防觀念,是關系到國家強弱和民族興衰的大事。國防教育對經濟建設有巨大促進作用。一方面,國防建設不能離開經濟建設孤立地進行,它必須以經濟建設為基礎。另一方面,經濟建設沒有與之相適應的國防實力作保障,經濟建設的發展也是不能持久的。國防教育是培養合格黨政干部人才必要環節。
在培養公民國防意識的同時,我們也需要培養公民的憂患意識。這是一種防范意識和預見意識,表現為堅強意志和奮發精神。它是公民學習國防教育重要的精神動力。中華傳統的憂患意識,具有四個鮮明的特點:其一是從安身立命的高度重視憂患意識,其實就是強調我們不能安于現狀,要有世界危機感,隨時準備好與其他國家進行斗爭。如果不這樣的話,每個人活的恬靜安逸,當戰爭發生的時候,這個國家就要滅亡了。其二是把憂患聯系于對歷史規律性的認識,要求未雨綢繆,防患未然;福可以轉化為禍,禍也可變化成福。只有做好這種思想教育宣傳,人們才會全面的理解憂患意識以及接受國防教育的重要性。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縱觀國際形勢,我們需要培養一種世界的眼光,軍事理論課就是培養我們基本的國防知識和積極投身國防建設和為國效力的精神?,F代戰爭告訴我們戰爭就是人民的戰爭,戰爭取得勝利的關鍵必須依靠于人民的力量,我們就是未來戰爭而需要的復合型人。祖國的重任肩負于我們身上,祖國仍需加強發展,因此我們必須努力學習,增強民族意識學成報效祖國,祖國明天輝煌關系我們,祖國明天會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