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劍青
摘 要:信息化時代對信息技術人才的需求日益擴大,所以信息技術教育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目前信息技術已經發展為高中課程體系中基本的必修課之一。國家教育部針對高中信息技術的發展出臺了很多指導性文件,信息技術在高中教育階段的性被進一步確定。本文主要圍繞如何提高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效率進行相關策略探討。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效率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1-342-01
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的教學中受諸多觀念、因素的影響,學生的主體作用得不到充分發揮,這就給教學工作帶來了莫大的困難,使教與學脫節,既不能理解和掌握 信息技術的奧秘,又不利于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信息技術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如何讓學生獲得信息技術的能力,避免學生陷于繁雜的操作步驟中,提高學習的效率,真正實現有效學習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一、課前充分準備,進行有效備課
成功的課必定是充分準備的課,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是教師職業的基本任務之一,是提高信息技術課的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所在。有效的備課必須體現出:目標的有效、內容的有效和教法的有效這三個方面。
目標的有效就是教學目標要清晰、簡明。教師在備課時要分析學情、了解現有的教學條件、把握好教材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從學生有效的學習活動來充分準備。
內容的有效就是要有梯度、適度。教學內容應該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的學習任務和內容,深入學習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認真鉆研教材、圍繞教學任務和內容有梯度地靈活設計教案,營造和諧進取的課堂氣氛,與學生建立有效的互動平臺,爭取做到有備而來,胸有成竹。
教法的有效就是要靈活、和諧。同一的教學內容,教師的教法不同,產生的效果就會不同。教必須致力于“導”,服務于“學”。若要提高我們高中信息技術課的課堂教學效率,就必須先優化我們的教學方法,從實際的教學內容、教材特點、學生情況出發,靈活地選用教法。
二、策劃上機任務,維持學習喜興趣
上機操作是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的一大特征。通過上機操作,學生可以將學到的理論知識馬上付諸實踐,手腦并用,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輕易形成較好的學習氛圍。但是組織不成功的上機操作會使學生學習熱情逐步冷卻,最后感覺索然無味,其教學效果和教學設計的初衷背道而馳。如何使學生維持較長時間的學習興趣呢?
首先,要明確上機目的。假如上機目的不明確,學生只是憑著新鮮好玩的心理去做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事,或者“人云亦云”看到別人做什么也隨著做什么,形成“無政府狀態”,這樣就沒有一點課堂效果可言了。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的出現,教師在機房上機操作之前,要通過屏幕廣播把學習的目的和操作步驟演示一遍,使每個學生都知道今天的學習任務。除此之外,還要把這次的操作過程中的注重事項,通過廣播通知、口頭提示、幫助文件等方式提醒學生。
其次,精心設計課堂操作任務?!叭蝿镇寗印苯虒W法被證明是開展信息技術教學最行之有效的方法,符合探究式教學模式,適用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獨立分析新題目、解決新題目的能力。并且,“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計算機系統的層次性和實用性,按照由表及里、逐層深進的學習途徑,便于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信息技術的知識和技能。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還會不斷地獲得成就感,并更大地激發起求知欲看,從而培養出獨立探索、勇于開拓進取的自學能力。
三、分層分組,以優輔差
經過大量的教學實踐,教師可以“分層分組,以優輔差”的方法可以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
首先是分層。在開學初對高一新生基本情況進行問卷調查,掌握學生的信息技術基本情況,根據他們已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情況進行分層,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學生信息技術水平較差,對信息技術學習不感興趣,操作能力差,在學習過程中經常需要別人的指導和幫助。 第二層次:學生信息技術水平一般,能掌握教師所教授的知識和技能,但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實踐創新能力欠缺。 第三層次:學生信息技術水平較高,能較快地掌握新知識和技能,對信息技術學習有濃厚的興趣,有較強的求知欲望,自主學習、領悟能力、創新能力較強。
其次是分組。按照上述的分層標準把全班學生劃分成三個層次,“強弱搭配”,即水平高的學生與水平一般的學生進行組合、分組。例如,兩個微機室,每室48臺電腦,每排8臺,共6排,根據機房的實際情況,教師可以把全班學生分成了六組,每組都有三個層次的學生,按照優差相間的順序排位。
最后,分組后通過組員推薦,選出各小組組長。組長在教學中擔當教師的“小助手”,他可以協調組員關系,收集教師課堂討論結果、課堂電子作業,反饋本組信息技術學習情況,以便教師更有效地教學。
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是現代教育的重要內容。信息技術教學不能只停留在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上,還要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信息技術中程序設計教學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課堂上,教師可以提供給學生有趣的小程序,學生要歷經設計流程圖、編寫程序代碼、測試程序,這樣一個過程,也可能是設計、修改、測試、再修改、再測試的過程,多次反復,最終才達到預期效果。這樣不但鍛煉了學生的意志,激發了學生的斗志,而且使學生的創造力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學習的效果往往也非常好。并且教師應該由淺入深地引導,逐漸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提高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效率是教育工作者追求的永恒課題,每位信息技術教師都要走入課堂,不斷地實踐,不斷地反思,不斷地總結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這樣信息技術教學必將日新月異,跨入一個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 鄭陳曦.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J].海峽科學,2010(06).
[2] 趙若谷.提高信息技術教學效率的途徑[J].河南教育,2007(6)