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秋祝
摘 要:在我國歷史教育事業的發展中,人文精神是歷史課程的發展核心,具有獨有的教育優勢。在現代教育改革中注入學生人文素質的教育模式,也成為了歷史課程的一個突破。本文針對高中歷史教學中人文精神的運用進行探討,供同行業者參考。
關鍵詞:人文精神;高中歷史教學;創新;發展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1-196-01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文精神在教育過程中奠定了核心的地位。在我國歷史教育事業的發展中,很多史料、典故、文獻中都含有深刻的人文含義,具有獨有的教育優勢。實施人文素質教育、推進全面發展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要求。
一、人文精神的教育意義
在現代教育改革中,教師在歷史教育中注入人文素質的教育模式,是一項新的教育方向。顧名思義,“人文”這兩個字指的是人類社會中的各類文化形象。在新課程改革的教育發展中,實施人文素質教育是回歸本真的具體體現。
從歷史學的角度上講,中國古代的人文指的是內心修養和禮儀文化的統一,在現代社會,對“人文精神”的教育層面也已經上升到了文化智慧、德行修養的角度。在高中歷史課程中,通過人文主義的構建,能夠使學生的社會認知上,建立完善的思想品行,感悟歷史文化中蘊含的道德、情感、批判和各項思維意識。
二、高中歷史課程中人文教育的發展現狀
新課程改革之下,歷史教學對人文精神的需求十分緊迫。在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情況中,融入人文觀念將歷史教學提升了一個新的階段。
在社會環境的影響下,很多學生都忽視了自身人文觀念的培養,面臨著一定的發展窘境。一方面,在獨生子女的影響下,高中生很容易形成淡漠、偏激的性格特點。另一方,家長對學生的教育方式大多停留在物質基礎上,忽略了人們的教育感受。而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學生的生活態度決定著日后生活、發展的軌跡。為了改變高中生極端、逆反等不良的性格特點,教師進行人文教育勢在必行。通過科學的人文教育,能夠促使高中生重視自身以及他人的發展價值,讓歷史教育具有新的發展活力。
三、如何將人文精神融入高中歷史教學之中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各項教學策略,強化學生的價值觀念,體現出課堂人文精神和教學綜合質量的高度結合,具體分析如下:
1、以史為鑒,建立正確的人生觀
在歷史教學中,不管是中國古代還是西方歷史上,都需要明確教學的基本立意,通過關注真實史實,挖掘其中孕育的情感和觀念。教師要摒棄被動的教學方式,強調靈活利用所學的知識,逐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綜合來說,在歷史教材的內容、教學思路上,處處體現著現代理性主義色彩的影響。教師可以通過史學典故作為教育切入點,建立正確的歷史觀和人生觀。
在歷史經典言論中,教師要通過適宜的教學語言表達鮮活生動教育知識,在課本中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德。通過挖掘歷史課本中的思想觀念,擴大拓寬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例如,今年是反法西斯勝利七十周年,為了銘記革命前輩們走過的崢嶸歲月,教師可以合理利用影視作品中的教育式,推動一批生動、具有教育的意義的戰爭題材作品登上校園教育的舞臺。同時,積極開拓各項歷史教育活動,呼吁學生要發揚歷史革命前輩頑強不屈、百折不撓的崇高人格和愛國主義精神。
2、傳承信念,發揮歷史的實踐性
在人類歷史生活中,蘊含著無數的人文思想。從霍去病的“匈奴未亡、何以為家”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都蘊含著指導學生為人處世的哲學道理。在歷史教學中,教師要通過搜尋相關資料和典籍,積累經典歷史故事、擴大歷史的實踐特性。
例如,在學習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這一階段時,要通過適當的方法奠定歷史教學的基礎。教師可以結合當地地域特點,觀看抗日戰爭時期留下的歷史遺址、文化遺跡,帶領學生走進歷史事件的事發地點,通過“拜訪抗日老兵”“尋找紅色記憶”等方法,促進高中生和歷史人物之間的對話和交流,加深學生對歷史故事的理解。并且通過抗戰老兵的人物講述,能夠促使高中生轉變對歷史的錯誤理解,從而達到增強學生情感的教育目的。
3、重塑歷史,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感
在歷史人類的生活記載中,古往今來中蘊含著許多的思想。有的被人鄙視、有的被人贊揚。岳飛忠肝義膽萬古流傳、秦檜賣國求榮遺臭萬年。廣大歷史教育工作者要清醒的認識到不同時期中存在的歷史思想,提升他們的人文精神。例如,正面面對滑鐵盧等戰役中蘊含的歷史思想,分辨正與邪、真與假,讀懂善于惡、美與丑,從而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抵制希特勒等泯滅人性的暴徒思想。
以“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這一學習內容為例,教師可以組織高中生進行趣味學習活動,組織他們就“申請常任理事國”這一辯論課題進行探討,將學生分成同意、不同意、中立等不同的觀念,從而形成和諧民主的教學思想,激發他們潛在的人文情感,給予學生足夠的發展空間。
這些歷史內容孕育著深刻的思想,給后人留下了廣闊的空間,廣大歷史教師要積極挖掘其中的人文素養,使學生能夠清醒的意識到這些素材的豐富性,切實加強教學內容中的科研性,針對其中存在的人文意義,積極探討蘇格拉底對人性的感知意義,探究文藝復興時期倡導的人文主張,感受啟蒙運動中具有的理性意識,促進高中生對歷史文化的深刻領悟。
四、總結
綜上所述,為了提高歷史教學的發展進程,強化教學內容的研究,教師要通諸多歷史教材,提高高中生對歷史課程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內心潛在的人文意識。使學生能夠立足于民族歷史中,體驗不同的人文思想。逐步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促使人文觀念能夠充分的融入高中歷史課堂之中。
參考文獻:
[1] 時樂茹.淺議高中歷史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J].吉林教育,2014(3).
[2] 應利浩.發揮學科優勢,高中歷史教學人文精神培養[J].新教育時代,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