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心茹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1-083-02
數學美育與數學文化價值有著密切的聯系,全面開發數學的美育價值,可以充分認識數學的德育價值、精神力量價值和思想創新價值。
一、數學美能夠激發創造激情,發揮數學的思想創新價值
首先,我們可以看一看如下例子。
眾所周知,雙曲線的標準方程之形式是如此簡潔、優美、勻稱,它給人以一種美的享受。就雙曲線而言,平面內的點與兩個定點F1、F2的距離之差( )的絕對值是常數的點的軌跡叫做雙曲線。
如圖1:
按定義可得:
,轉化為方程即
,此可作雙曲線方程。但它不符合簡單性原則。故方程可化為
即 。我們說,此方程簡單多了。但是,雙曲線具有對稱性,它表示的方程也該有對稱性。于是,由于 >0,故令 ,即得 ,此式是如此簡潔優美。
至此,我們清楚知道,一開始選擇“2c”、“2a”正是為了追求簡單性,而產生b是人為制造的,但實踐證明,b正好是雙曲線虛半軸長,又具有鮮明幾何意義。為何稱為標準方程呢?應該說,對于同一個雙曲線,建立不同的坐標系就可得到不同方程,其中若不規定一個作為標準,那人們就沒有共同的語言。如此教學,通過深挖教材中數學美的因素,既能闡明問題的本質,又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增強他們的思想創新意識。
二、以美啟智能提高學生探索、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數學的精神力量價值
如二項式展開顯示出很強的對稱形式,注意到 就可以寫出:
在這個式子中,a與b的位置交換結果是不變的。把這個式子的右端系數按n=1,2…排列出來就是
1 1
1 2 1
1 3 3 1
1 4 6 4 1
1 5 10 10 5 1
1 6 15 20 15 6 1
1 7 21 35 35 21 7 1
…………………………………………………………
用不著計算,就可以根據對稱性及上排的數字寫出下排的數字來,一直寫下去。
這樣學生在學習中便可以體驗數學的形式之美,方法之妙,進而使之產生一種理智的好奇心,在提高學生探索、解決問題能力的同時,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
三、數學美育價值在數學教育中的主要表現
1、審視數學美,啟迪問題解決的思路
美的觀點一旦與數學問題的條件與結論的特征相結合,人們就能憑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產生審美直覺,從而確定解題的總體思路和入手方向。因此,數學美感在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能啟迪思維,引導人們探索解決數學問題的思路。
例1:已知: ,
, ,
求 的值。
經過認真觀察對比,可知22,42,62是方程:
的3個根。可得方程:
由韋達定理可得
,
從命題外在形式美的特征得到啟示,找到了美的解法,這絕不是巧合,而是在和諧美指引下的必然結果。
2、挖掘數學美,簡化問題解決的捷徑
例2:已知:x,y,z ,且x+y+z=6,求f(x,y,z)= 的最大值。
數學中的數、式、形有著優美的結構,呈現出許多秩序美,對稱美的形式。挖掘到本題中條件 x+y+z=6,對于x,y,z,是均衡的,亦即是對稱。又因為結論 是由字母次數依次遞增,存在著秩序美的形式。考慮到諸多方面的美,利用不等式 致使已知條件出現秩序美的結論,由此,將已知條件轉化為具有秩序美的形式:
依據均值不等式有:
即
當且僅當 時,等號成立,即x=1,y=2,z=3時成立,故而f(x,y,z)的最大值為f(1,2,3)=108。
本題的解決挖掘了秩序美這一特征,從而找到了簡化問題的解決的捷徑。
數學的文化價值需要我們用一種數學的頭腦去感悟,用一雙數學的眼睛去發現,用一種數學的思維去感悟。數學作為訓練人們思維的有效工具,在培養組織才能、敏感性、直觀性和洞察力方面是再恰當不過了。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合理的指引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適當加入德育價值、思想創新價值、精神力量價值和美育價值的教育,有助于培養學生高尚的文化道德、思想素養,塑造良好的人格品質。
參考文獻:
[1] 張順燕,數學的美與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2] 汪先理.數學中的美育[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2002.5
[3] 林少安.數學問題解決中的審美活動[J].蘭州數學教學研究.2001.3
[4] 易南軒、王芝平,多遠視角下的數學文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