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育才
摘 要:轉變教學觀念,根據教學內容、學生學情和學校條件等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采取積極的教學策略組織課堂教學,是實現課堂有效教學的重要保證。
關鍵詞:化學教學;教學觀念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1-104-02
所謂有效教學,主要是指通過教師一段時間的教學后,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因此,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惟一指標。有效教學的核心問題就是教學的效益,教師只有根據教學內容、學生學情和學校條件等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靈活有效地開展課堂教學,才能促進學生的有效發展。下面以《二氧化硫的性質和作用》教學設計為案例,闡述如何實施和體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教學案例:《二氧化硫的性質和作用》教學設計
一、設計思想:
本節課在教學內容上,讓學生掌握二氧化硫的性質,了解二氧化硫對空氣的污染、酸雨的防治,使學生樹立環保意識。在教學設計上,要著重培養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實驗探究能力,根據提供的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本節課的設計特色:將SO2的性質和作用的學習過程設計成實驗探究過程,
在探究活動中,學生之間通過彼此對話、相互交流,以及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共同解決問題。將在教學過程中把多媒體輔助教學、實驗教學和引導啟發式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進行巧妙的結合,營造出師生互動的和諧課堂,并且將三維目標溶合于探究的過程中,以期達到有機的統一。
二、教材分析:
本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是SO2的性質和作用,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可以使學生了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危害及其防治,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環境保護意識;讓學生認識SO2的性質及其在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本節教材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既是高中階段元素化合物知識體系的一個重點,又為《化學2》及后續選修課的學習提供必要的基礎。
三、學情分析:
1、本節課以“酸雨”為背景,它是當今的社會熱點問題之一,也是學生比較熟悉和感興趣的學習素材,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
2、此內容之前學生已完成了氧化還原反應、部分元素化合物知識體系等知識的學習,這些內容對SO2知識的學習起到了鋪墊和支持的作用。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了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及其防治的原理;(2)使學生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質和用途。(3)使學生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
2、過程與方法:
(1)使學生學會通過閱讀資料等途徑,培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2)使學生通過實驗探究歸納出SO2的性質;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思維的邏輯性。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使學生了解SO2引起酸雨等環境污染的社會問題,樹立強烈的環境保護意識和健康意識。(2)使學生了解SO2在食品加工等領域的廣泛應用,認識化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學科價值。(3)培養學生辯證認識事物兩面性的哲學觀點。
五、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SO2的氧化性、還原性和漂白性
難點:通過探究實驗,歸納SO2的化學性質
七、教學過程:
1、提供素材、確定研究對象,導入新課:
(1)通過多媒體設備展示和播放與酸雨有關的圖片和短片,以及二氧化硫漂白食品,讓學生在觀看圖片和短片中思考以下問題:①、本節課研究對象是什么?②、從材料中你能大體了解到此物質的可能有哪些性質和作用?
通過觀看素材:①,學生將了解SO2到社會生產,生活,環境有很大的關系,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之轉化為強烈的求知欲,
②通過觀看素材,使學生知道“從生活走進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
2、回顧舊知識,歸納性質:
引導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知識,參照前面的教師播放的材料引導學生歸納SO2的物理性質,回顧以前學過的元素化合物知識體系的學習方法,由此培養學生構建比較完整的元素化合物知識體系的框架。
3、提出問題,實驗探究:
問題一:CO2溶于水的會發生化學反應而生成H2CO3 ,那么SO2溶于水是否也會發生化學反應呢?其產物又是什么?能否設計實驗證實你的猜測?
教師提供:SO2水溶液、NaOH溶液、HCl溶液、大理石、NaHCO3溶液、酚酞試液、石蕊試液、pH試紙
(1)通過這一問題的提出,學生將會作出自己認為合理的猜想,并解釋其猜想的依據,且用教師提供的實驗用品,開放性地設計實驗(可以用pH試紙,也可用石蕊試液,還可以用大理石,NaHCO3溶液等)。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努力探索解決新的問題充分發揮了每個學生的學習潛力,促進個性的發展。
(2)由此讓學生認識SO2溶于水所形成的水溶液顯酸性,讓學生認識到這是SO2作為酸性氧化物所具有的一般性質。
問題二:SO2作為酸性氧化物還具有哪些性質?
請學生根據原有知識,以及教師提供的實驗用品,進行驗證。提供的用品為:NaOH溶液、Ba(OH)2溶液、HCl溶液、BaCl2溶液、大理石、NaHCO3溶液
通過回憶以及實驗,學生構建與原有知識—酸性氧化物的聯系,從而可以總結歸納出SO2作為酸性氧化物的通性:①與水反應、②與堿反應、③與堿性氧化物反應、 ④與鹽反應等 。這將有利于學生對元素化合物知識體系網絡化的形成。
問題三:SO2對所有的有色物質都有漂白作用?產物是否穩定?
提供的試劑有:SO2水溶液、 酚酞試液、石蕊試液、品紅溶液、pH試紙、月季花等。
在前面播放的材料中同學們知道SO2有漂白作用,通過不同的有色物質的實驗對比,學生可得出“二氧化硫漂白性是暫時的,而且漂白范圍不廣”的結論,培養學生分析比,歸納的能力。
問題四:NaOH酚酞溶液中加入SO2水溶液有何現象?是漂白的結果?請設計實驗證明你的結論。
引導學生應用前面的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對新情景知識進行解剖,分析,培養學生知識遷移,靈活運用能力。
通過以上SO2性質實驗的探究,培養了學生的實驗探究精神和團隊合作精神,能主動與他人進行交流和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通過對SO2性質進行分類歸納,讓學生養成了從物質類別、氧化還原和特性三個宏觀角度分析探討物質性質的思維習慣。
總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得發展,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者(三維目標)的協調發展。轉變教學觀念,根據教學內容、學生學情和學校條件等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采取積極的教學策略組織課堂教學,是實現課堂有效教學的重要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