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近年來,城市軌道交通快速發展。截至目前,我國內地共有16個省份、22個城市開通了城市軌道交通,涵蓋地鐵、輕軌、單軌、磁懸浮和有軌電車等多種類型,運營線路84條,線路總長度2 481 km,其中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重慶和天津均有4條以上軌道交通線路。2013年,全國城市軌道運送乘客109.19億人次,占城市客運系統客運總量的8.5%。軌道交通在方便百姓出行中承擔的作用越來越重要,運營安全也引發了社會的高度關注。
我國城市軌道交通的現狀
由于經濟實力和技術水平的限制,我國的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起步較晚。2000年前,全國僅有北京、上海、廣州3個城市擁有軌道交通線路。但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居民對快速便捷的交通出行方式的需求越來越強烈,我國的軌道交通發展也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期。自2007年起,國內各大城市分兩輪遞交了軌道交通建設規劃——第一輪城市為15個(北京、上海、廣州、青島、深圳、南京、重慶、武漢、杭州、成都、蘇州、西安、哈爾濱、大連、長春);第二輪為10個(寧波、無錫、長沙、鄭州、福州、昆明、南昌、東莞、沈陽、廈門),其中絕大部分城市都已獲得國務院及發改委的批準。截至2013年底,全國已有北京、天津、遼寧、吉林、黑龍江、上海、江蘇、浙江、河南、湖北、廣東、四川、重慶、云南、陜西等15個城市的軌道交通投入運營。2010-2015年,全國規劃建設軌道交通線路總里程將達到1 700 km,我國的地鐵軌道交通建設已經進入了高速發展時期。
各地安全監管的工作
自2009年交通運輸部履行軌道交通運營管理職責以來,行業沒有發生重特大安全事故,總體來看運營平穩有序、安全可靠。2013年,企業平均準點率達到99%以上,退出正線運營故障率平均低于國標要求的0.4次/萬列千米。為提升運營安全管理水平,各地不短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摸索好措施好做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探索一體化管理體制
部分城市逐步建立了規劃、建設、運營一體化管理體制,保障規劃、建設與運營的有效銜接,規避前期規劃、建設給后期運營安全管理和服務組織遺留困難與安全隱患。如:北京和上海均由市交通委員會承擔城市軌道交通的規劃、建設和運營管理職能;西安設立地鐵建設指揮部管理辦公室,負責規劃、建設和運營管理工作;深圳成立軌道交通建設指揮辦公室,負責建設和運營監管工作。
注重法規制度建設
各城市結合本地特點和實際條件,逐步制定和完善了城市軌道交通地方性法規制度,促進政府監督、企業運營、乘客乘車等相關工作走向制度化和規范化。在開展運營安全隱患排查治理活動的19個城市中,上海、武漢、昆明等11個城市制定了城市軌道交通管理條例或者管理辦法,其他部分城市制定了運營安全類管理規定。
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
各運營企業與城市政府簽訂安全生產管理主體責任書,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運營企業成立安全生產委員會,組建了“公司級、部門(車間)級、班組級”三級安全網絡,層層簽訂安全生產責任書,把安全生產工作目標、事故控制指標及防范事故措施等,逐漸落實到具體部門、崗位和人員。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為規范運營安全管理,各運營企業通過建立安全管理、行車、客運、施工、維修養護、消防、應急管理等各類安全管理制度,使安全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如成都城市軌道交通運營企業制定安全管理制度54個,安全操作規程19個,形成了以“基礎管理、監督檢查、評估考核、安全保障、應急救援、事故調查處理”為基本框架的安全管理制度體系。
加強應急處置能力
多數地方政府制定了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突發事件應急預案,規定了發生突發事件時的人員疏散、公交接駁、部門聯動、指揮協調等要求。運營企業大多數建立了“總體預案、專項預案、現場處置程序”多層級的預案體系,注重采用桌面演練、現場演練提升突發事件發生時的現場處置能力。
重視公共安全防范
為應對城市軌道交通公共安全形勢,公安部于2014年2月24日、6月27日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加強地鐵公交安保工作。各地公安部門成立公共交通(城市軌道交通)分局,在車站設立公安值班表,配備警力、保安進行日常巡查。北京、上海等地組織開展了處置突發事件應急小組,確保城市軌道交通安全運營。
隱患排查治理專項活動
自2013年12月起,交通運輸部、公安部、國家安全監管總局聯合發布了《關于深入開展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專項活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開展了為期5個月的運營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專項活動。通過專項活動,排查整改了一批安全隱患,進一步厘清了今后的工作思路,有效促進了當前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安全管理工作。
在專項活動開展前,交通運輸部組織專家研討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內容,制定工作方案和安全隱患排查明細表。
對于企業,確定了運營企業安全生產管理、行車組織管理、客運組織管理、車輛及車輛基地管理、設備系統管理、土建設施管理、人員管理、應急管理、公共安全防范管理、消防安全管理等10個可能存在運營安全,需要進行深入排查的問題。
對于政府部門,則明確需要深入排查隱患的方面:是否編制了城市軌道交通應急預案并定期組織演練,是否制定了城市軌道交通大客流引導、平衡措施和方案。《國務院關于城市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的指導意見》和交通運輸部《關于加強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的通知》(簡稱《通知》)下發后,對新開通城市軌道交通線路是否按要求開展試運營基本條件評審,評審是否委托第三方專業機構進行、組織程序是否規范、安全隱患是否落實整改、是否存在未達到條件載客運營的情況;對已開通運營的城市軌道交通線路,是否定期組織運營安全評估,內容包括是否委托第三方專業機構進行、組織程序是否規范、安全隱患是否落實整改、是否有存在運營安全隱患繼續運營的情況。政府相關部門是否設立了城市軌道交通安全保護區管理制度,是否開展監管工作,是否建立了運營信息報告制度、突發事件信息報送制度和事故調查處理制度。省、市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是否有專門部門或者機構負責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和安全管理工作,是否組織推進城市軌道交通運營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工作等。
在《通知》下發后,相關省市迅速動員,組織有關城市進行“拉網式”排查。2014年3月前,按照“安全檢查全覆蓋、安全隱患零容忍”的總體要求,各地政府管理部門對照職責要求和制度建設情況完成自查;運營企業通過崗位互查、班組自查、公司抽查等方式完成自查。2014年3-4月,各省級交通運輸部門會同公安、安全監管等部門,組織專家通過查閱資料、現場問詢、實地檢查等方式進行抽查,督促指導專項活動開展。2014年5月,交通運輸部會同公安部、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組成3個督導組,分赴上海、成都、昆明等9個城市開展督導,從地方政府部門和運營企業兩個層面,檢查專項活動開展落實情況,提出整改意見建議。
地方政府和運營企業將專項活動作為提升運營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對排查發現的安全隱患和薄弱環節,剖析深層次原因,制定切實可行的整改方案,明確責任主體和完成時限,確保整改落實不走形式、不走過場,真正做到“整改一批、杜絕一類”。對于檢查發現的大部分問題,企業已及時整改。對于整改需要時間較長或客觀上暫不具備整改條件的問題,企業制訂了整改計劃和專門防控措施,確保運營安全。
編輯 韓 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