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娟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勞動產業在逐年壯大。大量的外來務工人員涌入一線、二線城市,為城市發展建設貢獻出自己的力量。本文針對外來民工子女教育問題進行分析,并針對其強化策略進行對策探討。
關鍵詞:外來民工子女教育;強化對策;教育現狀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1-149-01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勞動產業在逐年壯大。改革開放以來,大量的外來務工人員涌入一線、二線城市,為城市發展建設貢獻出自己的力量。其中,以北京、上海、深圳等發達城市最為明顯。在外來務工子女的教育問題上,擇校、學習、戶籍、費用、就業都具有一系列的問題,影響著外來務工子女的學習和發展。
一、外來民工子女教育凸出問題
在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教育機制下,學齡兒童的流動和發展呈現出不斷增長的趨勢。以甘肅省蘭州市為例,在小學階段,外來務工子女占到了總人數的百分之四十以上。對外來務工子女的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方面,要從問題的根基出進行解決。
1、生活經濟壓力較大
對于進城務工的外來人員來說,很多人都是經常性漂泊在各個城市。他們大多來自農村或偏遠地區,擔負較大的生活壓力。大多數農民工都是出于35——40的年紀,他們上有需要贍養身患疾病的老人,下有讀書上學的孩子,每天都需要從事高強度的工作,生活十分困窘。
2、教育觀念存在缺失
受自身教學水平的限制,很多外來務工人員都沒有較高的文化水平,對孩子學習知識的行為存有輕視,認為學習好也沒什么用,反正都是給別人打工,不如早早出來工作掙錢。這樣的觀念使外來務工子女存有輕視學習的現象,很容易帶給學齡子女一些消極、負面的影響。
3、地區融合較為困難
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正處在長知識、學學問的重要階段,頻繁的搬家、換學校會對孩子產生不良的影響。在相關部門做出的調查中可以發現,外來務工子女中出現自閉、自卑、偏激、暴力等心理問題的概率要比城市子女大。每個地方有每個地方的風土文化,環境的頻繁更換會讓學生產生極大的不適。特別是在校園環境上,城市學齡兒童和外來務工子女之間容易產生矛盾,教師如果處理不當會嚴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
4、隔代監護問題顯著
很多農民工家長為了讓自己的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舉家搬遷到自己打工的城市。身強力壯的父母多半在外打工,將自己的孩子交由學校和自己的父母看護。由于監護者年齡、身體、思想等問題,往往存在著很多監護問題。一方面,隔代監護人自身文化水平有限,無法輔導孩子的教學,另一方面隔代教育容易出現教育誤區,縱容孩子出現懶惰、任性、逃學、打架等不良習慣。
二、強化外來民工子女教育問題的若干策略
1、政府、學校、家庭三方共管
為了強化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教育問題,政府、學校、家庭要形成三方共管的教育局面。
教育部門要對外來務工子女工作進行積極的指導。義務教育制度下,盡管免除了小學生的學費,但是農民工仍然存在一定的經濟問題。政府及學校要通過發放優秀外來子女生活費、開放“希望工程”等思想,激發學生的學習意識,讓學生能夠保持積極進取的學習心態。在家庭教育上,外來務工人員要本著對學生負責的精神,建立良好的教育學習環境,抽出必要的時間督促子女努力學習、深入思考,為他們建立良好的教育環境。在學校方面,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及時把握學生思想動態,通過班會、聯歡、比賽、演講等形式,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能夠養成積極、自信的生活態度。
2、加大外來子女教育宣傳力度
為了推進教育的全方位發展,教師要立足自身實際情況,融入平等教育的思想。配合電影、電視媒體,加強宣傳貫徹《義務教育法》的教學力度,將受教育的重要性深入貫徹到外來務工人員心中。通過《致家長的一封信》等方法,宣傳教育的重要性。并定期舉行一些愛心教育活動,例如打掃城市街路、幫助孤寡老人、參加假期實踐活動等方法,讓他們認識到愛心、自信心和奉獻精神,增加集體環境中的認同感。從而讓城市生活的人們能夠認識到教育的平等性和幫扶性,為地方風土文化的發展提供力量。
3、強化農民工學校的師資力量
為了拉平城市教育發展和農民工子弟學校的師資力量,相關部門要通過各項教育方式,提高農民子弟工的教育水平。一方面,要提高農民工子弟學校的師資待遇,另一方面要強化外來務工家庭在戶口、租房、購房等方面的幫扶則策略。或者采用聯結幫扶的發展策略,請相關農民子弟工教師來參加公立學校的公開課及其他教學研究活動。杜絕教育歧視現象產生,實行校長委任和骨干教師支教的具體形式,為外來務工子女提供一個和諧寬松的教育環境。除此之外,還可以采取設立“師范院校學習基地”的方法,提高外來務工子女的創新能力,緩和農民工子弟學校師資薄弱的情況。
4、提升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水平
為了強化外來務工子女的人格塑造,弱化外地子女和本地子女的心理沖突,教師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心理教育方法。除了課堂上的學習交流,還要進行課下的交流,通過談話法、啟發法、探究法、扮演法等不同的交流形式,營造寬松的教育氛圍。同時,避免外來務工子女出現心理教育問題,確保他們能夠感受到教師和學校的關心。
總之,外來務工子女關系著教育事業的發展,對國民素養、社會穩定具有重要的意義。外來務工人員創造生產價值、增加經濟實收,也對國家建設起著積極的作用,外來務工子女的教育問題將會是社會發展的重要方面,政府、教育等多個部門要對他們予以關注,共同開創教育事業的新篇章。
參考文獻:
[1] 萬銘玉.從和諧社會視角看農民工子女的教育問題[J].網絡財富,2010,(2).
[2] 萬寶方,龔春明.公共政策視角下農民工子女義務教育問題[J].繼續教育研究,2010.
[3] 佚名.用“流動教育計劃”解決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許昌網,20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