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日上午7時37分許,江蘇省昆山市開發區中榮金屬制品有限公司汽車輪轂拋光車間,生產過程中發生爆炸。截至2014年8月20日,爆炸共造成75人死亡,185人受傷。
“強化安全生產責任制”
事故發生后,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江蘇省和有關方面全力做好傷員救治,做好遇難者親屬的安撫工作;查明事故原因,追究責任人責任,汲取血的教訓,強化安全生產責任制。正值盛夏,要切實消除各種易燃易爆隱患,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強化安全生產措施”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出批示,要求全力組織力量對現場進行深入搜救,千方百計救治受傷人員,抓緊排查隱患,防止發生次生事故,強化安全生產措施,堅決遏制此類事故再度發生。
“舉一反三 吸取事故教訓”
受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委派,國務委員王勇率國務院工作組趕赴江蘇省昆山市,成立國務院事故調查組。王勇強調,這次事故造成重大人員傷亡,教訓極其慘痛,要舉一反三,切實吸取事故教訓,采取更加堅決有力措施,堅決遏制類似事故再次發生。王勇要求,有關各方要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等中央領導同志重要指示要求,以對人民群眾高度負責的精神,全力做好人員搜救、傷員救治、善后處理、事故原因調查等工作。
“強化企業主體責任”
2014年8月4日,由國家安監總局黨組書記、局長楊棟梁任組長的昆山爆炸事故調查組召開全體會議。楊棟梁在會上強調,要汲取血的教訓,切實把發展決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為代價作為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要健全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做到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要強化企業的主體責任,所有企業不分內外資,不分所有制,不分中央地方,不分大中小,都要嚴格遵守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要加快完善粉塵治理相關法規標準,立即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專項檢查。要深入開展“六打六治”打非治違專項行動,促進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好轉。
楊棟梁明確指出,事故的責任主體是中榮金屬制品公司,主要責任人是企業法人代表、董事長吳基滔等相關負責人。當地政府的有關領導責任和相關部門的監管責任落實不力。由于問題和隱患長期沒有解決,粉塵濃度超標,遇到火源,發生爆炸,是一起重大責任事故。
楊棟梁強調,事故調查組要依法依規加快事故調查,嚴厲追究企業的主體責任和當地政府、相關部門的監管責任,及時公布調查報告,接受社會和媒體的輿論監督。以嚴肅的態度徹查原因嚴厲追則,讓肇事企業和負責人付出更大代價。
安全上心再細膽也不能大
近日,筆者參加了四川省某企業檢修班組的安全主題班會。有位受過傷的老職工講述了自己的受傷經過:他現場操作經驗很豐富,工作上心也很細,因為有次想搶時間早點下班,憑著膽大不顧安全冒險蠻干,最終時間沒搶到,還砸傷了自己的腰。他后悔地告誡大家:“在工作中心再細,安全措施做得再到位,也不能逞英雄、耍膽大。”
這位老職工說得非常好。平時,大家常說“膽大心細”,可在安全生產中,心再細膽也不能大。安全工作無小事,有的職工對現場各種不安全因素和違章行為的危險性認識不足,意識不到自己違章在什么地方,在工作中圖省事、打馬虎眼,認為安全規程繁瑣復雜,怕麻煩,便自行簡化安全操作程序,無知無畏耍大膽;有些職工明知有些行為違章,卻自認為不會發生什么問題,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的不安全行為帶來的嚴重后果,抱著“違章不一定出事故”的僥幸心理,冒險蠻干耍大膽。
值得指出的是,還有些職工從事現場操作時間長,安全經驗非常豐富,熟知現場各類不安全因素和存在的安全隱患,在工作上心也很細,這些人往往藝高人膽大,最容易養成“心細就可以膽大”心理。這些人一旦遇上趕生產、趕任務、節假日等情況,就容易忙中出錯而發生問題,往往是違章作業、安全事故高發的人群。
血的教訓表明:樹立安全生產“紅線意識”,就必須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和職業道德,時刻繃緊安全弦,時時處處把安全放在首位,每個環節、每道工序都應循規蹈矩、謹小慎微,不能有絲毫的膽大和馬虎,不給安全留下隱患。
四川達州讀者 楊濤
如何才能不談“危”色變
一個老同學托我給他兒子找個工作,正好我認識一家化工企業的老板,就推薦他兒子去面試。得知這個消息后,老同學急切地問我,“化工企業?是不是危化品企業?”我說算是吧。他一聽,擺擺手說,“那算了吧,危化品企業有危險、有毒,不去!”我勸慰他說,沒那么懸乎,這家企業很正規,職工工資待遇挺好,安監環保部門監管得很嚴,產品雖然有毒性,但企業職業健康防護措施很到位,盡可放心。盡管我再三解釋,但老同學還是不放心,謝絕了我的好意。
目前,社會上像我這位老同學一樣談“危”色變的人,應該不在少數。對此,政府、監管部門、企業及社會各方面,應多做宣傳引導工作,消除公眾對危化品企業認識上的誤區。
從經濟社會發展地位來說,危化品行業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經濟要發展,離不開危化品,而且一些危化品也已成為人們生活離不開的日常用品。但現在,一說起危化品企業,一些人就想到爆炸、火災、毒氣泄漏,避而遠之,甚至人為設置種種障礙,影響到危化品企業生產經營和長遠發展。所以,政府在這方面應多做工作,多做宣傳普及危化品知識,引導群眾正確認識和對待危化品企業。在建設危化品項目時,多與群眾溝通,聽取群眾意見建議,認真考察,統籌規劃,合理安排,嚴格管理,促進危化品行業企業健康持續發展,造福于民。
從每年生產安全事故指標分析來說,危化品行業生產安全事故占比并不是最高的,從總體上看,我國危化品行業是安全的,基本實現了“危”而不危,變“危”為寶。危化品企業雖然危險因素很多,但都已有相應的成熟的控制處置措施,只要各項安全管理措施落實到位,監管到位,一切危險因素是可防可控的,各類安全事故也是可以避免的。所以,監管部門和危化品企業在抓好安全管理的同時,也有責任向職工、社會做好宣傳工作,消除公眾對危化品企業的誤解,使企業職工熱愛崗位,提高本領,多創效益,使廣大群眾了解企業安全狀況,從心理上接受危化品企業。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在公眾教育方面,有條件的企業,不妨學習借鑒國外一些化工企業“公眾開放日”的做法,定期向社會開放,請群眾到企業生產車間現場走一走、看一看,多給群眾講一講企業安全管理措施,講一講企業生產工藝流程、性能和用途、行業發展前景,讓群眾“零距離”走近危化品企業,真正了解危化品企業,不再對危化品企業談“危”色變,如臨大敵。
山東高青讀者 邢承木
編輯 楊 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